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母亲受罪的日子,这一天,也是自己的大日子!

过了这一天,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又老了一岁,又向长寿迈进了一步。

过生日,一个人肯定孤单,大家都想热热闹闹的,请朋友,邀亲人,大家团聚一桌,热热闹闹,吃得欢畅,笑得开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有些老一辈的人眼中,过生日也是有讲究的。

老祖宗留下了不少规矩,大家看看,你认可吗?

1. 60岁以下不过寿

在中国文化中,60岁是一个很特殊的年龄,因为“六十而耳顺”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此时的人们通常享受着晚年的安逸与欢乐。

而60岁以下的人,还不算寿,所以不用过,这主要基于中华文化里独特的“六十甲子”思想。

老祖宗认为,六十年是一个完整的轮回,只有经历过这个轮回,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寿命,一个真正的“寿”。

此外,60岁是一个进入老年阶段的重要时刻,此时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退,出现慢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对增加。

因此,在这个年龄段,过分庆祝长寿可能会给老人带来过多的精神压力和身体负担,甚至对健康构成不利影响。

2. 73岁和84岁不过寿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73岁和84岁也被视为不适宜过寿的年龄。

这一说法源自《易经》中的“七十三为定数,八十四为阳数”的观念,认为这两个年龄段都具有一种“完整”的含义,过多的庆祝可能会破坏这种完整性。

此外,从医学的角度来看,73岁和84岁的老人更容易出现慢性疾病和身体机能下降,过度的庆祝可能会增加他们的身体负担,甚至加速健康恶化的进程。

3. 父母在世时不过寿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如果父母仍然健在,子女一般不会过自己的寿。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子女过寿会给父母带来不祥的预兆,因此应尽量避免。

而在现代医学的角度下,这一说法也有其合理性,因为父母在世时,子女过寿可能会分散家庭的关注和照顾,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以上只是一些老人的说法,也是一些传统忌讳,并不见得科学,我们也并不是说非要遵守。

过生日是一件喜庆的事情,都是图个开心,吉利,大家还是可以遵从本心,即便不大办宴席,也可以邀请至亲之人为过生日的人来进行庆祝。

与人相处,贵在心意,重在情意,大家也不用过于纠结。

注: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小号,每天为你分享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常见病知识,预防慢病,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