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的芒种与天地万物同声共息

中国艺术审美契合中国哲学,讲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书画艺术对芒种节气的呈现,凸显这样的特点。

宋代米芾《焚香帖》,芒种焚香既可以驱虫,也可以增加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以告别花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芾《焚香帖》

宋代王之望有一首关于芒种的诗,题为《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中有句:“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不独于此,王之望还有硕果仅存的《致季思通判学士》书札传世:“漆器见买,近得十五哥书报,……六月间作札子禀庙堂。七月间札下田侯施行,李侯已差百人于桂阳,二百人屯郴矣。……未间保重,不宣”,笔法近米芾,行云流水,清雅秀逸,可以领略真正的文人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所绘《绿荫长话图》为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绿荫长话图》是文徵明的“细笔”水墨之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画作描绘两位高士于深山幽谷对谈之态,周遭松柏参天,绿荫满地,飞瀑如练,芳草萋萋,幽逸景象尽现眼前。此作画风工致灵秀,构图密中有疏,墨色干湿相间、总体清淡,意境恬淡优雅。画中文徵明题:“碧树鸣风涧草香,绿荫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画家借景抒怀,表现高士高洁情操,也是画家本人情怀的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 文徵明《绿荫长话图》

明代沈士充即有《山楼观稼图》,款字写道:“松阴落落曲江西,柳色森森映绿堤。车马不喧尘自净,小楼长日听莺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沈士充 《山楼观稼图》

清代雍正皇帝所绘《耕织图》,该套图册将胤禛本人与其福晋的形象绘于画中,作耕作、蚕织之状,由清宫廷画师焦秉贞精心绘制而成,共46幅。每幅上面皆有雍正亲笔题诗。此件内容是:“物候当芒种,农人或插田。条成行整整,入望影草草。白柳花争陌,黄梅子熟天。一朝千顷遍,长日爱如年。——插秧”,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画册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该图册一直深藏紫禁城武英殿,称得上是宫廷艺术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雍正 《耕织图》

国画《山茶伯劳》由国画家于非闇创作,藏于天津博物馆。伯劳鸟是芒种二候的始鸣之鸟。画作笔墨典雅明丽,艳而不媚,于静中寓生机,独具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茶伯劳》于非闇

农民出生的齐白石,绘画题材质朴的《稻雀图》,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衬托了芒种时的场景。正当芒种,房前屋后有拼命吵闹的鸟雀,南北窗外有密集的竹林,晴空云下,有沁人心脾的花香,路边山间有可观可尝的浆果。每一个物候轮回,大自然都是在不动声色地看戏。大地上的一切主角和配角,都在倾情演戏。齐氏写道:“凡事只求过得去,丹青何必求苦工。”明面上是说丹青之理,实际上似乎更多是对从前生活的感慨。麻雀和水稻,很少成为画家的题材。这是时代变化和书家身份主体变化所带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现代 齐白石《稻雀图》

既不同于宫廷画,也不同于文人画,天真浪漫,不拘一格,可以领略古人的农忙生活。“割麦扬场”图右侧有一行字,出自《弥勒下生经》:“尔时一种七收,用功甚少,所收甚多。尔时弥勒世,一种七收”。所描绘是现实生活,向往和寄托的,却是弥陀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代 榆林窟第20窟 割麦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些人总想绕过简单朴素的自然定律,追求猎奇却又很难自持。正因为如此,在当下这个片面追求效率的时代,很难微尘中见大千,刹那中见终古。芒种即忙种,书画家也要勤快一些,播下书画的种子,忙而不乱,忙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