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g Sødtholt

翻译:Issac

校对:朱溥仪

在《悲情城市》到《海上花》这些接连不断的大师手笔之后,侯孝贤进入了转型阶段。

他的艺术视野如今开始着眼于探索现代城市生活中年轻人的状态和行为,尽管在他之前的作品里这也曾作为副主题出现过。为了充分表现这个主题,他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运用更大胆的形式结构的必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上花》(1998)

除了在情节和解释(以及更少的角色)方面仍旧采取简约主义的方式以外,他通过减少长镜头的叙事功能,同时更加强调其绝对的时长,以及用长镜头对日常生活的混乱进行描绘,进一步发展了他标志性的长镜头。通过耐心观察这些看似是在实时展开的情境,就能从中得到某种诗情和顿悟。

《千禧曼波》异常受到关注,但是最终却不太让人满意,主要是因为缺乏潜层的结构:重复的影像对于充分理解和欣赏侯孝贤先前的作品十分重要,这次却让人略感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禧曼波》(2001)

《咖啡时光》的调性更加轻柔,长镜头也更少,是很招人喜欢的小舞台剧,但是缺少了有趣的角色,甚至比之前的影片更显肤浅(作为纪念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不知为何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艺术观点竟如此狭隘,似乎小津安二郎的就代表着寒暄小叙、沉思镇静和稍纵即逝的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咖啡时光》(2003)

《最好的时光》却是一部内涵充实、意义丰富的电影,似乎表明侯孝贤通过将自己「神秘现实主义」的独特形式和能唤起微妙情绪的印象派手法相结合,让自己的作品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体来说,他的风格自成体系,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复杂的简约主义:表面简约,但蕴藏着结构的复杂性。

最好的时光》由三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分别发生在1966年,1911年和2005年,表面上是在论述爱情、自由和青春。该作品的重复策略(以及无时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故事的主角都由同样的演员饰演——舒淇和张震(其他演员在各个故事中也有出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的时光》(2005)

虽然本文为了阐释这部电影的丰富内涵将涉及到一系列的主题,但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展现这部电影的隐藏结构如何放大并充实「人生的重复性」,来探索这部电影主要的潜在主题。除此之外,本文还会力图解释电影中神秘而混乱(且被严重轻视了)的第三个故事。

恋爱梦

台球桌上的台球一次又一次地被放回了原点。一局新的游戏开始了,尽管这游戏本身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实际上这只是不断重复的运动、行为模式。这本质上是仪式性的,玩家之间的闲聊也是如此。这是一成不变的、又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界。

同样转瞬即逝的还有小黑板上的内容,在短暂的时间里定期地被擦净,为新一局比赛记录分数。在台球桌前,人们能花掉很长时间,此时,时间看上去乐而忘忧地静止不动,人们也能假装自己可以永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的时光》中第一幕描绘了一个相爱中「永恒」的场景。当然,这一幕十分重要,因为在这期间,那个傍晚时一起打台球的年轻男人和女人开始爱上了彼此。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电影中的其他两个故事是线性发展的,但这一幕却不在第一个故事的时间顺序之中,好像它以某种方式逃脱了时间线,成为与时间有关的潜在含义的促成者,在这之中,重复是一个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这一推进场景是这部电影内在「无情节性」的重点,也是1966年台湾青年理想化的、浓缩化的描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侯孝贤一直停留在小台球厅中每日重复的活动中:为了迎接新的一天,刷台球桌,打开滑动门、关上滑动门等等。总体来说,影片中没有什么叙事,的确,爱情故事十分甜蜜,画面非常美丽,裹挟在梦幻般宁静的氛围中,但电影的全部只有通过意识到其形式,尤其是在重复中创造的回响才能得以欣赏。

两首歌曲,《Smoke Gets in Your Eyes》和《Rain and Tears》都播放了两次。我们经常能看到角色穿渡水域,可以推测是来回于那小台球厅。拍摄结构可以遵循一个重复的模式:当女人不再在那家台球厅工作,男人后来去寻找她的时候,我们看到二人离开渡口,每次最初的镜头之后都有另外一个更贴近的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的场景中,当男人回到台球厅时,镜头从他自行车的影子开始;后来,当他寻找女人的时候,一个镜头从他走在街上的影子开始。在故事的最后几秒,他们的关系被羞涩的牵手而确定:这一动作的「平凡」不仅将整个故事上升到一个普遍的层面,更能看做是一个终极的重复,这一动作是历史上所有相爱的人都会做的。

