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对于李白,我们一直活在他的诗句中。
儿时谁还不念叨几句《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考试到了,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出祝福;
毕业留言册上,必不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去黄鹤楼,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去庐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去白帝城,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就算你喝醉了,也可以找补几句诗来开脱: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但是对于真实的李白,他的一生过得快乐吗?是否如他的诗句般洒脱、豪爽、奔放呢?
下面三个问题就是答案。
第一个问题:李白的婚姻幸福吗?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有四位夫人,除了上述提到了两位富家千金,还有两位普通人。
李白与第一任妻子许氏育有一儿一女,在许氏病故后,他也就没了家,变卖田产后,带着儿女迁到了山东兖州,因为李白的家族大多定居于此,所以,不排除有投靠亲友的嫌疑。
他在山东置了房产后,不久一位远房亲戚就将一位姓刘的寡妇介绍给了李白。估计此时李白心情也不好,稀里糊涂与刘氏结合了。
婚后才发现,刘氏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而李白则活在云里雾里酒里诗里旅途里。
价值观不同,夫妻吵架不可避免,而且常常还是因为钱。刘氏嫁汉为的是穿衣吃饭,而李白娶妻则是寻求精神寄托,吵架就不可避免了。
在刘氏及家人的眼中,李白连个正经工作也没有,田产微薄,温饱都不好解决,就是一个不务正业之徒。
李白也感受到了刘氏及家人的恶意,最后两人一拍两散,和离,刘氏转身就另嫁他人,真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刘氏无情,李白也不好惹的,他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就有两句是骂刘氏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骂人千古流传,刘氏其实是亏了。
刘氏走后,李白又与他的女邻居过到了一起,两人只是同居,据说女邻居的丈夫常年在外,生死未卜,后来发了大财,就把女邻居给休了,这样他们二人才算是正式组合到了一起。
女邻居不仅帮李白照顾一双儿女,还为李白生有一子。
但稳定和谐的生活仅过了五年,女邻居便去世了,李白再次成为孤家寡人。
最后在李白中年时,他遇到了宗氏,生活再次大有起色,两人情投意合,彼此欣赏,但怎奈安史之乱打碎了多少人的梦。
离乱中,李白又身遭劫难,宗氏费了大力气才营救他,又遇大赦,人们总说好事多磨,但对于李白却不是这样。
婚姻对他而言,始终都是一个过客,来了又去了。有人说,宗氏后来病逝了,也有人说,她修道去了。总之,李白的身边再也没有了她的身影。
我想,李白想要的婚姻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妻子有情有义,又懂他的浪漫,在他游历时,能帮他照顾好家人,既是他的精神后盾,又能给他经济支持,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呢?但终究是一场空梦。
第二个问题:李白的理想能否现实?
有人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话不夸张,也足以说明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但李白志不在此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文人墨客大多向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李白也是如此。
但李白豪放的性格与奉行中庸之道的官场注定没有缘分,他生性倜傥,喜欢纵横之术,身上没有半点儒士的拘谨与迂腐,而且过于自负。
在他十五岁时,就自认为能与司马相如并驾齐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还自认为与孔子也不相上下,“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狂傲至极时,他甚至会高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李白敢对孔子如此轻蔑,嘲笑儒家圣人,他又怎能甘心成为儒士呢?他曾拜师赵蕤(ruí),目的是想要像战国时代的游士一样,凭自己的才学游谁君王,为王者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与时代发展不符。
他曾幻想过,自己像吕尚那样,通过陷逸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但他当不了一个成功的垂钓者,吕尚耐心沉稳,老谋深算,而李白需要的是新奇与变化,冷板凳坐不了多久。
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放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那就是与天子唐玄宗相处的短暂岁月。
他也曾努力去压抑自己,试着放下狂傲,走走中庸之道,努力讨好唐玄宗,也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文。
但一只展翅的大鹏被关进了鸟笼,整天在院中画地为牢,对于李白而言,犹如死了一般。当这种压抑到一定程度时,他不羁的一面就会喷发出来,特别在他癫狂大醉时,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贵妃调羹,天子磨墨。
他狂得如此大胆无畏,又怎能以规矩立方圆?最终被赐金放还。有人对李白给予同情,认为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其实不然,李白即便在现代社会,也一样活得无法无天。
但至少现代人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点出格儿,但才华足以掩盖他的不足。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在那个时代李白被排挤于仕途之外,从而造就了一个艺术上无人企及的诗人李白。
第三个问题:李白的真实死因
上述提到,李白因永王事件被抓入狱,后在妻子宗氏的营救下捡回一条命,但活罪难逃,被发配夜郎,后在途中遇大赦,李白就此逃过一劫。
大难不死的李白,已经六十岁了,穷困再一次围绕了他。无奈之下,他去投靠了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李阳冰辈分高,但年龄实际比李白小,此时李白身体已不大好,尽管李阳冰对他照顾有加,但病来如山倒,生死不由己。
李白也意识到自己即将远去,于是将自己的诗稿都交予李阳冰,请他为自己出一本诗文集,最终,他终于还是认可了自己的诗人身份。
在临死前,李白留下一首《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诗中有他的悲鸣,有他的遗憾,有他壮志未酬的痛苦,还有他的不甘。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李白的俗世人生结束了,但他的浪漫人生还在继续。
对于他的死,有人说是醉死的,人人皆知,李白嗜酒。
在他遗留的诗篇中,与酒相关的诗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并且还有不少名句。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所以,人们认为,李白是醉死的。在《旧唐书》有载,说他饮酒过度,引发了疾病,醉死于宣城。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郭沫若的认可,主要是符合李白的生活习性。
但还有一种说法更浪漫,更符合他的性情,说他是捞月而死的。说李白捞月时,不小心掉水里了,然后淹死了。
或许对于李白之死的原因,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个答案,依我看,李白为浪漫而生,为不羁而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