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战争打到第三年,得益于互联网和无处不在的拍摄设备,即使远离战场的人们也能看到很多真实的战斗视频。这些影像画面展示了炮击轰炸的撼天动地,装甲战车的狂飙猛进、无人飞机的漫天飞舞,还有双方士兵的痛苦挣扎。然而,这些真实的镜头也不过勾勒出这场战争的冰山一角,现代战争除了有形的陆海空战场,还包括无形的电磁战战场,而在这一领域,俄乌双方也同样时刻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而且往往比有形的战斗更能左右胜负的天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传媒的高度发达极大拉近了普通人与俄乌战争的距离,但战场影像更多展示的是有形的战争,而电磁领域的无形对抗同样激烈。

继承苏联遗产的俄国陆军一直没有停止电子对抗部队的建设。俄军目前共有五个电子战旅,其中西部军区配备两个旅,其余三个军区各一个。俄军集团军麾下直辖一个电子战营,拥有针对各种作战环境的电子对抗能力。俄陆军摩托化旅还配备一个具有广谱干扰能力的连级电子战部队。俄军电子战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部队提供广域电磁保护,防止敌军的干扰,保障通讯安全畅通,并压制干扰敌军的电磁活动。除了执行上述专业任务外,电子战部队也可以和一线作战部队整合战力,完成复杂的联合打击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俄乌前线操纵电子战设备的俄军作战人员,值得注意的是依然使用纸质地图。

随着乌克兰从西方获得越来越多的精确制导武器援助,俄军也愈发重视前线的电子对抗,投入大量电子战部队,以遏制西方制导武器的攻击势头。根据报道,俄军强化电子对抗能力的举措已经取得效果,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抗俄神器No.1”的“海马斯”火箭炮战绩持续下滑,很长时间都没有看到诸如团灭俄军高级将领、精准捣毁俄军营地之类的报道,不仅如此,其他精确弹药的效能也被削弱,如陆射小直径弹药被证明毫无作用,而“弹簧刀”巡飞弹干脆销声匿迹!目前,乌军只能使用部分抗干扰能力强的武器,如ATCMS导弹、“风暴阴影”导弹继续给俄军制造麻烦。正因为如此,俄军电子对抗装备也成为乌军重点打击的目标,据报道,自开战以来乌军已经摧毁或缴获了40余部俄军电子战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前线堆积的“海马斯”火箭炮的空发射箱,可见弹药消耗量很大,但战绩呈现下滑趋势。

那么,俄军究竟有哪些电子对抗装备?本文就做一下盘点。

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

“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是一款以MT-LB装甲车为底盘的车载多功能电子战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干扰GPS信号,于2015年列装部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技术装备。

俄罗斯专家这样评价这款装备:“与前代产品相比,‘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具有更好的技术性能:进行雷达收集和干扰的频带宽度更宽,频谱扫描时间更快,识别雷达发射位置和来源的精度更高,抑制能力更强。”电子战和武器控制系统首席设计师米哈伊尔·阿尔乔莫夫说:“‘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可以压制任何国家的所有现代无线电通信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投入实战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电子战系统,高大的干扰天线呈起竖展开状态。

早在2022年2月28日,“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电子战平台就被部署在乌克兰贝尔加尔德地区,但是彼时俄军进攻部队在快速推进中散漫而混乱,在慌乱中未能给与这种昂贵设备有效的保护,结果乌军在随后的战斗中至少缴获了一部“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系统,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开车的乌克兰平民用燃烧瓶袭击了一辆停在路边的“鲍里斯戈尔布斯克-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3月被乌军缴获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系统,天线尚未竖起,推测是车辆抛锚而被遗弃。

“卡拉苏卡”系列

“卡拉苏卡”是一种以8×8轮式车辆为载具的电子战平台,包括“卡拉苏卡-2”和“卡拉苏卡-4”两种型号,它们采用宽带主动干扰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针对北约的各种侦察机/预警机,尤其是E-8“联合星”指挥机和E-3“望楼”预警机,有效覆盖范围达300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拉苏卡-2”电子战系统,主要用于干扰S波段机载雷达,保护高价值机动目标。

“卡拉苏卡-2”用于干扰S波段机载雷达,通常用于保护高价值的移动式武器装备,比如“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车;“卡拉苏卡-4”可以有效干扰X波段和Q波段机载雷达,通常用于保护部队指挥所和工厂等固定设施免受雷达侦察和精确武器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拉苏卡-4”电子战系统,主要用于干扰X/Q波段机载雷达,保护高价值固定目标。

RB-341V

俄军电子战旅装备的RB-341V(Leer-3)电子战系统以卡玛兹5350型6×6卡车为底盘,本质上是一种无人机运输车,每辆车可搭载3架“海鹰-10”无人机。通常认为,将“佳能”相机作为任务载荷的“海鹰-10”只是一种因陋就简、功能单一的侦察无人机,但经历了俄乌战场的实战经历,“海鹰-10”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6种子型号,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家族,其航程也达到1500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B-341V电子战系统实质上是一部无人机运输车,可搭载电子战型无人机执行任务。

