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高考后要求花五万消费清单惹争议:莫让消费“脱了缰”

文:麻辣新语吴能恩

近日,网上关于“弟弟高考后准备要求花 5 万”的清单引起广泛热议。在这份清单中,电脑、手机、鞋子衣服、暑假生活费、驾照等各项花费林林总总,让人不禁咋舌。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对当代青少年消费观念的深入思考。

清单上罗列的种种物品和价格,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有网友调侃道:“现在的孩子真是被惯坏了,7000块的手机能干什么?难道能用来开启宇宙新纪元不成?不过是听歌打游戏刷段子罢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需求也在变化,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需求确实发生了变化。如今的社会丰富多彩,各种科技产品和时尚潮流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追求也无可厚非。就像有网友理解的那样,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孩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节制、不合理的消费就是正确的。

7000 元的手机真的是必要的吗?两三千块的手机同样可以满足日常通讯、娱乐等基本功能。在追求高端品牌和昂贵价格的背后,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物品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更在于其实际的用途和对自身的意义。过分追求高价商品,不仅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5 万的消费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普通人的年收入不过三四万,这样的消费要求显然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一时兴起或者不合理的要求,而让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家庭条件固然是影响消费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

从孩子自身成长的角度来看,适度消费和理性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高考后的孩子即将步入大学,即将面临独立生活的挑战。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养成了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习惯,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经济问题和困难。相反,培养他们理性消费、合理规划的能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懂得量入为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时代变迁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尊重孩子们的需求变化,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家长可以通过沟通和教育,让孩子明白消费的意义和责任,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财商。

总之,对于高考后孩子的消费要求,我们应该秉持着适度、理性的态度。既不要一味地打压和批评,也不要盲目地放纵和满足。让孩子们在合理的消费中学会成长,在理性的观念下走向成熟,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