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视社保养老金为保障退休生活的唯一经济收入来源,其待遇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决定着参保退休人员能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另外一方面更直接体现出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保障能力。

一般来讲,社保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参保人员在退休后越容易享有相对充分的保障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反之,社保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则参保人员在退休后恐会遭遇养老资金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等一系列的现实性难题,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依也更是无从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切实提高退休后社保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是现阶段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的背景下全国近3.7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所需思考的一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以及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遗憾的是,从现状来看,我国退休人员尤其是企业参保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却仍处于偏低水平,实际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60岁及以上农民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也仅仅只有200元。毫无疑问,在这一背景下,企退、农民乃至体制内人员,养老金都优待提升。

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城乡并行2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前者,参保缴费对象为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后者,参保缴费及待遇计发对象为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

依照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要求,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需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其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其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男职工需年满60周岁、女职工需年满50周岁。

依照现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居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需要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其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标准为15年,即至少需参保缴费满15年;其二,参保人员无论男女,均需要年满60周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共同执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两者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时至今日却仍存在近2倍左右的差距。而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为三者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人员的数量为2113.1万人;参考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金额为15027.7亿元。由此两项数据我们可计算得出,2022年执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5926.4元。

②企业参保退休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同理,参考《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总数为11530.9万;参考《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方面的支出金额为41436.22亿元。由此2项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出,2022年度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994.6元,尚且不到3000元/月。

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的人数为16464.2万;参考《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层面的支出金额为3950.91亿元(其中,基础养老金支出为3417.29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为533.62亿元)。由此两项数据我们可计算得出,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为199.97元,四舍五入之后,也仅仅只有人均200元/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由上述这3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及上涨趋势,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3000元左右与城乡居民月人均200元左右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显然不足以保障60岁及以后的基本生活,更不要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甭管是农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还是企业退休职工,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均有待提升。

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目前,我国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已经自2016年起实现统一,即两者采取相同的调整办法。以2023年为例,参考人社部联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我们可以得知,2023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在2022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实现了自2005年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19连涨”。并且,继续保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

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同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其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自2018年起建立了正常的调整机制。参考两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家会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对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进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养老金还涨吗?中央已定调

问题来了,步入2024年,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以及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的最低发放标准是否会再度进行上涨呢?从目前国家已经释放出的信号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①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2024年国家将围绕社会保障领域重点开展3项工作,其中包括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发放标准再提高20元、以及全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

②3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下称《说明》),其中明确2024年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那么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主要是用来干嘛的呢?

据悉,在《说明》当中,国家明确提到基本养老金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2024年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基于这2个层面,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继续提高,迎来“20连涨”。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发放标准也将上涨20元,由此前的最低103元/人/月,上涨至最低123元/人/月,涨幅高达1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退休人员涨幅或达200元/月,瞧瞧你能涨多少?

参考历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采取的调整方式,31省市无一例外均是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定额调整体现公平公正的调整原则,即同一个统筹地区,定额调整的标准是相同的;挂钩调整则主要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同一个统筹地区,调整范围内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的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挂钩调整部分增加的养老金标准越高;倾斜调整更容易理解,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再适当提高特定群体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截至2024年6月3日,人社部、财政部还暂未正式下发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31省市也均为公布具体的调整实施方案。不过,基于上述的调整原则,以2023年江苏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采取的调整方案作为参考,我们不难预测在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普调的过程中,有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月涨幅或将达到200元及以上。

假设江苏某退休人员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已年满76周岁,累计参保缴费年限为40年,调整前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为6000元/月,那么在2023年的调整过程中,该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月增加额为:

26+15*1.3+10*2.1+15*3.7+6000*1.1%+27=215元。

由此可见,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涨幅将超过200元/月,同时也恰恰印证了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所以,若退休人员想要在基本养老金的普调过程中享受到较高的涨幅,那么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在职参保期间尽可能的提高缴费基数并延长缴费年限,这样不仅可以使自身在退休时享受到较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在后续普调的过程中也会同样更加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综上所述,在2024年,不仅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会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全国最低发放标准也将上涨20元,达到每人每月最低123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恰恰给出了本文题目当中“2024年养老金还涨吗”这一问题的答案。

当然,无论是城乡居民实际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还是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若想要在60岁及以上享受到较高的养老金待遇作为保障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那么笔者的建议是参保期间不妨遵从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提高缴费基数/标准,同时延长参保缴费的年限,这样便可以享受到较高的养老保险待遇,进而有机会实现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