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6日讯(记者李迪)随着改革和降薪的持续推进,基金经理离职也更加频繁。

近期,建信基金姜锋已申请离职,泰信基金20年老将董山青清仓式卸任。东方红百亿基金经理王延飞、招商基金绩优老将贾成东旗下已无独管基金,也被猜测或将离职。

此前,中加基金闫沛贤、中邮创业基金国晓雯、中庚基金丘栋荣也因旗下产品接连“增聘”而被市场猜测或将离职。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基金经理的离职可能会比较频繁,薪酬下降是推动基金经理离职意愿提升的重要因素。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基金行业变化较大,人员流动也较为频繁。银行系基金公司限薪可能比较严格,理论上留住人才的难度会变高。而中小型公募在熊市下也会面临一定程度的经营挑战,留住人才也比较难。”

建信基金姜锋申请离职,泰信、东方红、招商基金也有老将松动

6月4日,建信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该公司老将姜锋因“个人申请离职”卸任,此次经理变更已于5月31日生效。此前,由他管理的建信兴衡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建信锋睿优选混合等基金于3月或4月增聘了基金经理。

姜锋于2007年7月加入建信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资深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执行投资官,在公司工作将近17年的时间。

此外,从近一周的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来看,泰信基金、东方红基金、招商基金旗下也有老将或将离职。

6月4日,泰信互联网+混合、泰信智选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董山青不再担任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此前,董山青已于5月底卸任泰信中证200指数、泰信行业精选混合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

其中,泰信行业精选混合是董山青任职时长超12年的基金,其任职期间回报为157.65%。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12.49亿元。该基金是董山青的代表作之一,在2023年,得益于对传媒板块的投资,该只基金涨幅达35.23%,在233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5。

目前,董山青已无在管基金。公开信息显示,董山青拥有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2004年8月加入泰信基金,已于泰信基金工作近20年,是资深行业老将。

除董山青外,东方红基金王延飞也被猜测或将离职。6月1日,东方红睿玺三年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基金经理张锋。该基金新任基金经理张锋为东方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为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证券从业年限达24年。

当日,王延飞管理的东方红产业升级灵活配置混合、东方红恒元五年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也增聘基金经理。目前,王延飞旗下已无独管基金。他目前担任东方红资管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天天基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为129.43亿元。

此外,招商基金“绩优老将”贾成东旗下也不再拥有独管基金。

6月1日,贾成东管理的招商优质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基金经理吴潇,吴潇是一名10年证券从业年限的基金经理。5月31日,贾成东旗下的招商产业精选股票、招商科技动力3个月滚动持有股票、招商行业精选股票、招商景气精选股票也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分别增聘基金经理陆文凯、张林、李崟,这三位基金经理均拥有13年以上的证券从业年限,因而这些基金经理变动基本可以排除老带新的情况。

贾成东是招商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拥有超9年的基金产品管理经验,2013年11月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2015年加入招商基金。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贾成东总管理规模达83.62亿元。

多家中小型公募头牌基金经理也或将离职

除上述基金经理外,近期,还有多家中小型公募的头牌基金经理被猜测或将离职。以中加基金的百亿固收老将闫沛贤为例。5月,闫沛贤卸任中加纯债一年、中加聚盈四个月定开债的基金经理职位。其中,中加纯债一年是闫沛贤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2014年3月24日起,他便担任该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超10年。

此外,闫沛贤管理的中加纯债债券、中加聚安6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发起式还于5月增聘基金经理。

除上述基金外,闫沛贤在管的其他基金也均为与其他基金经理共管的基金。目前,闫沛贤旗下已无独管基金。市场有声音猜测,闫沛贤或将离职。

闫沛贤于2013年加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期间多次获颁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闫沛贤管理规模为258.74亿,中加基金非货管理规模总共为1284.10亿。

除闫沛贤外,中邮基金老将国晓雯也被质疑或将离职。

5月16日,国晓雯旗下中邮未来新蓝筹混合、中邮新思路、中邮兴荣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三只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其中,中邮新思路灵活配置混合是国晓雯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2017年6月27日起,国晓雯便开始管理这只基金,如今管理时间接近7年。该基金还曾获得“金牛基金”、“金基金”等奖项。

国晓雯是中邮创业基金旗下最知名的基金经理之一,拥有十余年证券从业经历,曾担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资部研究员,曾获得英华奖、金牛奖等奖项。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为38.64亿元。

目前,国晓雯旗下已无独管基金。她旗下的另外三只基金——中邮科技创新精选混合、中邮稳健添利灵活配置混合、中邮研究精选混合均为与其他基金经理共管的产品。

此外,5月11日,原本由丘栋荣单独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中庚价值领航均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新基金经理吴承根和刘晟。市场有声音猜测,丘栋荣也即将离职。丘栋荣是中庚基金的头牌基金经理,他也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他若离职,中庚基金的经营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离职原因猜想:业绩欠佳?降薪压力?

