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作为著名的作家和编剧,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他在采访中从来都是直言不讳,畅所欲言,从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余秋雨出版了他的著作《文化苦旅》,瞬间引起轰动,甚至在当时掀起了一番“余秋雨热”,但是以王朔为首的一批文学艺术界人士却对余秋雨颇有微词。

‬冒充宗师

王朔在接受曹可凡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公开批评余秋雨,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不会主动去批评那些犯了些错误的人,我没那么闲。但谁也别在我这里冒充大师,如果你要想装大师,我就看不惯,就得敲打敲打你。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人,你要冒充大师迟早会露馅。我就看不惯余秋雨这种人,有点小小的成就,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讲一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书里他说到国人的嫉贤妒能,笔锋一转就开始说到自己身上来了,这点特别讨厌,和李敖一样。一批人喜欢嫉妒别人,另一批因为自己成就高还有优越感呢,要看到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

余秋雨对老子和道教的研究也是浅尝辄止,他是怎么说的?德国人喜欢看老子,这是评判老子思想深刻的标准吗,这种表述就非常奇怪。”

王朔不满余秋雨的点主要在于他高高在上的态度,说教意味太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余秋雨的书中体会到这点。

‬按资历排他是我晚辈

“即便他当评委投我一票,我也不会去拍他马屁。谁和他熟啊?我认识马兰我都不会去认识他,掉份。

如果是真心认可我的作品,给我这个奖我才乐意要。谁会为了一个奖去说一些唯心的话,不乐意给我我还不乐意要呢。

如果按写作生涯的长度和出名的时间,余秋雨就是我的晚辈,我作为前辈批评他两句没什么问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去评价那些有名的作家,金庸鲁迅,我从来都不会人身攻击,都是以事论事。再看看网上的人怎么攻击我的,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戴锦华对余秋雨的评价

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也不待见余秋雨,在演讲中公开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对余秋雨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我不喜欢余秋雨,甚至有些厌恶他。

余秋雨现象是九十年代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余秋雨作为一个学者,抛出很多严肃高雅的话题,用富含诗意的语言来迎合大众的需求。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定位是失败的,相反他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我并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偏好给他一个低评价。

但他从来对现实的社会问题都是避而不谈的,我对他这种讨巧的写作方式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