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两弹一星”时期,苏联曾在技术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国防安全我国便开始投入到原子弹以及导弹的建设。虽然苏联在技术上援建我们的东西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我们不具有的。

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后期我国只能独立研发导弹以及原子弹,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标核武器

建国之后,虽然我国的整体实力以及工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国防科技上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以及频频与周边国家发生边境摩擦,我国很快意识到必须将国防发展起来,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的掣肘,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但是由于缺乏技术人才,我国在这方面一直进度十分缓慢。1955年,钱学森费尽千辛万苦从美国回到祖国,随后便开始投入到导弹的相关研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原子弹方面,师从居里夫妇的钱三强也选择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在法国深造的他在相关方面已经在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如果钱三强继续待在法国的话,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还是选择回国,并且动员了一大批在国外留学的人才回来,组建了第一支原子弹研究的人才队伍。

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以及周恩来一众领导人便已经确立了要发展“两弹一星”的方针。

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的时候,毛主席就曾经表示过希望苏联方面能在核武器上提供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面对这个合理的要求,赫鲁晓夫却态度模糊地表示“搞那个东西太浪费了,社会主义有苏联一把保护伞就足够了,没必要所有人都搞。”

毛主席自然听出了赫鲁晓夫的意思,他是希望中国永远都在苏联的“庇护”之下,但是这对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来说是万万不可的。

于是毛主席便笑着回复赫鲁晓夫,如果所有人都打一把伞,那么注定还是会被淋湿的。最后在两人的极限拉扯下,赫鲁晓夫还是做出让步,表示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关于导弹以及原子弹技术上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虽如此,我国并没有完全打算依靠苏联,而是希望自己国家能独立掌握这项技术。1956年,由钱学森任院长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研制导弹的机构。

1957年,聂荣臻率领我国的代表团奔赴苏联与其进行协商,随后两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也承诺会在导弹、原子弹等方面援助我国。

当时中苏关系正处在“蜜月期”,虽然有很多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但是表面上并没有出现裂痕。

但后来聂荣臻表示,即使在那段时间,苏联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有所保留,害怕我国在技术上和他们水平相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苏联的一些专家以及两枚P-2导弹抵达我国,我国也加紧投入到研制之中。但是苏联给我国提供的模型以及设计方案并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甚至是苏联在十年前就已经投入使用的。

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也受到了重重阻碍,那么接下来我国又是如何完成这项伟大使命的呢?

两弹一星的艰难之路

我国研制导弹原子弹期间,苏联却突然撤销了所有的援助。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大批苏联技术人才撤出,我国能否靠自己独立完成两弹的研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苏彻底撕破脸前,聂荣臻和钱学森制定了“先防制”的方针,即先将苏联提供的导弹进行拆分,搞清楚原理后再做自主研发。

当时很多声音说苏联提供的P-2导弹是“三线装备”,但聂荣臻却表示不管这个导弹是几线的,都是当时我国所不具有的,所以依旧有很大的科研意义。

虽然钱学森有着极为扎实的理论,但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他一边领导拆卸导弹,一边十分详细地将每一个零件的原理以及涉及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们,也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导弹方面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到了1958年,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要在我国建设长波电台以及联合舰队海军基地,这个要求自然遭到了毛主席的坚决反对。

当时苏联的海陆军力量都强大我国很多,如果让苏联建设海军基地,就相当于将我国的海防拱手相让,为以后的独立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主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不能让步的原则和底线,即使是曾经关系非常亲密的苏联。遭到拒绝后赫鲁晓夫十分不悦,两国的关系也开始走向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中印爆发边境矛盾,苏联毫无理由地公开“站队”印度,这也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因为自身贪念得不到满足,苏联便开始在援助上向我国施压,开始不断延期《国防新技术协定》的执行,并且开始一批批撤走在华援助专家。

虽然当时很多苏联专家已经与我国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但是在国家命令前,他们还是不得不回到了苏联。

1960年8月份,苏联专家已经全部从我国撤出,苏联方面也停止了一切技术援助。不仅如此,欧美国家也对我国进行了“技术封锁”,不愿意透露半分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项工程不能停,随后毛主席便表示我们要自力更生,确立了“596工程”,要自己将导弹和原子弹搞出来!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我国国内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很多百姓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钱学森主动向聂荣臻提议要给自己降职,这样就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科研。

当时研究院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每顿饭可能只是一碗糖水,不仅如此还要进行高强度和脑力以及体力活动。

但是这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都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想要快一点完成任务,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2月19日,我国第一枚研制的探空火箭成功在上海发射,并且在9月份的时候成功将苏联的导弹发射升空。

同年11月5日,我国研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成功从东风基地发射,这也意味着中国人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枚导弹。

这枚导弹之所以代号“1059”,是因为我国原本计划在1959年国庆前研制出来,正好为祖国母亲献礼。但是由于苏联的撤出,这个时间不得以往后推迟了一年。

虽然没有了苏联的援助,但是我国还是自主研发出了导弹,而原子弹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主研发成功

苏联撤出后,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导弹原子弹,但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

虽然东风一号导弹用的材料全都是国产的,却是完全按照苏联之前给的图纸研制的。所以“东风一号”成功发射之后,钱学森便带领团队继续投入到了“东风二号”的研发之中。

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后,完全由五院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样品顺利研发了出来。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导弹仅仅升空了69秒便坠落了。

发射失败之后,钱学森十分自责地给聂荣臻说“聂老总,我们没完成任务,我们愧对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聂荣臻却拍拍钱学森的肩膀,表示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积极改正,现在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

所以国家并没有追究谁的责任,钱学森也继续投入到“东风二号”的改进研发之中。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钱学森一共对其进行了将近20次的地面试验,以及105次发动机试车。

终于在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成功升空,钱学森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再次见到聂荣臻的时候,钱学森打趣道之前如果两年前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小学生的话,现在已经是个中学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钱三强带领的原子弹研发团队也有了很大的进展,1964年年初,兰州的铀浓缩厂便成功获得了高级浓缩铀,年中时金银滩原子城便成功进行了一比一的爆轰冷试验。

与五院相同的是,钱三强带领的队伍每天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这些人才大多放弃了国外优渥的薪资,选择回来建设祖国。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不得不隐姓埋名,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同年10月16日,在所有人的紧张注目之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的罗布泊成功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在激动之余离开了爆炸现场,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探望他六年未见的老母亲。

在这六年时间里,他的母亲患上了十分严重的疾病,并且命不久矣。但是邓稼先无法告诉母亲自己在哪,更别说在病床前尽孝。

再次见到母亲的时候她已经说不出话,就这样慢慢闭上了眼睛。但是邓稼先并没有太多悲伤的时间,而是继续投入到了下一步的研发之中。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便是加紧实现“两弹结合”,只有这样原子弹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威力。已经上了年龄的聂荣臻便继续奔走在研发的前线,日夜为此事操劳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弹结合”的试爆地点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后果便不堪设想。

在试爆开始之前我们先十分严谨地疏散了附近的全部人群,终于在1966年10月27日,东风二号成功托举着原子弹头在罗布泊升空,随后爆炸出了一朵绚丽的蘑菇云。

“两弹一星”的研制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军备以及国防实力,让我国的腰板真正直了起来。

虽然我国崇尚和平反对战争,但只有在掌握核武器的研制后才能真正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从而更加有力地来维护世界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发中,我国科研人员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以及牺牲,也都是共和国的功臣。而邓稼先也因为工作中过量的辐射在晚年患上了癌症,于1986年去世,享年62岁。

如今的中国在国防发展上早已领先全世界,但这些都是前人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而这些人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以及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