据报道,“海鹰-10”系列TsN1型就是电子对抗型,搭载一个手机信号塔模拟器,其设计目的是影响GSM 900和GSM 1800移动电话网络并对其进行干扰。这种电话网络干扰器系统能够覆盖方圆6千米的区域,一次可劫持多达2000个移动电话连接。据说TsN1型已经在乌克兰战场被用于实战,功能包括跟踪手机,向用户发送虚假短信以及引导炮火打击被定位手机的所在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海鹰=10”无人侦察机已经发展出专用的电子战型号。

TsN5型是“海鹰-10”系列的另一个电子战改型,其特点是可充当移动GPS干扰节点,不但可以模拟GPS卫星,发射假信号欺骗各种民用无人机,还可以干扰军用GPS导航设备,功能十分强大。

摩尔曼斯克-BN

摩尔曼斯克-BN是一种大型电子战系统,由数个高大的天线组构成阵列,拥有强大的通信情报搜集和干扰能力,一个天线组包括两根天线杆,每根天线高达32米,一根安装在专用的卡玛兹或乌拉尔卡车上,另一根置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尔曼斯克-BN系统的高大天线阵列,完整的系统拥有8根天线。

一套完整的摩尔曼斯克-BN综合体通常配置四个天线组,总共8根天线,每个天线组可以单独运行。该系统还包括支援车辆,包括一辆卡玛兹6350指挥车和一辆发电机车,该发电机车能够提供高达400 kW的电力。摩尔曼斯克-BN综合体可以集成到其他俄罗斯电子战指挥和控制系统中。

摩尔曼斯克-BN可以提供广域情报搜集功能,该系统具有大范围搜索高频发射源的能力,并能干扰机载高频信号,而高频信号对北约空军部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至关重要。据说摩尔曼斯克-BN的作用半径可达1000千米,甚至某些俄罗斯消息来源称,在理想的大气条件下可达到2000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开状态下的摩尔曼斯克-BN系统的天线运载车,粗壮的天线基部直观体现出该系统尺度之大。

摩尔曼斯克-BN的标准部署时间为72小时,开机时自动扫描大面积区域,如果检测到无线电发射源,系统的发射机就会开始在窄带宽内干扰敌人的通信。摩尔曼斯克-BN的作战频率涵盖军舰和飞机常用频率3~30MHz的整个短波范围,能够检测和支持典型的短波无线电通信,并干扰敌方战略和战术指挥和控制单位的高频无线电通信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呈收缩状态的摩尔曼斯克-BN天线,可见采用了伸缩式天线结构。

摩尔曼斯克-BN主要用于干扰飞机、舰船和卫星之间的通信,尤其善于破坏美国的“高频全球通信系统”。俄罗斯信源声称,摩尔曼斯克-BN系统可以干扰破坏美国空军F-35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美国隐形战斗机在黑海和波罗的海上空经常发生航空电子设备“故障”,据信这些“故障”正是摩尔曼斯克-BN系统开机时对F-35产生的显著干扰。

R-330zh/Zhitel

R-330Zh,又称Zhitel,是俄罗斯Protek公司设计和制造的干扰通信站。早在2014年3月的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俄军就使用了R-330Zh系统。一套R-330Zh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主体是轮式卡车平台,搭载有覆盖0.1~2 GHz频率范围的侦察系统操作站;后面是一辆装有主动干扰系统发射器和四根天线的拖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的R-330zh电子战系统包括一辆设备运载车和一辆拖车。

R-330Zh系统的工作波段涵盖0.1MHz至2KMHZ,可以影响军用和民用通信,例如V/UHF无人机射频链路以及GNSS卫星通信信号。据俄官方信息称,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探测、跟踪和干扰各种卫星电话,包括Inmarsat(一种英国卫星电话)和“铱星”卫星电话通信和GSM1900信号的手机,当然也可以干扰GP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展示的R-330zh电子战系统,注意其天线造型非常奇特。

磁场-21

磁场-21电子对抗系统由俄罗斯电子战科学技术中心开发,旨在保护军事设施和关键基础设施免受巡航导弹、智能炸弹和无人机等精确制导弹药的攻击。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由ECMR-340RP设备、干扰天线和系统的其他控制装置组成。磁场-21系统据称可以干扰几乎所有已知的通信频道和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包括俄罗斯自己的通信系统和“格罗纳兹”导航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磁场-21”电子战系统,是2019年列装的新型装备。

在乌克兰战场的反无人机作战中,俄罗斯使用了磁场-21高级无线电压制系统,一部该系统装置曾被部署在乌克兰南部的扎波罗热州,这里去年一直是乌克兰反攻的重点。磁场-21系统的部署位置靠近前线,其干扰器布满天线单元,非常显眼,因此很快被乌军无人机发现。乌军随后出动一架苏-27(也可能是米格-29)发射一枚JDAM制导炸弹,将这部磁场-21系统摧毁。讽刺的是,乌军无人机、战斗机机和JDAM炸弹都使用GPS进行导航,而磁场-21最擅长的就是干扰GPS,即使干扰仅导致1毫秒的卫星信号延迟也足以使制导武器偏离目标,由此推测当时俄军磁场-21系统可能处在关机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磁场-21”电子战系统的操控台,该系统主要用于干扰GPS信号。

结语

俄军装备的一系列电子战装备尽管功能强大,并在实战中获得了一定效果,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如今的战场上,电磁战装备耗能巨大,不能保证时刻开机,对抗无所不在的无人机蜂群似乎力有不怠。今后的俄乌战场上双方在电磁领域的无形对抗仍会持续,能快速适应战场变化的的一方才能把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