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吞山河力盖世,火光迸发现国潮!

▎气吞山河力盖世,火光迸发现国潮!

本草纲目,周杰伦-2007世界巡回演唱会

好家伙了家人们,最近唐唐上网冲浪的时候,偶然看到两个舞狮少年的视频。给我看得那是一个心惊胆战又心潮澎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廖师傅)

两小哥看起来虽然年纪轻轻,但舞狮功夫确实了得,引得一众网友佩服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狮,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一个分支。

最近网上有句话叫“不要让韩流越来越嚣张”。

恕我直言,要是随便把国潮里几个瑰宝拿出来,韩流都没有对比的资格,只有哪边凉快哪边站的份儿。

为啥敢有这样的底气,今儿就让唐唐带大家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国潮才是真正的顶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人们对“高”的崇拜看似千篇一律,实则里面各地花样可不少。

前几日,正值元宵佳节,作为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社火”,可谓是吸引够了大波眼球,多的不说,就是一让人惊住了的状态。

整个社火活动中,表现力拉满的环节,当属高台。上面的人基本都是四五岁的小孩子,他们会打扮成秦腔故事里,各种人物和故事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农村三哥)

所谓高处不胜寒,这个项目真的勾起不少网友的“童年回忆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火二字分别对应着土地神和火神,早在农业社会,土地乃立足之本,火又能驱散寒冷黑暗,还能用来做熟食。

古人们通过表演和祭祀,向土地神火神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每逢这天,人们还会画上各式各样的脸谱巡游,这当中,又以宝鸡陇县的脸谱最具代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陕西旅游)

所以你得知道,国潮色还有千变万化的脸谱色,脸谱也不只有京剧脸谱,还有宝鸡灶火脸谱

这还不算完哦,在潮汕地区,也会有一群画着脸谱的人参加的非遗活动——英歌。把整个英歌舞推向高潮的,便是大型多人集体舞环节。

跳舞的人会手持两根短木棒,你以为他们要唱戏?

唱了,又没完全唱。只见得霎时间,众人舞槌敲棒,全场沸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陈优秀记录潮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高跷,才是你惊掉大牙的下一步。

同样也是在西安社火活动中,蓝天史家寨的高跷表演堪称一绝,多人独脚戏,还能向前进,牛顿要是看到,棺材板都给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陕西怀旧博物馆)

再比如这位老兄,看着摇摇晃晃,实则稳的一匹,根本不虚,还可以来“春晚同款青绿腰”,同样是腿,人家的可以在高跷上起舞,我只能电脑桌前抖腿,这差距,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陕西都市快报)

除陕西之外,前段时间,湖南也出了个“高跷王子”。咱就是说,哪怕他踩着高跷依旧如履平地,在高空中,把“七品芝麻官”憨态都拿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悦动长乐@)

古话说得好啊,高手在民间,一露手就震天边!

想必大伙应该都知道,这项目,没练个几年,你估计连站都站不住。哪怕不少老前辈走高跷,那都得有保护措施,唐唐还是温馨提示,不要随意模仿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别说站在高跷上面走,光是上高跷都挺不容易的,表演还要有各种姿态。正所谓,走的时候能有多潇洒,上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河南•叶县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越往高处走,越接近的便是天宫,那里是各路神仙每天打卡上班、日常打工摸鱼的职场。

人们通过拜神祭祖,表达自己对先人追思,也祈求好运、幸福、健康和财富。

该说得说,这拜神文化,当属福建闽南最为出彩。网上曾经有人这么说:在闽南,明星下榻未必有人接机,时辰若到半夜都得接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想而知,当地对于祭神这事有多上心。你看看,进香盛况,那人多得,从山顶到山脚,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航拍云)

先辈传承下来的“敬天”、“祭神”、“拜祖先”的规矩,虽历经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仍历久弥新。

拜神拜完,这神只是坐着那可怎么行,不得四处溜达溜达,游走四方?

于是乎,游神活动便紧随其后,把神明的像请出庙宇,巡视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乡野,意为神明降福于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小石码猫)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过去不少神明的座驾轿子都升级:有了霓虹灯,车轮,铝合金嵌玻璃,妥妥赛博拜神氛围拉满了。

他们出门座驾更新换代了,我出门却还骑着个小电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网上还爆火了一个4岁的游神小太子,哇,那俏皮可爱,被一群大人围着的样子,范儿还带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福建观察)

闽南人生下来,可能是先学会拜神,才学会喊爸爸妈妈的。所以你如果有机会看到游神队伍里有小孩子也不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的时候,游神的服化道,咱们外地人看着,可能略微有点吓人。

如果白天看到游神倒还好,在巡游队伍前面开路,跳来跳去的“马夫”给人看了感觉:

好怪,看一眼,诶,还是好怪,再看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潇祝)

要是你大晚上出门,又不太了解当地的习俗,看见一群人戴着大头面具,或者是游神的车周围有几个人提着灯,飘着烟,穿行在街道上,那不得以为是自己冒犯了什么东西,一不小心走进了惊悚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抖音@小人物大梦想)

关于拜神的地方民俗,咱们还是得理性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封建迷信。尊重理解他人,不要去亵渎那些传承下来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高跷、脸谱、或者是祭祖拜神,节日舞会,那都是中国的文化,所以说啊,咱国潮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材来源于都有@老潮阳英歌舞

话说回来,不管在南方北方,想必类似的节日庆典的民俗活动,肯定还有不少,要是小伙伴有知道的话,快快评论区介绍一下,气死某些啥也没有只会偷的人!

某些国家的人不要动不动又借申遗之口,相似之理,随时在这方面搞小动作。说得是谁,咱们懂得都懂。

国潮不应当只是一阵风一样的潮流,更应该是让所有中国人了解咱们中华文化过去的积淀,现在的发展和未来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