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6月8日是全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为丰富假期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区文体旅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系列活动,让市民们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亲身体验传统非遗,同时也是对江都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精彩展示。

— CULTURAL RESEARCH —

非遗展演暨

《扬剧五大宫曲·南调》开机仪式

 “遗”定要看|江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这些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遗”定要看|江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这些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6月8日上午,由区文体旅局出品的短视频作品《扬剧五大宫曲·南调》的开机仪式在江都自在公园星云小屋前隆重举行!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市政协委员、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葛瑞莲,区文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嵇瑾等相关领导出席开机仪式,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参加开机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政成局长在开机仪式上的讲话中,对江都扬剧的传承与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说,近年来,江都文体旅局加快扬剧之乡建设步伐,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上有了良好的开局;剧目创作成绩斐然,青年演员彰显风采,扬剧事业成果丰硕,并预祝本次拍摄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江都的扬剧事业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嵇瑾局长在开机仪式上致辞。她说,江都是扬剧的主要发源地,扬剧在龙川大地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短视频作品《扬剧五大宫曲·南调》,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拓展新的扬剧受众群体的又一次有益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政成局长、嵇瑾局长共同为《扬剧五大宫曲·南调》揭布开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机仪式前,现场领导嘉宾及市民朋友们共同欣赏了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节目。演出在优美动听的《新南调》曲牌中拉开序幕,木偶表演《板桥作画》以人偶同台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表演者手中的“郑板桥先生”提笔作画,有模有样,一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板桥竹画跃然纸上;龙川小学城南校区的孩子们带来的《种大麦》,童声童真童趣彰显出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三位宋代仕女手持宫扇、书卷、柳枝,身着淡雅的长裙,婷婷袅袅地走来,她们的歌声清丽婉转,如同《茉莉花》般清新脱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剧五大宫曲·南调》源于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历经千年传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形式。它融合了南北音乐的精髓,既有北方的豪迈与磅礴,又不失南方的细腻与温婉。这部作品将以南北宋时期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现代影像技术的运用,将这份古老的音乐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朋友。该作品由国家一级演员、扬剧“华派”传人、扬剧省级非遗传承人李霞,国家一级演员杨勇领衔主演,优秀扬剧青年演员吴咏佳、管雪婷、徐轶群等共同参演。该剧摄影师岑驿多次与世界时尚杂志及陈逸飞深度合作,拍摄过电影《兄弟协奏曲》《颐和园》等,妆造由江苏省昆剧院知名化妆师、二级舞台美术造型设计师唐颖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空港影视基地、中国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基地先后落户我区,这为扬剧短剧出品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此次拍摄出品扬剧短视频,是江都拓展“影视+文旅”新风口产业的一次有益尝试,艺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扬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扬剧、爱上扬剧、推介扬剧,江都扬剧事业也必在短视频时代出色、出彩、出圈!

非遗市集

传统文化激发城市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大众对传统非遗的喜爱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6月8日傍晚,万达广场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24江都“非遗美食市集”隆重开幕,广大市民在此共赴非遗游、沉浸非遗味,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之旅,把节假日闲暇点缀得缤纷多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市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集现场摩肩接踵,游人如织。各类非遗项目都大受欢迎,其中绒花制作技艺,金氏古法酿酒技艺,大桥荞麦枕制作技艺,仙女庙蛤蟆酥制作技艺,小纪酒曲(酒药)酒酿制作技艺等非遗点位前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互动体验,场面十分火爆。“摊位太多,根本看不过来!好吃又好玩!”市民朱女士满载而归。在这场充满“文化味”的市集上,大家一起观技艺、品美食、互动游戏,寻趣当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我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通过丰富市集内容、创新展陈形式、注重丰富百姓体验等方式,有效拓展社会参与共享途径。下一步,区文体旅局将加大非遗基础设施建设、非遗代表传承人培育等工作力度,广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等展示展演活动,充分挖掘和释放文旅消费潜力,让公众切身感受非遗在新时代融入当代生活、服务百姓民生的生动实践。

供稿|区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区文化馆)

审核|朱声骏

审签|蔡 俊

发布|徐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