有时重复可以创造线索。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三家台球厅,因为男人在寻找的过程中,前两次都发现女人去了另外一家台球厅。他的三次旅行被压缩成了连续的、看似相同的道路标识,显示着他路过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家台球厅工作的女人成了另一条线索:在电影中,我们遇到了女人工作的上一任和接替她工作的人。因为被迫服役,男人通过信件向女人表示了爱意,但他之前也给女人的上一任写过相似的信,他似乎也对上一个女人这样着迷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逐渐接受这种看似不断扩展的联系关系是看这部影片的乐趣之一,上面列出的还都只是一小部分。这一部分所讲述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有着美丽图像的甜蜜爱情故事。

自由梦

第二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发生在1911年一位艺旦的房间里,她和一个富有的政治家之间有着恋爱关系。这一部分和前作《海上花》有着相似的视觉风格和主题,同样采用了对于肢体语言、服饰和布景近乎崇拜的拍摄手法,创造出了一个完全让人信服又陌生奇怪的环境,影片看上去如此真实,以至于它似乎存留在时间之外,准备当人们每次观看时都再次焕发生机。角色们在电影的英灵殿中被赋予了永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第一个故事中的台球场景有一种仪式般的氛围,那仪式则似乎可以称为是这个艺旦的全部了,她的行为、归从、礼貌和礼节都被严格的规定掌控着(她甚至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力,因为这个故事是以默片的形式拍摄的)。

为了反映出她在夹缝中的永恒的存在,这个故事仍然充满了重复:例如,那个特殊的油灯是如何点亮的、政治家的洗手 「仪式」、当他三次来到艺旦房间时,她服侍他时二人面对面的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也有着对于女性枷锁的特写,这次是针对一个艺旦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被收做「养女」,另外一个年轻的女孩通过嫁给一位主顾、因怀上主顾的孩子被纳入妾房逃离了艺旦生活。相对年长一些的女主角却似乎还处在「被囚禁」的状况中,因为她的情人不想娶她为妻。

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重复同样反映了这个故事关于自由的表层主题:在对女主人公特写的两个场景中,我们听到了以非剧情声形式出现的中国传统音乐(显然并不是她演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两次画面切换到下一场景后,音乐仍在继续,我们还会发现在后一幕里,音乐却正是由艺旦自己演奏的——这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绝佳地、惹人注目地表现了她是如何被传统、社会地位和仪礼所束缚的,她的身份只能是一个艺旦,被迫地成为背景,而她富有的情人正和同等身份的人们坐在一起,与她分隔开了。

似乎是从第一个故事的配乐《Rain and Tears》中得到的灵感,第一个故事以雨结束,第二个以泪收尾。在微妙而又感人肺腑的尾声中,艺旦收到了武昌起义(中国漫漫革命之路的第一环)之后来自她情人的来信,信中男人提到自己将回到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当前的关注在于大陆社会变动的可能性,因为台湾直到二战结束后都将归于日本统治,他可能会永远地失去她。至于男人是否喜欢艺旦,在这个故事里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但艺旦却似乎一直爱着他,因为她拂着他的来信,失声痛哭。或者她难过的原因是她无法参与外面的世界,只能从男人的只言片语和来信中听闻世事变化,还是因为害怕失去他,失去这唯一的联系?

模棱两可的地方太多了,但一直出现的重复却把它们约束在了一起:这是我们第二次见她哭泣,在整个故事中,她的情人也曾两次提到自己流泪。除此之外,她借来信间接地抚抱男人,在之前男人洗漱时她轻轻抚摸毛巾时也曾有过映射。

在这个故事中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元素是走廊,从前后两个方向均有过镜头。外面耀眼的光照进来,在精美装饰的墙上投射出美丽又复杂的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孝贤导演从未失去过他对于社会状况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惹人注目的是艺旦观察「妈妈」检查十岁小女孩身体状况的一幕),这个故事可能是候导最美的(让人惊讶的是,整部「电影」是用高清数字视频拍摄的),也毋庸置疑是他最温柔的一个:伤感的气氛、缓慢的节奏、当艺旦为男人仪式般地梳头时,摄像机如同她双手般柔和的移动,整个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都有钢琴那深沉、缥缈的伴奏。

青春梦

第三个故事和侯孝贤前两部电影的现代青年主题直接相关。故事中,一个情绪上有困扰而又莫名冷漠的摇滚女歌手爱上了一位摄影师,但当时她正和另一个爱吃醋、粘人的女生谈恋爱,后者也因此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也是处理交流(前两个故事的信件在这里被替换成了令人困惑的电子邮件、短信和网站)和灯光(第一个故事中天花板上的电灯,第二个中是油灯,第三个则是摄影师公寓里的人工霓虹灯)这两个母题循环的终章。

