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近现代海军发展史,有一个国家一定绕不过去,这就是意大利。自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海军一直是意大利军队建设的重点,无论是19世纪后半叶,还是一战、二战,时至今日都如此。意大利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有过很多创新,也建造过多型性能优越的战舰。今天跟大家说说意大利海军发展史上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该舰以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名字命名。

一、研制背景

19世纪70年代俄国海军完成了一项创新——下水了“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因为有水线装甲,堪称装甲巡洋舰的的先驱。而当时是世界海军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则针锋相对,很快设计出自己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香农”号,并抢在俄国人前面服役。装甲巡洋舰与防护巡洋舰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装甲带与穹甲相结合的防御模式,水线的垂直装甲带下缘与覆盖船体全长的穹甲斜面下缘相连形成封闭的防御体系。

作为海军强国的意大利也不甘落后,也开始设计自己的装甲巡洋舰,第一艘装甲巡洋舰于1890年1月开始建造,这就是“马可·波罗”号装甲巡洋舰。“马可·波罗”号是意大利装甲巡洋舰的开山之作,为其后意大利的装甲巡洋舰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吨位限制,该舰的装甲非常薄弱,难以抵御大口径穿甲弹的攻击。这跟意大利舰船设计师第一次设计装甲巡洋舰也有关,缺乏经验。除了装甲薄弱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航速偏慢,最大航速只有17节,太慢了,根本追不上敌方的防护巡洋舰。

二、性能数据

“马可·波罗”号装甲巡洋舰主要性能:舰长106.7米,宽14.7米,吃水5.9米,主炮炮盾装甲厚51毫米,指挥塔装甲厚51毫米,舷侧装甲带厚102毫米,甲板装甲厚25毫米,标准排水量4600吨,满载排水量4900吨,舰员编制400人。动力为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0000马力,双轴,航速17节,续航力5800海里/10节。标准载煤量610吨。

配备6门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单装,船艏艉各一门,主甲板前端和尾端两侧的耳台各一门。10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单装,舯部两侧各有3门,其余4门分别装在艏楼和艉楼甲板下两侧的装甲炮廓内。另有9门57毫米速射炮,4门37毫米速射炮和2挺11毫米机枪。5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三、服役情况

“马可·波罗”号装甲巡洋舰于1890年1月7日开始建造,1892年10月27日下水,1894年7月21日服役。建造周期偏长,这是当时意大利造船能力不足的表现,跟一流海军强国英法比有明显差距。该舰刚服役时主要在地中海海域活动。

19世纪90年代末,意大利妄图“租借”中国港口,类似德国“租借”青岛。意大利以保护其在长江流域的权益为借口,派遣“马可·波罗”号前往中国,实际上“马可·波罗”号的真实使命是勘探中国沿海港口,寻找一处适合占领的地方实施“租借”。后来意大利根据“马可·波罗”号的勘探结果,把浙江三门湾确定为目标,然后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并且增派舰只前往中国。意大利远征舰队一共有4艘巡洋舰,“马可·波罗”号是其中最大的一艘。

不过当时清政府(正好是戊戌政变时期,清廷已是仇洋派占据上风)对于意大利的无理要求针锋相对、并且积极备战。加上清政府重建的海军实力也大于意大利派遣到中国的舰队,意大利骑马难下(已经对清政府下最后通牒了),意大利国内舆论也不支持对清开战,最后只能草草收场。“马可·波罗”号甚至在事件结束前就被调回意大利本土。

“马可·波罗”号作为意大利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设计上并不成功,因此一直未当主力使用。进入20世纪后,该舰作为训练舰使用,后来又被改为运输舰。并且多次更名,1918年改名为“考特拉佐”号,1920年改名为“欧洲”号,1921年再次改名为“阿历山德罗·沃尔塔”号。该舰最终于1922年退役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