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也是社会让非常热的现象——福建人和广东人都说自己的方言是古代官话。那么他们的说法对吗?

什么是“衣冠南渡”

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叫衣冠南渡,说的是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中华,大量晋人贵族南逃的事件。福建人据此说他们的祖先就是衣冠南渡的时候从河洛一带逃到了福建,所以福建人还自称“河洛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宁愿把衣冠南渡理解成文化南迁,文明教化向南扩展,这都没有错,但衣冠南渡之前,南北的文明差异还是十分巨大的。衣冠南渡,也不是一步到位迁到了广东。

秦军征百越带去了中原官话

广东人说粤语是古代河洛雅音,还说秦征岭南时50万秦军入粤。所以,粤语就是那50万秦军带去的河洛雅音。这种一看就缺乏基本历史常识的说法,居然有很多人坚信,甚至是学者和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迁徙带去方言完全就是胡扯

以美国为例,原本北美大地上在美国以前是没有英语的。英语之所以成为了今天北美的主流语言,你看看美国建国百年内都在干什么?屠杀印第安人,让北美的主体民族成为少数民族。美国从东部13个殖民地开始,英语只是欧洲人的语言。是随着美国不断屠杀土著,并且大量欧洲人去美洲淘金,欧洲人逐渐成为了美洲主体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在春秋时期,百越一代的人口就不算少。《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吴泰伯为了让贤给季历(文王姬昌之父),自己带着二弟仲雍“纹身断发”出走句吴。纹身断发说得很清楚,吴泰伯不是居高临下用自己的方言去强迫土著人学习自己,而是主动改变自己,说当地鸟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言是口口相传的,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

中国的汉字发音不同,一个来源是念白,就是读错音。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六国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字形、发音,甚至字义都有差别。也就是说,秦国统一六国后,连山东六国的方言都没想过去统一,更遑论语言文化跟北方差距甚大的南方百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发音有五种

古代的发音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音乐上是宫、商、

角、徵、羽

。粤语被认为是九音六调,这跟古代中国的发音差别巨大。而且历史上很多史料证明百越的发音比北方人更丰富,所以管百越的语言叫作鸟语。这更证明粤语与北方方言,尤其是河洛话八竿子打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不同时期的官话也不同

河洛雅音是西周和东周时期诸侯会盟的时候使用的外交“普通话”,尤其是东周礼崩乐坏以后,诸侯们平时不使用雅音。到了战国时代,就根本不讲什么雅音了,因为那时周天子威权时代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种古代谁迁到哪就把哪的方言变成自己家乡方言的说法,只能说太没文化。如果按照这套逻辑,北宋全国就通用河南话了;明清全国就统一成北京话了,然而并没有,说明古代中国各地方言并存,没有谁强迫你说别人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