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之前,需要提醒大家,今天文章说的是[央行卖债],而非一个月前[央妈买债]!

换句话说,短短一个月时候,央行给出了两个信号:

1、之前,老娘要下场购买国债;

2、现在,老娘可以卖出手里的国债;

朋友们,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信号!

大家看到这里,心里会嘀咕:我去,难不成央妈也像普通女人一样,受荷尔蒙影响,情绪时高时低,翻脸比翻书还快?

之前,央行下场[购买国债],意味着货币发行机制的改变,是债务货币化的苗头!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要咱们要走量化宽松的路子,让钞票变毛~

可是,短短1个月的时间,央行又表态要卖出手里的债券,难不成要“像美联储一样收缩货币政策”?

央行前后态度的变化,到底为什么?

来,先看看这件事,怎么来的?

[5月30日晚间,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表示,央行近期多次表态——

当下并不会进行国债的购买。

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好时机。

相反,如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很显然,这是央行通过自己的喉舌《金融时报》向市场喊话,向市场传递信号!

那么,什么变量因素,能让央行前脚表态”购买国债,后脚就向市场传递相反信号:必要时,可以卖出国债呢?

今天的文章就从“是什么”、“为什么”、“意味着什么”三个维度,给大家说说央行卖出国债这个事情。

推荐大家看文章《》,此文预判了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

01

首先,是什么?

常看我文章的伙伴都知道,把经济相关的事件写得通俗易懂,是我们一贯的风格!

但这次写央行购买国债,比较犯难!

因为要把[央行购买国债]这个事情说清、说透,然后口语化表达,挑战非常大!

因为“国债”二字,涉及太多层面的事情!

所以,在正文开始之前,先和大家说两个底层逻辑:

第一个逻辑:资产价格之锚

什么是资产价格之锚?

锚,就是稳定!

也就是说,资产定价之锚的‘标的物’,必须极具稳定性!

换而言之,资产定价之短期内的波动必须非常小,因为过大幅度的波动意味着风险!

那么,咱们的资产价格之锚是什么?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大家记住,大部分国家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是这个国家的资产价格之锚,咱们国家也是如此!

那么,资产价格如何与国债建立“锚”的关系呢?

最简单的理解,所有资产的回报率理论上都不应该高于国债收益率!

那么,咱们现在的国债收益率是多少呢?

10年期是2.29%

所以,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降再降,保险的分红型产品也一降再降?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23年7月份的时候,监管局明确要求保险企业下架收益率超过3%的产品。

原因无他,就因为咱们的“资产价格的无风险之锚:十年前国债收益率一降再降”

那么,为什么说国债是无风险之锚?

因为国家信用背书,100%刚性兑付!

大家想啊,当一个100%刚需兑付的产品,曾经收益率非常稳定,但短期内剧烈波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短期内,有大量的资金在买入,再投机!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就像房市、股市、只要有大笔资金买入,价格就会产生剧烈的波动。

所以,大家再看央行表态的原文:

[如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也就是说,银行里面大量的存款,都去购买国债了,所以央行很不满意,才表态:“必要时,卖出国债”。

推荐大家看文章《》,此文预判了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

大家要记住,国债这种东西的买卖,只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记账式国债

这种国债只能由专业机构从国家手里购买!

什么是专业投资机构?

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说垄断吧,反正机构很多;

说市场化吧,反正非“贵族血统”的普通人和普通公司都无法购买。

第二种:储蓄式国债

普通人可以从国家手里购买,之前大妈们半夜排队购买的国债,就是这种储蓄式国债!

第三种:二级市场购买记账式国债

记账式国债本来只能由机构从国家手里购买。

但这些机构可以把国债放到“二级交易市场”里出售,这个时候,个人、各种公司、各种机构就可以购买了

一周前,关于债券暴涨,就是二级市场“某国债”开市之后,两次触发停牌,最高上涨幅度到达25%。

那么问题来了:回报率才二点几的国债,为什么会被疯抢?央妈又为什么对这种行为很不满意?

推荐看文章《》,此文预判了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并告诉大家资产配置的逻辑!

02

其次,为什么?

问大家一个问题:投资为目的的交易,交易的是什么?

我知道,这么问或许太抽象,给大家举个例,大家会更清楚一些!

假设以投资为目标,大家拿钱去购买房子、购买股票,这种买卖行为“交易”的是什么?

答案是预期!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所有投资为目标的交易,其本质就是对未来预期的折现!

