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于铺筑路面和防水工程,尤其是铺筑高等级公路路面应用更为广泛。在实际应用中,沥青多数都是人工合成的,然而在地球上有一处神奇的存在,可以天然产出巨量的沥青来,储量之大可供开采数百年都不会枯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奇的比奇湖

比奇湖(也称为彼奇湖)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上多巴哥的特立尼达岛上的奇特湖泊。湖泊面积达46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在湖的中央有一块非常松软的地方,正是从那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沥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奇湖的湖底深不可测,人们曾用工具打探这个沥青湖,在湖心探到90-100米的深处的岩心仍是沥青,因此无法确定其确切深度。

比奇湖中没有一滴水,都是由天然的沥青构成。湖面沥青平坦干硬,行人甚至可以在上面骑车。据测算,湖中沥青储量超过1200万吨。如果按照每天开采100吨沥青的速度计算,比奇湖中的沥青再开采200年也不会枯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奇湖所产的沥青质量上乘,被誉为“乌金”。这些沥青不仅用于道路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在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尽管比奇湖的主要成分是沥青,但它并非毫无生命。在湖的边缘,一些耐受力极强的植物顽强地生长着,与湖中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这种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形态展现了自然界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奇湖中的沥青如何形成的?

比奇湖中的沥青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现象,其形成的关键依赖于此处石油的形成。

石油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如藻类和微生物)在地下高压高温条件下,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形成。这些生物遗体中富含碳和氢,是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质历史中,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使深埋的石油和天然气升至地表。当石油接近地表时,受到温度、压力、氧化和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其中的轻质组分(如汽油、柴油)逐渐挥发或分解,而重质组分(如沥青)则逐渐富集。这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沥青在这一过程中缓慢地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奇湖的起源与深断层和加勒比板块的活动有关。据地质学家考证,这个湖泊是在两个断层的交界处形成的,最终让沉积在深层的石油被挤压上来,最终形成充满沥青的比奇湖。

为何开采不完?

比奇湖中的沥青短期内开采不完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湖中沥青巨大的储量,即使每天开采100吨,也能维持200多年。

第二点是湖中的沥青具有“再生”能力。比奇湖中的沥青并非静态存在,而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新的沥青会源源不断地从湖中央涌出,补充被开采的部分。历史上,尽管人们已经开采了数百年的沥青,但比奇湖仍然保持着其原始形态,仿佛沥青的供应永远不会枯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点就是开采难度大。尽管比奇湖的沥青储量丰富,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开采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湖中央的沥青较为柔软,开采难度很大,而湖面的沥青虽然干硬,但也需要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