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个人都,终究都难逃死亡的命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认为,即使我们的生命都会终结,但有些人却“死得其所”,他的死“重于泰山”。这句话用于评价司马迁自己也再好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一生受尽折磨,不过他却凭借坚强的意志写出《史记》,为后人了解历史做出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后人在一些文物古迹中,也能探寻出更多历史的蛛丝马迹。在山东出土了一个竹简,揭露孙膑擒庞涓的细节:为报私仇曾牺牲两士大夫!

工地施工发现古墓

时间追溯到1972年4月,当时山东临沂一座大卫生大厦正在施工,伴随着机器声,深藏于地下的文物也终于能够重见天日。当时一位工人意外发现有一处土壤非常蹊跷,这里土质松软,很明显被人动过土,于是便将此事上报给有关部门。考古专家便跑来对此进行勘探,结果发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墓。这座古墓价值连城,包含很多陪葬品,更是动用士兵的力量,来到银雀山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样大规模的挖掘工作中,也能看出这些文物的重要性。随后,有两座汉朝古墓被挖出,其中包含4974枚竹简和残片以及很多失传的珍贵文献,并为我们揭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真相,原来孙武和孙膑并非一个人。在《孙膑兵法》中的《擒庞涓》中,还为我们详尽描述出,当时孙膑“围魏救赵”的全部过程,也让人们发现了孙膑的真实面目。

一片片竹简揭露孙膑擒庞涓的细节

原来,赵国也不是一个地道的国家,当时曾趁魏国国丧期间,一举将魏国的小国中山国夺走,因此在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准备将中山国抢回来,于是便找到庞涓商量此事。庞涓听到要打仗之后非常的开心,结果发现魏惠王找他商议夺取“中山国”这样的小事,顿时失去了兴趣。随后,庞涓便告诉魏惠王,中山只是一个小地方,不如趁机攻打相隔不远的赵国。魏惠王本想拿回中山国,现在却能够得到赵国国土,于是就同意这个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庞涓就带人来到赵国邯郸,邯郸很快就被庞涓所包围,于是邯郸内的将士开始了与庞涓为期一年的拼死抵抗。正当赵国摇摇欲坠,非常危险时,有一支斥候前去齐国求救。齐威王听说这件事之后,担心魏国实力大增危害到自己,于是便派田忌和孙膑去“救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当齐国大军来到魏、赵交界之时,并没有直接去邯郸城内找庞涓开战,此时孙膑却起了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的想法,希望以此来逼迫庞涓回国。当孙膑说出想法后,田忌的想法深信不疑,于是便同意他的意见。就这样,齐国大军直奔魏国都城,这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围魏救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小细节,为我们揭露出孙膑的真面目。原来,在马上就要到魏城平陵时,田忌问孙膑接下来怎么做?结果孙膑却道:“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意思就是都大夫中有何人最不懂事,不懂军事。随后田忌回答:齐城、高唐。没想到,孙斌却直接让齐城、高唐两人攻打平陵,平陵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想要攻打十分的困难,让这两个人去,岂不是让他们白白送死?

孙膑攻打魏国,只是为“一己私欲”

看到田忌非常的疑惑,孙膑告诉他:庞涓并不是平常人,如果想要战胜他,就一定让他轻敌,于是,他们就派了齐城、高唐前去攻打。也正是因为两人吸引了对方的火力,因此让他们能顺利的进攻大梁。齐城、高唐虽然是不懂军事的人,但是他们却非常忠义,他们在去攻打平陵之前,还信誓旦旦的告诉孙膑:如果不能踏平平陵,就不会回来!可殊不知,两人早已是孙膑的两颗弃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次孙膑提议攻打魏国,也并不是为齐国利益着想,只是为报”庞涓曾挖他膝盖骨”的大仇。为了一己私欲,孙膑为了擒庞涓不惜动用上万兵力,并且害死两个士大夫,这件事也为我们揭开孙膑的真面目。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写道: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真正的军事奇才能够顾全大局、运筹帷幄,可孙膑却只是自己的私仇,如果这次行动失败,岂不是置大家的生命于不顾?

参考资料:

《报任安书》

《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