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华,今年35岁,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我还有个弟弟,叫李强,他比我小五岁,从小就被爸妈宠上了天。小时候,我总是觉得爸妈偏心,但也没多想,毕竟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受到些宠爱也是应该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我结婚生子后,和爸妈的联系渐渐少了,但每次回家,我都能感觉到家里的氛围有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爸妈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弟弟,说他们如何辛苦地帮他买房、装修,还给他带孩子。而我呢?除了过年过节送点礼物,似乎被完全忘记了。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听到一个让我震惊的消息:爸妈竟然把两套房子都过户给了弟弟!我当时就火冒三丈,这明显就是不公平!我打电话给弟弟,想质问他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强,你怎么回事?爸妈怎么把两套房子都给你了?”我怒气冲冲地问。

电话那头,弟弟似乎早有准备,他轻描淡写地说:“哦,姐,你是说那两套房子啊?是爸妈自愿给我的,他们说我更需要。”

“你更需要?你凭什么更需要?我也是他们的孩子,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个待遇?”我越说越气,几乎要吼起来了。

弟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姐,你知道的,我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而且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爸妈可能是觉得我比较困难吧。”

“困难?谁没有困难?你以为我就过得很轻松吗?我每天朝九晚五,还要照顾家庭,我也有压力啊!可爸妈怎么就看不到我的付出呢?”说到这里,我感到一阵心酸。

弟弟又沉默了,我知道他也说不出什么来。挂断电话后,我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我想不通,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差别就这么大呢?

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我决定亲自回家一趟,找爸妈和弟弟好好理论一番。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弟弟,他看起来有些不自在。爸妈看到我突然回来,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李华,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妈妈试探着问。

“我怎么就不能回来了?这个家是不是已经没有我的位置了?”我语气冷淡,直勾勾地盯着弟弟。

弟弟避开我的目光,低头不语。爸爸则试图打圆场:“李华,你误会了,我们没有那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两套房子是怎么回事?”我直截了当地问,“为什么都给了李强?”

爸爸叹了口气,解释道:“李强现在确实比较困难,我们只是想帮他一把。”

“帮他一把?那我呢?你们什么时候帮过我?”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委屈,“我也是你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到大,你们总是偏向他?”

妈妈试图安慰我:“李华,你知道的,我们一直很爱你。只是李强现在确实需要更多的帮助。”

“爱我?你们就是这样爱我的吗?”我冷笑道,“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而我呢?我得到了什么?”

弟弟终于抬起头,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愧疚:“姐,对不起,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但我真的很需要那些房子,我保证,等我有能力了,一定会补偿你的。”

“补偿?你怎么补偿?你能把时间倒回去,让爸妈重新分配房子吗?”

我愤怒地盯着他,“你现在过得好了,就忘了我这个姐姐是怎么帮你的了?小时候,是谁把零食分给你吃?是谁陪你一起玩?又是谁在你被人欺负的时候站出来保护你?是我!是我这个不被公平对待的姐姐!”

说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弟弟也哭了,他站起来抱住我:“姐,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知道我欠你的,以后我会慢慢还给你的。”

爸妈也哭了,他们或许从没想过,自己的偏爱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那天的争吵过后,家里的气氛变得异常沉重。我独自在房间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心中五味杂陈。弟弟则一直默默地守在门外,似乎在等待着我的原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妈妈敲响了我的房门,她轻声说:“李华,出来吃饭吧,我们都在等你。”

我走出房间,看到餐桌上摆满了我爱吃的菜。弟弟站起来,向我道歉:“姐,真的对不起,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不再让你受委屈。”

爸爸也开口了:“李华,我们知道我们做得不对,以后我们会尽量公平对待你们姐弟俩。”

听着他们的话,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或许,这个家还是有温暖的,只是之前被偏见和误解所遮蔽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着和弟弟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困境。他也开始努力找工作,希望能够自力更生,不再依赖父母。爸妈也逐渐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开始关心我的生活和感受。

时间慢慢过去,家里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和谐。虽然曾经的伤痛无法完全抹去,但至少我们都在努力弥补和改变。

如今,我和弟弟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我们时常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些曾经的矛盾和争吵仿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我感慨万千。或许正是那场激烈的争吵让我们真正敞开心扉去理解和接纳彼此吧。现在想来,那也是一种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