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位藏友在吐槽,诉说着国内收藏环境的混乱,拍卖行业的不公,专家的不作为等等,也就发发牢骚,但说的有条有理,发人深省。
下面的评论要么附和,要么张口就骂,能说出自己见解的人很少。不过有一位藏友却说出了一番“诛心”的话:“你现在处在民间藏友的位置,敢于说出这些藏界乱象,但是当你地位越来越高,最后进入高端收藏圈子的时候,你也会成为和他们同流合污的一份子!”
这番话说的我不寒而栗,不管他的言语是不是过激,总之,他对人性真的看得很通透......
耿宝昌
专家群体和拍卖群体,主宰着收藏品市场的话语权和经营权。而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凡事都要讲“交情”,一个陌生人去找知名专家帮自己鉴定,那么为了避免说错话,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专家群体就会逐渐变得更为保守。
鉴定古玩,保守并不是坏事,推陈出新的造假技术,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经验才能立足于藏界。有实力有魄力的专家,会在保守的同时,勇于证明真品的存在,敢于拿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说法。
马承源
在几十年前,张伯驹、启功、陈万里、孙瀛洲、耿宝昌等著名专家,他们以身作则,以严谨的学术作为基础,在民间发现了无数的珍贵文物,并把它们填充到各大博物馆,才有了如今的博物馆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珍。
一代青铜器大家马承源先生,在地摊上都为国家寻回了几件国宝,几十年的文博生涯,为国护宝无数,最后却得了抑郁症选择自杀。香港收藏家许礼平说他是因为派系斗争和马老久受疾病缠绵之苦而厌病自尽,也有坊间传闻说他是因为发现“上博简“,却被人攻击为赝品而抑郁。
总之,这些能在民间发现国宝的专家,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文博界依然还是有很多精英,但考古和收藏市场完全是两码事,文博精英们主要还是呆在单位里研究历史文化。
但从文博出来进行商业鉴宝的专家们,就从保守,变成了狭隘!
如果你查阅一下二三十年前拍卖行拍出的藏品,就会发现,有相当之多的天价拍品都是从民间发现的,比如著名的《十咏图》,一位东北老人在1995年拿到北京售卖,经启功先生领衔的一队专家鉴定,认定是北宋词人张先的真迹,最终拍出1980万的天价。
然后你再仔细想想,最近这些年,还有从民间发现的宝物被专家发现,然后拍出天价的吗?像拍出2.13亿的“西周兮甲盘”,还是一位藏家从美国带回来的!
为何?你说国内民间假货泛滥,我们承认,你说有很多“国宝帮”在浑水摸鱼,我们也承认,但你要说民间一件珍贵文物都找不到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掌握话语权的专家群体怂了,对自己的鉴定能力没信心了,不敢认可民间珍品了,亦或者,和拍卖行的利益纠葛太深,说不出实话了。
以前,只要得到权威专家的认可,民间藏品也能上拍。现在,没有传承有序、海外回流、名家旧藏这些名头,就不给上拍。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不论民间藏家如何挥舞着自己的到代藏品,如何做好学术论证,都基本被无视,真品重器只能在国外才能拍出好的价钱!
每一件拍品都有一段故事,编得再精彩,也貌似都是自说自话,仿佛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国外拍卖行收割中国富豪,乐此不疲,国内拍卖行更是直接弄出个“拍品不保真”条款,把做局摆在台面上,收割那些暴发户们。
所以很明显,人家就是不带你玩儿,还不遮遮掩掩,就这么光明正大。小拍卖行倒是活跃,却基本全都是靠前期费用活着的“零成交”公司。
得不到话语权和经营权,民间藏家也就等于自娱自乐,我们保护的精品、珍品,被人家弃之如敝履。
所以,国内十墓九空后绝大部分精品、国宝去了哪里呢?每年新冒出来一些没有来源的天价拍品,是怎么来的呢?这些年被揭幕曝光的各类“做局”事件,为何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呢?
可悲的是,依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藏家,迷信专家,相互之间妄自菲薄、相互诋毁,就像开头说的那样,这类人如果有机会进入高端圈子,也会马上变成同流合污的一份子......
幸好,这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逐渐健全的网络交易平台,也会一步步冲垮主宰传统高端古玩交易市场的专家和拍卖行群体。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呐喊、一起推动、一起建设,就完全可以拥有我们在收藏领域的话语权和经营权。
民藏需要自己的平台,再也不依托于被别人主宰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几千万民间藏友,都要提升自己的眼力和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批真正的民间大收藏家将会脱颖而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