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修佛法是为了究竟离苦得乐,而现今网络上流行着各类“佛说”式鸡汤,仅使人获得短暂慰藉,误以为这就是佛教,掩盖了佛法了生脱死的真正内涵。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传播者。但有不少平台或个人为了流量与眼球,以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传播虚假信息。

近些年,网上就流行着“鲁迅说过……”的话语体式,而实际上大多都并非其本人所作。其实除了鲁迅,网络上还流传着各类领域专家名人的所谓“至理名言”,乃至“佛陀”本人,也被各种“佛说体”模糊了面目,让大众难辨真假。

作为佛弟子,着实需要一双慧眼甄别真假“佛说”。借着网上流行的50句“佛说”,来做一番探讨、辨识。

  1. 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2. 所有相遇,皆是天意。
  3. 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4. 靠自己的人,命最好。
  5. 有一种命中注定,叫无可奈何。
  6. 把一切看淡,是一种解脱。
  7.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8. 让人一步,渡己一生。
  9. 人生有轮回,缘分是注定。
  10. 爱情是场修行。
  11. 人生有三难,谁也躲不过。
  12. 所有的好运,不过是累积的善良。
  13. 伤害你的人,其实是来渡你的。
  14. 得到是福,失去是缘。
  15. 属于你的,永远都在。
  16. 放下是拥有。
  17. 别人的嘴,不必在意。
  18. 你给别人的一切,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19. 若不相知,何来相思。
  20. 感恩,能改变命运。
  21. 凡事看破不要说破。
  22. 学会随缘,就是放过自己。
  23. 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
  24.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25.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
  26. 善良,永不过期;好心,必有好报。
  27. 人这辈子,平安就好。
  28. 三千繁华,不过一捧黄沙。
  29. 心上有个人,活着才精神。
  30. 心若美好,一切皆美好。
  31. 闲者,皆非等闲之辈。
  32. 知足常乐,难得糊涂。
  33. 缘分需要等待。
  34. 不要伤害一个对你好的人。
  35. 人生本过客,何须千千结。
  36. 别问天意,一切随意。
  37. 一切不过是浮云。
  38. 人这一生,皆是注定。
  39. 心中有多少恩,命里就有多少福。
  40. 做一个简单的人。
  41. 做人,不需要人人喜欢。
  42. 别人是自己最好的镜子。
  43. 光阴自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44. 忘了吧!
  45.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认命。
  46. 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47. 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48. 世间的遇见,皆因为相欠。
  49.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50.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读完以上这些句子,是否觉得很多都有些道理?若非如此,它们也不会被广泛转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那么应该如何辨别“真假佛说”呢?

可以将佛法中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作为鉴别真假佛法的标准。同时结合上面的50句“佛说”,我们也可进一步总结出五种“假佛说”的特点。

5个辨识方法

误区1:将因果宿命化

例如:

所有相遇,皆是天意。

有一种命中注定,叫无可奈何。

佛法所说的“因果”“轮回”,容易被人误解为有宿命、命中注定、天意等。事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缘起因果”,即在无数因缘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而有某种结果的出现。具足怎样的因缘,就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因此,佛法不认同“天意”“注定”等宿命论观点。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身语意三门的行为积累决定,不是神或佛的安排。明了因果,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每个当下保持观照、谨慎取舍因果,积极创造善因善缘,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误区2:将轮回浪漫化

例如: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若不相知,何来相思。

六道轮回所描述的,是众生痛苦的生命状态:因不明宇宙、人生真相而造不善业;因不善业而感相应苦果;并因不明苦的根源,继续造业,继续受报。如此生生世世沉溺于生死、烦恼中,难以究竟离苦

的确,众生在轮回苦海中无数次相遇,但终究逃不过生离死别、物是人非、相爱相杀,哪来什么浪漫色彩?

佛陀开示轮回,是为了让人们看清真相和惑业苦的生命状态,生起出离之心,通过如法修行,彻底止息轮回。绝非要赋予轮回什么“浪漫”的色彩,更深地沉溺在虚伪痛苦的幻象之中。

误区3:将修行世俗化

例如: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法修行可以得到三种利益:现世乐、来世乐、涅槃究竟乐。然而,前两种未能彻底解决苦的根源,并不究竟,只可作为实现涅槃之乐的助缘和基础。

但一些“佛说”,引导人将修行以求现世和来世乐为目标。发心上失之毫厘,果报上必定谬以千里。

误区4:将空性断灭化

例如:

三千繁华,不过一捧黄沙。

一切不过是浮云。

佛法中所说的“空”,是“缘起性空”,即一切缘起现象的显现,都具有空性的本质。空的本性与现象缘起,两者是毫不冲突的。经云:“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

但一些“佛说”,将人们对“空”的误解放大,久而久之,容易使人落入断灭、虚无的边见中,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一切都不重要。

误区5:将佛法鸡汤化

例如:

靠自己的人,命最好。

属于你的,永远都在。

佛法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大智慧。从做人的基本准则,到解决烦恼、慈悲利他;从现实意义,到终极价值……都是佛法关注的问题。

所谓“世间好话佛说尽”,因此也容易被人误解为“心灵鸡汤”,痛苦的时候喝一喝,安慰缓解一下,不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整个佛法都是为令众生究竟离苦得乐而存在,一切经教都是能够落实到人生、破迷开悟的智慧钥匙。

希望通过“三法印”和延伸出的这5个甄别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慧眼识“言”,避免被各类“佛说体”迷惑、误导。

更愿大众能亲近正信佛教,听闻正法、如理思维、依法修行,真正获得改变生命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