如同上则故事的艺旦,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个歌手,但极度受困于半绝望的迷茫,尽管相较于上则故事,仅仅过去了94年,但还是难以想象两人生活中同一个星球上。

从时间角度来讲,电影表现了人生越来越难以预料:从被锁在金丝笼里的艺旦,到能自由离去却总会回到相同地方的女招待,再到仿佛无拘无束的摇滚歌手(歌手的网站完美地表现了这一点:「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饥饿的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中的冷静和看似随意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观众若只看一遍的话难以理解这段故事,而侯孝贤恰是借有这特点的近乎混乱的叙事来表现一种自由。

不过依旧讽刺的是:尽管观众对此最初的印象是许多场景都是按时间顺序而非随意呈现的,仔细看这则故事会发现其叙述方式是小心翼翼的线性叙事。另外,与往常一样,侯孝贤还是会常规性地注重他那近乎执拗的细节:在前面的一个镜头中,这个歌手遮住左眼,而用右眼看她的新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她诸多毛病中的一个就是右眼几近失明(摄影师在她的网站上发现这一点的,在2005年的一则讽刺的评论中写道:在你和别人睡了之后,就可以查看别人的网站了)。所以她诗意的地方(同样也是神秘的地方——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就在于不看第二遍的话,我们根本发现不了她像盲人一样地看她的新欢。

或者还需要看第三遍、第四遍甚至更多遍,因为微妙的极简主义故事有大量介绍环境的长镜头,但在一开始却缺少信息,它会慢慢转变为极其复杂的数据网,我们需要留神那些一闪而过的人物,未解释的旁白以及可能十分重要的邮件和短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孝贤最为大胆的细节可能是他对自杀的描述——与笔者聊过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评论人都没有发现自杀怎么发生的(包括我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也没发现)。

我们当然看到那女孩在电脑上留下了讯息说自己要自杀,但这可能只是一个威胁。然而,自杀的确发生了,但完全没在镜头中展现,甚至当歌手回到公寓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什么,甚至镜头都没有表现歌手明显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和情人约完会后回到公寓。她发现女友已经自杀以及自己就是女友自杀的直接原因。我们没看到,但女友肯定在阳台上准备跳楼,但她先和歌手打招呼(她一定这样做了,我们没听到声音而已),(我们看到)歌手在阳台上向外望,而且肯定看到了女友,然后再看到电脑上的遗言。

当歌手正在看充满怨恨的遗言时,我们听到了「砰」的一声(非常不明显)——她女友跳楼了。如果没听到这个声音,或者没有将之与歌手从阳台返回时候的情节联系起来,那你就错过了整个故事的高潮。歌手的确有反应,但这种反应是迷茫的,几乎麻木的却肯定是毁灭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结尾,摄影师和歌手在桥上骑着摩托,背景是现代的台北。作为现代生活毫无秩序的反映,这则故事似乎没有其他故事那么多的反复(这是非常有趣的线索,不过是通过女友的遗言来建构的,而其遗言说出了另一个叫香织的人的自杀,我们不认识她,可能是歌手的前任)

但这是三个故事中最奇妙的一个。第三则故事至今为止有着最为稳定的循环感。然而,第一个故事将台球厅的场景提出顺时叙事的顺序,从两人陷入爱情开始,到两人确立关系结束。第二个故事中,较早的场景中艺旦演奏音乐的动作一直在重复直到末尾,但濒临尾声的时候这种环状被打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第三个故事开头和结尾竟然都是同一个动作,而且歌手看上去都很沮丧(第一次是因为神秘的香织的自杀吗?)最后我们看到两人汇入了车流,但整体印象却是相较于上个故事的艺旦,他们很大程度上其实缺少自由,可能是因为他们迷失了自己甚至失去了深爱一个人的能力,而反观艺旦,似乎还保持着自己的完整性,可能还有她对那个政治家的爱。

在简练方面的深思熟虑让侯孝贤得以呈现电影中我们应该知道的那一小部分。对电影严密、美丽的模式的抽丝剥茧,是体验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影的复杂也反映出我们信息饱和而不可穿透的现代生活,艺术应该反映这样的生活,而《最好的时光》就是一个出色的例子。

这是一部独具匠心而情感丰沛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