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地三楼2层报告厅举行。来自国内3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位科学家及学生参加会议。地质地球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研究员、李献华研究员、潘永信研究员、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柳骊主管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李献华院士和林杨挺研究员主持。
吴福元院士首先欢迎全国各地专家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后,目前已经成功从月球背面完成月壤样品采集工作,并预计于6月25日返回地球。该任务的成功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充分交流和讨论嫦娥六号着陆区的地质背景,梳理凝练重大科学问题,为未来嫦娥六号样品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李献华院士主持了上半段的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应用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春来研究员对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具体着陆点及着陆采样区地质背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所岳宗玉研究员、芶盛副研究员,山东大学陈剑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郭弟均副研究员,香港大学钱煜奇博士分别对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演化历史、着陆区玄武岩特征与划分、着陆区非月海物质、阿波罗盆地月壳物质及火山活动历史等进行了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林杨挺研究员主持了下半场的学术研讨。参会代表就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可能解决的月球科学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内容包括月球正反面二分性及成因、深部月壳和月幔物质组成、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时间和过程、月球背面火山活动历史和热演化、月壳背面高纬度地区水含量及其来源、月球撞击通量、月球背面岩石和矿物类型的新发现等。
中国探月工程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样品采集,点燃了全球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者的极大热情。嫦娥六号对月球背面着陆区的详细探测和月球背面样品的成功返回,将有望解决月球演化的系列难解之谜,书写新的月球知识体系。
吴福元院士介绍会议背景
李春来研究员介绍嫦娥六号着陆采样区地质背景特征
李献华院士组织讨论
林杨挺研究员组织讨论
芶盛副研究员作报告
供稿:何雨旸 杨蔚
摄影:任晖
编辑:刘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