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一批典型案例。其中,今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云南省发现,昆明、丽江、普洱等城市存在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不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指出当地有关部门“责任不到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2024年5月,环保督察组督察发现,云南省昆明市将主城区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抽排至位于西山脚下的西园隧洞,直排沙河后汇入螳螂川,日均排放量高达13万吨,导致螳螂川水质长期为V类甚至劣V类。监测结果显示,西园隧洞出口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73毫克/升、14毫克/升、1.2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2.7倍、13倍、5倍。进一步调查发现,西园隧洞污水直排问题已持续多年。

而且,2018年以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等部门先后十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相关问题,但一直未引起重视,也未推动解决。2023年8月,云南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该问题后,昆明市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直至此次督察进驻期间,才将部分污水回抽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至此,昆明人似乎也发现了为什么滇池永远也治理不好。

然而,在治污排污方面,在雨污分流方面,有了滇池污染的前车之鉴,近年昆明到底做了什么?投了多少钱?又为什么还被中央当典型批评呢?

先看看对外的宣传。 2023年,昆明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升水环境质量成效显著。去年,滇池全湖水质Ⅳ类、阳宗海水质Ⅲ类;27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1.5%,超额完成目标任务3.7%;45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84.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4.4%;无劣Ⅴ类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提前一年完成省控断面脱劣任务。当好企业绿色发展“服务员”,审批服务到位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以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有口皆查清、有污皆封堵、有水皆达标”的整治目标,组织千余人历时2个月,率先在全省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出各类排污口3350余个。通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市实现了“受纳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辖区内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2013年11月初,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技术力量,以云南省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的数据作为底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滇池、阳宗海流域重点河道,金沙江、螳螂川-普渡河、牛栏江、南盘江、小江干流及重点河道进行分析研判,针对各河段薄弱环节,形成重点检查河段范围。11月中下旬,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等,集聚多方技术力量,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通过“人工徒步+无人机”的方式,对15个县(市)区、26个不同的重点河段约50余公里的范围进行了核查,共计核查了309个排污口。

2022年以来,昆明市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把滇池治理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首要任务来抓。同时,昆明还实施了阳宗海“湖泊革命”攻坚战,推进牛栏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持续削减南盘江总磷负荷。

昆明市深入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强化巩固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控制,持续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水源地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黑臭水体治理。

昆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2022年完成23个国控点位地下水调查及监测工作,完成富民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下游土壤、地下水监测点位建设工作。今年还将启动“昆明市地下水国考点Ⅳ类和Ⅴ类水质污染排查项目”工作。

同时,昆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城镇水污染治理,加强船舶码头污染控制,继续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多管齐下推动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2021年,昆明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抓好阳宗海、牛栏江、螳螂川-普渡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持续加强水质调度及通报,对不达标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断面水质进行预警通报,针对“十四五”新增未达标国控断面,督促辖区政府切实加大防治力度,确保断面水质达标。

此外,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2021年1-11月,滇池全湖水质IV类,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纳入国控的27个地表水断面中,优良水体18个、优良率66.67%,劣Ⅴ类断面0个,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一度,在咱们昆明人的认知里,污染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些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也迟早会清回来。如今不禁要问,这样的虚假宣传口径,不用担责?

有人说,治理污染哪有那么简单,也并非一朝一夕。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到底投入了多少呢?

2021年,昆明市财政局加大污染防治投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达市滇池管理局和市生态环境局部门预算分别为15.18亿元、2.51亿元,其中项目经费分别为14.56亿元、0.77亿元(不含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主要用于支持开展生态保护治理相关工作。拨付2021年度牛栏江补水购水资金80,000万元并提前拨付2022年度牛栏江补水购水资金60,000万元,确保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常运行;拨付2021年度污水处理补助资金42,000万元并提前拨付2022年度污水处理补助资金20,000万元,支持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及污水处理运行维护;安排滇池治理市级补助资金20,000万元,专项用于滇池治理项目实施。

积极向上争取,支持资源环境保护治理。针对滇池、阳宗海保护治理资金需求,争取滇池保护治理补助资金6亿元、阳宗海保护治理资金1亿元,推进滇池及阳宗海保护治理。争取牛栏江流域(昆明部分)水生态环境调查专项资金270万元、寻甸县清水海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专项资金2,700万元、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昆明部分)水生态环境调查专项资金630万元、牛栏江流域崔家庄国控断面杨林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工程专项资金1,700万元、嵩明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工程1,270万元、石林县西河中上游沿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57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908.8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城市管网及污水治理补助资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的通知》(云财建〔2020〕392号),经市政府批准,近日,市财政局下达2021年城市管网及污水治理补助资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10,000万元,其中:下达五华区1,450万元、盘龙区1,650万元、官渡区1,700万元、西山区2,440万元、呈贡区300万元、经开区300万元、度假区700万元、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800万元、昆明市排水监测站660万元。

该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工作,通过资金的有效投入,到2021年底,昆明市建成区所有水体将全面消除黑臭,达到住建部部长治久清的要求,同时,直接入滇池外海和草海的河道沟渠水质将得到有效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2021年7月,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云南省已获得污染治理方向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477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2024年3月,昆明市财政局下达2023年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14,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

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还不含雨污分流,昆明污水治理经费大几十个亿,然而我们还是被中央点名批评了……

令不少市民更不能接受的是,对于排污、对于雨污分流,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天天都在挖的昆明,理由永远是排污管道整改,然而挖了那么多年,却还是被点名的命?

这不得不问一下:难道不该给纳税市民一个解释?点名批评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