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本周可谓是汇率超级周,因为美元的两大对手货币的主管央行,欧央行和加拿大央行都将在本周大概率宣布“率先降息”(美元指数权重里分欧元占57.6%、加元9.1%):

市场目前已经认定欧央行100%将在本周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一预期与欧央行近月来官员们的释放的强烈鸽派信号高度一致。超2/3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还认为欧央行将在9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上各降息一次。

与欧洲央行在本周“同场献技”的还有加拿大央行。目前市场也基本认为加拿大央行会将利率在本周下调25个基点,从5%下调至4.75%。

由于预期已经拉满,所以降息落地后美元反而可能暂时走弱,但长期走强的前景不变,因为汇率的终极“操控”,在短期是预期和干预,而长期却是无法抗拒的“发展差”。

无法抗拒的“发展差”

无法抗拒的“发展差”

汇率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短期内可预测性很低,因为短期内汇率的操控空间非常大:央行的一个干预,就可以让汇率出现巨大波动(参考日本央行最近的动作);同时,短期内预期的启动和兑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汇率,如欧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在本周如果如市场所料宣布降息,那欧元汇率和加拿大元的汇率可能反而走强;当然,走不走强还取决于市场对央行后续降息的预期和央行的表态。

所以,从短期来看,汇率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领域。

从中期来看,汇率客观性的依据好像又强了一些:两国实际利率的差和资本管控在中期对汇率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实际利率和资本管控在本质上“主观性”还是很强)。

而长期来看,汇率无法抗拒“发展差”的影响。

“发展差”简单来讲就是两国经济之间的经济长期潜在增速的差异,这个长期影响汇率的因素,“客观性”就很强了——尽管主观政策的制定仍有可能影响未来经济的潜在增速,但是无法做到“人定胜天”。

由于目前的法币汇率处在一个“比烂”的环境中,所以相对“发展差”在长期就决定了“比烂”的结果。

美元的长期强势逻辑

美元的长期强势逻辑

美元的强势在短中期可以找到很多解释。

比如,美国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很高(美联储政策利率或1年期美债收益率减去通胀率),已经来到了过去30年的高点。

图:美国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现在都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