上述或将离职的基金经理中,部分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并不算很好。

以王延飞为例,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6月4日,他管理的3只基金今年以来业绩表现均告负,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后二分之一;3只基金近一年亏损均超10%,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后二分之一;3只基金近两年业绩表现尚可,亏损均在12%以内,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均在前二分之一。

此外,建信基金姜锋的业绩表现也不算太好。他于2023年2月28至2024年5月31日之间管理建信阿尔法一年持有混合,任职约一年亏损超10%;他于2022年6月21日至2024年5月31日管理建信兴衡优选一年持有混合,任职近两年期间该基金A类份额亏损超16%。

此外,他有三只基金的管理时长超9年。其中,建信健康民生混合A任职10年,任职期间回报为374.80%,表现尚可;但其管理建信优势动力混合(LOF)11年,任职期间回报为107.20%,管理建信环保产业股票A9年,任职期间回报为-11.50%。此外,姜锋的管理规模一直不算特别大,总管理规模常年低于50亿。今年一季度末,他的总管理规模为22.23亿元。

对此,一接近的北京某大型银行系公募的人士指出,“业绩压力可能是基金经理离职意愿提升的原因之一。近期的熊市下,公募基金的业绩压力很大。再加上市场风格有转换,一些曾经的绩优基金经理的投资模式未及时转变,就变成了绩差基金经理。在这种环境下,资深基金经理面临的压力也会很大,如果公司考核严格,可能会面临薪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机会,基金经理可能会想跳槽去考核相对宽松的基金公司。”

不过,该人士也指出,业绩欠佳可能会是推动基金经理做出主动离职决策的原因之一,但并不会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几年,不少公募已经将业绩考核周期拉长,大型公募更是如此。很多公司会将5年期业绩重点纳入考核体系。熊市大概持续了三年,即使近三年业绩不佳,基金经理在长周期业绩考核期限内也依然还有翻身机会。”

该人士还补充说,“近两年,有几家公募收紧了投研考核的口子,业绩长期平庸且近两年业绩表现很差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被迫离职。但对于以前曾在市场上证明过自己的资深基金经理来说,短期几年的业绩不佳可能会让其压力倍增,但往往不会导致公司对其大幅降薪或劝说离职。这类基金经理如果离职,更大可能还是有了其他的去处。”

而且,上述被猜测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也存在绩优基金经理。

以招商基金的贾成东为例,从近两年的产品回报来看,贾成东的业绩表现整体排名靠前,据天天基金数据,截至6月4日,他管理的5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超过13%,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0%;5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均超过13%,在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前5%;5只基金近两年收益均超11%,在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前10%。

绩优基金经理为何也离职?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降薪浪潮或是主因。

对此,一接近上海某头部银行系公募的人士指出,“在此次降薪浪潮中,银行系公募的员工是重灾区。与其银行股东的平均人员薪酬相比,银行系公募员工的工资太高了。限薪政策正式实施后,银行系公募的薪水降幅肯定是很大的。在探讨限薪方案的时候,一家银行系公募的股东甚至提出了将全公司的薪酬上限定为80万,但最终这个上限应该没有施行。”

银行系公募、中小型公募面临一定程度人才流失压力

从薪水情况来看,银行系公募和中小型公募可能面临更多基金经理离职压力。

这其中,中加基金闫沛贤也是就职于银行系公募的基金经理。

对于银行系基金的限薪状况,上述人士还指出,“银行系公募限薪肯定会面临阻力,但是限薪力度应该并不会因此而减小,所以银行系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跳槽的情况可能会增多。不过,我认为银行系公募应该不会因此面临严重人才流失。一方面,银行系公募通常经营稳定,还有强大的投研体系加持,基金经理离开银行系公募之后并不一定会过得很舒服。即使降薪,银行系公募对于人才依然具备吸引力。另一方面,行业内其他公募也在降薪,跳槽后基金经理薪酬未必比现在高很多,所以在权衡跳槽成本后,很多基金经理会选择留下。”

除银行系公募外,上述被猜测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也包含中小型公募的基金经理,如中邮创业基金国晓雯、泰信基金董山青。

对此,上述接近的北京某大型银行系公募的人士指出,“许多中小型公募的薪酬待遇都不算很好,近几年的熊市压力下,很多中小型公募进一步降薪,这使得留住人才更难了。再加上今年本来就是行业动荡的一年,未来,中小型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的案例可能会更多。”

该人士还补充说,“行业近期比较动荡,基金经理离职潮有很大概率会持续。如今很多公司的限薪方案都还没出炉,等到限薪方案出炉且执行后,想离职的基金经理可能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