换句话说,你感觉这房子在未来会涨200万,所以房东涨价50万,你也愿意购买;你感觉大A某股票未来会上涨,尽管现在上涨了10%,你也会大笔买入;

所以,债市之火爆,其本质也在预期交易!

而这,恰恰是央行最不满意的地方。也是银行表态“必要时卖出国债”的主因。

那么,央行为什么不满意?

因为大家交易国债的预期“是利率会进一步下行”。

换句话说,因为大家预判未来的利率中枢会进一步下行,“未来的利率”会低于现在的2%。

所以才会在二级市场加价购买国债!

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债价格上涨,但国债收益率不断下降!

截止目前,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2.3%左右,低于央行给商业银行MLF的利率2.5%

换句话说,本来央行利用货币工具MLF,把高能货币这”只母鸡“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要给央行2.5%的利息的!

可现在商业银行拿存款去购买回报率只有2.3%的国债,那央行还怎么“借出母鸡”啊!

商业银行拿存款购买国债的做法,等于让资产价格无风险之锚,处于“抛锚”的状态!

所以,才会出现:央行多次警告长债也是有风险之后,黑脸表态必要时卖出国债。

那么,央行表态“必要时卖出国债”,是敲打,还是行动前的警告?

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说说

1、预期对冲

其实呢,央行这么表态,也是“预期”对冲:

央行通过“释放”必要时卖出国债的信息,告诉市场:

“我手里还有1.5万亿的国债,如果再嘚瑟,我就抛售部分,把价格打下来,让你们亏本!”

本质上,这即是警示,也是预期对冲!

2、有概率。

那么,如果警示无效,央行会卖出国债吗?

我认为会!

因为央行本来想通过“购买国债”拓展新的放水渠道,让市场更宽松!但现在情况有些“抛锚”

来,大家看下图,其实大多数国债交易的盘子都很小!

本来嘛,交易小,这国债也不活跃。

可恰恰因为如此,当大额资金进入的时候,这国债收益率曲线就变成了心电图,忽高忽低!

大家要明白,国债之所以是“资产价格的无风险之锚”,就是因为这“锚”够稳定!

现在好嘛,你丫拿着存款去二级市,一顿操作猛如虎,这“锚”走势和心电图一样,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

这种情况下,央行还怎么下场购买国债呢?

所以,这些央行表态,还有下面两句话:

当下并不会进行国债的购买。

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好时机。

换句话说,不解决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的问题,央行就没法“购买购债”!

所以,第一步是警告,通过《金融时报》传递信息!

第二步,如果警告无效,不排除央行卖出部分国债,给国债市场“立规矩”。

文章至此,如果已经有朋友在二级市场参与了国债买卖,我告诫大家:

长期持有,拿回报率没有大问题,不要再继续参与短期博弈了

因为你的博弈对手,是无情的央妈,被揍是肯定的!

推荐阅读文章《》,此文预判了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

还有一个原因,相比日本超长期国债占比44%、美国22%、德国27%的比例,中国的超长期国债占比仅为15.6%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是不足的!

所以,央行卖出国债的概率,并不是不存在的!

文章至此,有伙伴要问,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回报率才二点几的国债,为什么会被疯抢?

换话句话,银行也好,金融机构也罢,都是“持牌的镰刀”机构,为什冒着被央妈揍的风险,也要去交易国债呢?

答案是资产荒!

说白了,股市也好、房市也罢,要么瘫痪,要么瘸腿,这些“手拿镰刀”的金融机构,找不到可以投资的地方!

所以,无奈之下才会为了二点几的回报,去债市找机会!

其实呢,从金融机构的视角看,没有投资渠道,叫资产荒;

但是从老百姓的视角看,房子跌了希望变失望,叫心慌慌!

所以,存量利率一降再降,老百姓还是去存款;

所以,储蓄式国债回报率二点几,大爷大妈半夜就去银行门口排队购买;

说白了,钱,一直在不停的印。可金融机构拿到钱,也没有地方可以投资,所以这钱要么空转,要么在二级市场交易国债兴风作浪!

推荐阅读文章《》此文预判了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

03

文章最后,简单说几点。

1、重点

其实吧,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只要现在有一个渠道“上涨”,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只要债市火爆,从经济维度看,都不值得普通人高兴!

2、降息

预判存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下调仍然是大趋势,如无意外,6月上旬大家会迎来降息!

我在2023年7月份时候撰写文章《》,预判了国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下滑,并告诉大家,资产配置的逻辑将发生改变,推荐大家阅读!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给说真话的女侠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