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浙江温州,“瓯江论道·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举行,来自长三角区域20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在充分验证着区域发展“流动创造价值”和“‘1+1+1+1’一定大于4”的融合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温州“瓯江论道·新质生产力”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举行。 孟一凡摄

盟起长三角

正是四年前的6月5日,浙江湖州,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成立大会提出,联盟由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商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是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非营利性组织。用浙江媒体那时的话来说:这是推动长三角企业参与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何以见得?先从联盟组成人员的身份来看。

联盟理事会首批成员便涵盖了长三角地区工商界优秀代表。联盟理事会首批96名理事中,15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职务,2名党的十九大代表;29名担任省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职务,1名省党代表;5名兼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或副会长职务;38人兼任省级工商联副主席或副会长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6月5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正式在浙江湖州成立。徐梦宇摄

再看联盟宗旨。

致力于搭建长三角企业家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平台,促进政企高效沟通;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有效合作;搭建长三角企业协同创新的平台,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引导长三角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用当时刚上任联盟轮值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的话说:“不是抱团取暖,是抱团发展,一定能有很好的前景。”

那次会后,“长三角产业链”成了三省一市的一体化的热词。用产业链做抓手,把联盟做实,成了成员们的共识,进而让“家家手上有绝活、个个都有真本事”成了加盟者的“敲门砖”。也正是在那年9月,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长三角超导、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健康、人工智能等四个产业联盟授牌成立,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四年风雨,让多少长江之尾的池中金鳞,化为龙头,今日齐聚浙江温州。擎长三角一体化之旗,以“‘四链’融合 科创未来”为题,共谋向新,共话发展。

“联盟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已先后组建了14个产业链联盟。”会上,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轮值秘书长蔡晓春发布《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报告》,他介绍到,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在组织形式、龙头带动、创新协作、多跨协同、运行机制、融合程度、产业激励、强链补链、核心技术和新质生长等10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特点和优势。

择其一二为例。

组织形式方面,长三角产业链联盟由地区涉及的有关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企业代表、有关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有关知名专家、院士等共同发起成立,是新型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组织。比如长三角数据驱动创新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谭蔚泓、尚永丰、李项堃等担任名誉理事长,长三角地区70多位生物医药方面的专家、企业家、产业资本方代表等担任理事会成员。长三角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信创驱动发展等战略优势,持续推动政策、技术、标准、资金、生态等资源的聚合发力,着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通产业链各环节。

龙头带动方面,长三角产业链联盟以龙头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单位发展。比如,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由长三角产业链联盟联席主席单位、科大讯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牵头发起;长三角智慧零售产业链联盟由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副主席单位、红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江牵头发起等。

联盟类别还在丰富,新质力量不停集聚。

储能及安全产业链联盟、绿色低碳产业链联盟、汽车后市场产销合作产业链联盟、新能源产业链联盟和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今年会议上,第四批共5家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授牌,截至目前,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数量达到19家。

起舞大江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热词,也是今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其特点在创新,关键在质优。在此浪潮之下,实现产业升级,奔赴新质未来,便是催生行业合作的一股源动力。

当今社会,放眼全球,制造业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数字科技变革推动下,正大规模重组。对于企业家而言,如何跻身新时代发展潮头之上,是挑战,也是机遇。

产业联盟成为各行各业为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较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毋庸置疑,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攻关方式。

目前,常见的联盟有两类组织形式。一是由同行企业组织建立,主要为了降低风险,或在市场上提升行业话语权;二是以上下游产业的关联企业为主,或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此类联盟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营销。

但现实中,两种形式并非孤立存在,有时会呈现出一种综合形态,视联盟的目标及发展需求而定,它们有各自的运行规律,需要建立合适的运行机制作为工作准则;规模可大可小,动态发展,很明显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便是如此。

“一盘棋”的制度供给势必有助于解决区域产业链不少共性问题。四年来,长三角企业各扬所长,美美与共,产业链加速从“相加”走向“相融”。《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报告》也显示,其组建的十四个产业链联盟,在推动要素集聚、链条整合、优势互补等方面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轮值秘书长蔡晓春发布《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报告》

“一点创新,可得到全区推广。”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主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生态发展,创业者数量增长明显,不少应用在此落地,核心技术、产业战略在这实现突破,都表现出这里非常好的创新生态。他还说:“如果你在长三角地区取得了成功,在全国就会有比较好的品牌认知度,甚至往全球推广,也会有更好的比较优势。”

“我们在安徽投资了很多项目,也成立了产业基金,联盟的成立为我们跨省间的互动带来了很多好处。”浙江赛智伯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斌说,通过和每个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可以把每个地方优秀的、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投资培养,助其茁壮成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地方代表。

诚如所言,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数据显示,长三角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已分别占全国的3/5、1/3和1/3;科创板上市企业超270家、占全国48%。

随着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少企业开始勇立潮头,让长三角产业结构不断加速迈向中高端,让新质的未来就在可见的彼岸。

共赴新未来

拥有9座GDP万亿元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风雨并肩的四年一轮回后,长三角的企业家们,站在新起点,理应展望美好的未来。或许这也是主办方,将今年会议举办地,选在温州的一则原因所在,这里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是孕育着企业家精神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起点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长三角企业家们心中的发展关键词。孟一凡摄

面向未来,风雨前行,首先需要立足方向。

《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报告》指出,虽然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包括:

创新活力有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有待提高;协同动力有待加强,协同机制、信息共享等机制有待完善;融合潜力有待加强,跨行业、跨地区的融合不够深入,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对接不够紧密等。

如何解决?对症下药:加强协同动力,完善协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互通,提高协同效率;挖掘融合潜力,推动跨行业融合,鼓励不同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产业链的跨界融合等。

还要有新鲜血液的补充。

正如参会企业家们所谈到的:“要让80后90后的年轻企业家,能够有更独立、更独特、更专注被支持的一个氛围。”

由此,此次会议,专门成立长三角企业家联盟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并发布《长三角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长青藤”计划》,聚焦创新创业导师库、项目资源库、新质生产力榜单和分享平台等内容,进一步推动青年企业家植根长三角地区,加快“四链”深度融合。

最后是一份份期许。

“这次会议强调新质生产力,也更强调四链的融合。”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希望,通过合作,把长三角的产业能够拿到世界上去,能够在世界上领先。

“长三角一体化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火石创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霞表示,“从医药产业来讲,像伦理的互认,监管政策和要素的流动,都可以进一步‘一体化’起来。”

“除了对标国内行业,更要对标国际行业。”上海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均豪认为。

如此,长三角,越像一座城,企业家,更像一家人。

如果四年前,浙江媒体的那句话如今成功兑现,也希望今天会议上,刘庆峰的一席话,也能在下一个轮回里精彩绽放:“新质生产力在长三角地区,要代表国家最硬科技和最核心关键战略领域,要在全球为中国赢得一席之地。”

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新的四年里,共同奔赴。(记者 孟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