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核威慑变成一纸空文:欧洲小国放手要“打到莫斯科去”

随着西方国家逐步解除乌军使用援助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禁令,俄本土遭到的打击越来越多。除了“海马斯”打击靠近乌克兰的俄罗斯浅纵深地区,一些西方制武器甚至飞到了俄罗斯的深远国内。

葡萄牙作为一个欧洲小国,在武器制造上并不是特别的著名,但在2024年5月底,该国援助乌克兰的一架AR-3型无人机却攻击了靠近乌拉尔山脉的奥伦堡州的俄军目标。奥伦堡州位于莫斯科以东,AR-3上千公里的航程不仅完全可以打击莫斯科,甚至还打到了比莫斯科更远的地方。随着北约诸国宣称允许乌使用援助武器攻击俄境内的“符合国际法的军事目标”,无疑放开了乌军被束缚的手,允许其打击包括莫斯科在内的俄罗斯纵深目标。葡萄牙也在允许使用其援助武器用来攻击俄境内目标的行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约诸国“松绑”的做法,实际上宣布了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多次核威慑已变成一纸空文。在此之前,俄对北约提供重装备援乌、派遣军事人员到乌都做出过核威慑,对攻击俄本土的警告则更加严厉。但北约一再突破俄划定的“红线”,俄口头上的威慑活动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威慑,或者有关可能使用核武器的警告,应该算是最为严厉的一种顶格警告。俄乌冲突并没有失控,更没有演化成俄罗斯与北约的大规模战争,本身就不存在使用核武器的条件或者紧迫性,而俄罗斯之前轻率地进行核威慑,不仅没有产生实质性作用,反而降低了自己威慑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俄罗斯方面的原意可能是展示肌肉、降低西方对乌克兰战场的介入程度,但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一开始就顶格警告,反而在北约面前暴露出自己急迫的“窘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约对乌克兰战场的介入方式有些类似冷战时期的“香肠战术”:即如同切香肠一般,慢慢地一块一块推进,令对手无法下决心进行猛烈反制。2022年俄乌冲突刚开始时,北约整体的评估比较悲观,认为乌克兰很快会在俄多路大军的进逼下崩溃,对军事援助就比较消极,甚至出现了德国的军援仅是钢盔和防弹衣的景象。但当乌克兰在俄罗斯的攻击中顶住以后,西方就开始逐步增加援助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在2022年夏天援助便携式防空、反坦克导弹和大口径火炮——这些武器在乌抵御俄在北顿涅茨克方向的进攻中派上了巨大用场——俄警告的针对北约的打击活动并未落下。随后在2022年秋,美国的“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就位——这种武器严重打击了俄纵深的补给点,甚至间接导致了俄在赫尔松方向上因为补给问题撤退—俄的报复活动仍只限于口头。

2023年起,大量北约援助的坦克、装甲战车出现在战场上,并承诺援助F-16战机。2024年,美国将之前一直禁止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运到乌克兰,北约诸国的巡航导弹也就位,打击范围一开始局限在乌国土内,后续延展到靠近乌的俄浅纵深地区,最后不设限制,只要是“不违背国际法的军事目标”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俄罗斯的核打击并未实施。那么在北约看来,既然上述行动均未引起俄罗斯的实质性报复,自然可以把干涉的力度再提升一个档次。这对于已经将陆军和空军主力投入乌克兰战场的俄军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而对于北约来说,只需要提供武器就可以大幅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实在是很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