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曹祥魁 刘翊枫

5月31日,湖北43家企业签订共计2.86亿千瓦时绿电购买合同,其中4家企业与2家银行达成合作意向,为企业提供7250万元低息绿色贷款,用于购买1.54亿千瓦时绿电,这意味着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正式运行。“碳配额变贷款、贷款去买绿电、绿电抵扣碳排放”的循环成为常态,将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去年将6.8万吨碳配额抵押给银行,获批了2300万元低息贷款,拿去买了4200万千瓦时绿电,不仅能减排二氧化碳,还能抵扣碳排放量,今年计划多买点绿电。”湖北黄石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公用设备部部长刘明说。

签约现场(来源:极目新闻记者曹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约现场(来源:极目新闻记者曹磊摄)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聚焦“双碳”目标,围绕电力市场、碳市场和金融市场绿色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绿电交易的纽带作用,以“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发展助推全社会清洁低碳转型。

据了解,在电力市场,绿电作为交易品种在该市场买卖可促进能源行业和用电企业低碳转型。碳市场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主战场。同时,受益于绿色金融政策,金融市场在绿色产业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三个市场在控制碳排放、助力绿色发展有共同需求,这为它们协同运行提供了机会。”湖北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詹智民说,碳市场通过给企业分配一定额度的碳排放权(碳配额),达到控制碳排放效果。用户使用绿电不仅能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通过绿电抵扣碳排放彰显环境价值。如果再利用金融市场将资金引导到绿电交易中,可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詹智民介绍,理论上,风电、光伏等绿电生产使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零,不应该计算碳排放。然而,2023年以前,湖北碳控排企业无论是否购买使用绿电,统一按照0.5257吨/兆瓦时碳排放因子计算碳排放,即便一家企业使用1亿千瓦时绿电,还是会核定该企业排放了5.257万吨二氧化碳。

为推动绿电与碳排放“挂钩”,2022年3月,国网湖北电力与湖北宏泰集团签署《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开辟了全国首个省级电碳联动市场。同年4月,推动湖北首场电碳双认证绿电试点交易,购买绿电的企业可凭绿电购买合同,获得电碳“双认证”绿电减碳凭证。

詹智民说:“试点交易当天,有9家发电企业、71家用户、9家售电公司参与交易,交易绿电达4.62亿千瓦时,不仅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也实际带动了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了电-碳市场协同政策。”

在电-碳市场协同基础上,国网湖北电力进一步创新引入金融市场,通过应用绿色金融政策,进一步推动绿电交易,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詹智民介绍,“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大银行均要求以一定比例贷款用于支撑《绿色产业目录》的产业。特别是2023年绿电交易首次被纳入《绿色产业目录》后,他们就想到了依托金融市场,通过“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进一步降低用户的综合成本,并让参与各方实现共赢。

去年8月28日,湖北组织了全国首场“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绿电试点交易,在银行提供5000万元贷款帮助下,2家新能源发电企业、2家电力用户达成绿电交易约1亿千瓦时。

“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运行,实现参与各方互利共赢。用电企业每使用1兆瓦时绿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15.3千克,按照当前碳价折算,约合人民币29元。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绿电交易,可获得更多环境收益。银行在获得贷款利息同时,还得到了优质的客户。碳市场不仅获得碳配额冻结服务费,还激活了碳配额的金融属性,为扩大碳市场交易规模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常态化运行,不仅能有效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降低用电企业成本,还通过金融工具激活了碳市场,这将为湖北绿色崛起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