近年来,国际形势动荡,尤其是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影响,引发了国人诸多思考。

加之全球经济衰退,消费通缩,人们的日子很难过。正是在这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网络上流传着很多价值观扭曲的声音。

如,“假如战争来临,我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得到国家、社会的任何好处,我是不会上去的。”

还有,“假如再有外敌入侵,应该让那些有钱人先上战场,他们是利益的受益者,关键时刻也应当挺身而出”等。

其实诸如以上此类的言论,都是资本或者邪恶势力忽悠人民群众、误导视听而造成的结果。

要知道,国与家本来就是一体的,如皮毛关系、唇齿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家、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是先有国后有家,还是先有家后有国”的议题,始终存在着激烈的讨论。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寻这一问题的本质时,会发现它并非如表面所见的那般复杂。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中,早已给出了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解答——家国。

“家国”这一词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组合,它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家国,即家与国紧密相连,互为依存。

孟子曾言:“民为重,君为轻。”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家国关系的核心。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民众的利益应当被置于首位,君主的权力则应当为民众的利益而服务。

另外,古语中还有,“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的说法,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家国关系的重要性。

当一个国家的君主失去公正与仁爱之心时,臣子便会选择离开这个国家,去寻找一个更为公正、仁爱的君主。

关于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尤其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表现最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曾在楚国担任着小吏的角色。

但是他从小胸怀大志,一心想报效国家。有一次,他偶然目睹了身处厕所与粮仓中的老鼠截然不同的命运时,他深感震撼。

那些身处粮仓中的老鼠,享受着丰富的食物和安逸的环境,而厕所中的老鼠则只能在污秽中苟且偷生。这一鲜明的对比,让李斯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

于是,他为了改变命运,毅然决定地离开楚国,寻求更广阔的天地。他师从荀卿,深入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渴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图。

经过数年的苦学,李斯终于学业有成。

然而,当他回到楚国时,却发现楚国一切如故,朝堂上明争暗斗鸡犬不宁,楚王依然昏庸无能。

李斯深知,留在楚国只会让自己继续沉沦,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西行,前往秦国。

在秦国,他遇到了赏识他的秦王,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名垂青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李斯,还有一位楚国英才也是离开楚国,投奔秦国后,才得以建功立业。

他就是“战神”白起。

白起原本是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在楚国时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时常还受到官僚排挤,各种不如意。

而当时的秦国,在秦昭襄王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尤其是秦国推行商鞅变法,实施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给了白起极大的诱惑。

后来白起投奔秦国,凭借自己与秦国丞相魏冉的密切关系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获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和重用。

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为秦国的统一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他也成就了自己的绝世功名,成为了一代名将。

由此可见,家国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也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而家庭的安定与幸福又离不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