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写作学会

张湘竹/文

那天,我正在店里收拾着,脑子里想的都是刚才学校班主任发给我发的那条消息,儿子昨天的作业又没完成,今天回家,是不是应该揍他一顿?还是应该耐心地跟孩子谈谈呢?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作为妈妈,我感受到来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烦恼,心里逐渐变得焦虑又纠结。

此时店里只有两位客人,其中一位中年男士边喝咖啡,边认真地看着化石展柜。出于个人爱好和职业关系,我告诉他:店里展览的矿物和化石,都是我和孩子他爸一起带着九岁的儿子,去山里采集和收集得来的。因为孩子从小就喜欢石头,为了支持他的爱好,才有了今天这家店。那位男士诧异并语气恳切地说:“你们这种教育方式很好啊,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引导和支持。”他语气温和而坚定。正为了孩子而焦虑不安、无处倾诉的我,听了他的这番话,便很自然地和他聊起了关于孩子的话题,我说起儿子的各种“毛病”,又说起我和孩子他爸对儿子爱好的支持,以及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苦恼和困惑。面前这位顾客不但耐心倾听,还不厌其烦地给我答疑解惑,甚至介绍了各种如何引导的方法。没有长篇大论,却句句感同身受,深入人心。通过介绍我才知道,原来面前的人竟是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吴重生教授。临走他说:“我送你一本我写的书吧。”同时目光看向一起来的那位朋友,“这本书先送给她吧,下次我再给你带一本”。原来,这次他们见面正是为了吴教授的新书——《不畏将来》。真是机缘巧合,能遇到吴重生教授,还意外截胡了他送给朋友的新书,让我倍感意外和惊喜。当我问他能不能给我在新书上签个名时。吴教授风趣地说:“我不但要给你签名,还要给你题一句诗。”吴教授问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然后略加思索,刷刷几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 “巍巍太行育桃李,悠悠湘竹张天目。于甲辰海棠花开时”书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我心生喜爱。

带着好奇心,每晚我都会读一会儿《不畏将来》,越读越喜欢,越读越为自己能遇到一本好书感到幸运。读这本书就感觉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轻松而自然。正当我陷入家庭教育的迷茫与困惑之时,这本书如及时雨给我很多启发,让我从中找到共鸣,对吴教授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的见解,渐渐从认可到钦佩,同时也思考着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

“学习的本质是快乐的”,当今似乎难以想象。吴教授以“陪读家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是可以实现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经只用短短半年就带着女儿游历了近百家博物馆,让孩子边玩边学,边学边写,小学三年级就独立写了一本十多万字的《百馆游》。如今吴教授的女儿已经北大本科毕业,在美国继续深造。孩子并没有因为玩而耽误学习,反而学会了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同时也学到了更多课外知识。这背后是吴教授一家对孩子的默默支持,亲情陪伴和正向鼓励。 这本好书,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力量。支持孩子就应如书中所说,家长要放低身姿,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去对待,像朋友一样的去交流,理解、鼓励、支持、包容。

吴教授把女儿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实现,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美,一起面对困难和迎接挑战。《不畏将来》这本书已经成为我的家庭教育指南,给我带来很多实际启发与教育方式的改进。

这本书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特别实用,尤其是像我这样在寻求更好家庭教育方式的妈妈来讲,太实用了。它可以帮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少走许多弯路,让我们知道陪伴和包容的重要性,读完它会让家庭的幸福指数上升不少,会减少一些对孩子的不必要指责,也更能陪伴、理解、鼓励和支持他们。

我儿子马上10岁,《不畏将来》这本书对我和孩子来讲意义重大,指导性很强。 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带着孩子出去玩了几天,随身携带着《不畏将来》这本书,一路上在遇到堵车时,或每晚睡前,都要读一读它,觉得这本书太棒了,书中能找到很多共鸣、方法和经验。这本书帮助我在带娃育娃的路上,找到了很实操的方法、方向。

今早送孩子上学后,我在家安静读了会儿书。读到文中有一段写到“桑树被砍了”的片段时,我眼泪都下来了,联想到很多自己的生活经历……我家楼前西边有一棵大树,每次进出家门时,我都要看一看它,仿佛有种非洲大草原的美景,夕阳西下更是如此。我常常会忘神地看着这一幕场景,人在闹市,心已经去了非洲的草原……

《不畏将来》这本书,我真是越看越喜欢,实在太受启发,也推荐给有需要的人们。诚如书中所言,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我相信,我也会这样做。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北京市写作学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