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养老”已然成为60岁及以上广大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重点关注和茶余饭后讨论的热议话题之一。

作为全国近1.4亿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2022年末数据)保障晚年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一般情况下,对于仅依靠社保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而言,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越容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最起码不至于再为日常基本生活而犯愁;反之,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低,则退休人员恐会遭遇养老资金不足等诸多难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全国每一位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都应当依照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来努力提升自身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而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却仍处于偏低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龄化趋势“再加剧”

有专业人士认为,现阶段我国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之所以呈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有2个方面的因素。其一,社会保障体系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经济保障能力较弱;其二,因人口老龄化加剧而面临的养老形势趋于严峻。

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已经接近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也达到了约2.1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2023年末,我国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就达到了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18%。

基于这几项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在人口老龄化的整体趋势进一步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我国70岁及以上的中高龄老年人在养老层面可能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岁及以上中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现状

现阶段,70岁及以上中高龄老人所面临的基本养老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①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相匹配;

②与劳动力人口相比,医疗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多;长期患病的老人,医疗开支更会超预期;

③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社会向他们提供更多的经济帮助、医疗服务和生活照顾;

④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大多数已经丧偶,且女性又普遍多于男性。

由这4点不难看出,仅仅凭借社保养老金及子女的帮扶恐难以真正地解决70岁及以上中高龄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难题,而要想全国约2亿中高龄老人不再为基本养老需求而犯愁,那么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高龄优待措施便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70岁及以上中高龄老人可享“3项优待

①高龄津贴

截至目前,我国31个省市均已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凡是满足当地政策条件的高龄老人均可享受高龄生活津贴。作为一项津贴福利和社会救助类型的养老措施,国家旨在通过发放生活津贴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保障能力与养老待遇水平。

据悉,2024年已经有部分地区明确提高了高龄津贴的补助标准。比如,黑龙江塔河县日前发布通知,其中明确在保障全省规定9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高龄津贴的基础上,将高龄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150元(全年合计享受1800元),进一步提高了高龄津贴标准。

再比如,海口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及规范高龄老年人长寿补贴发放工作通知》,其中明确自2024年1月起,将80~89周岁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由原109元/人/月提高至200元/人/月;将90~99周岁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由原209元/人/月提高至400元/人/月;将10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由809元/人/月提高至1200元/人/月。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也有个别地区将申领高龄津贴补助的年龄条件下调至70周岁,即7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员便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享受到津贴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养老金调整“多涨钱”

A:70岁及以上中高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的办法,所谓适当倾斜,一般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调整对象再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的上涨幅度,而特定调整对象当中不仅包括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还包括高龄退休人员。

简单来说,即在同一个统筹地区,调整范围内累计参保缴费年限相同、个人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同的70岁及以上中高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幅度相对会更高,而且一般来说,年龄越长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多涨的这笔钱的金额会越多。

以江苏省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方案作为参考,我们不难发现调整范围内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70~74周岁、75~79周岁、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将会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9元、27元和35元。

由此不难看出,70岁及以上中高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基本养老金待遇普调的过程中,所享受的待遇是实打实的,直接通过“多涨钱”的方式来惠及每一位倾斜照顾的对象。

B:7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人员

事实上,除了高龄退休人员之外,70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人员,在基础养老金的调整过程中,往往也能够享受到倾斜照顾。

比如在山东潍坊经济开发区,当地目前规定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为170元/人/月,其中65~74周岁人员,将多增发5元,即达到175元/人/月;75周岁及以上,将多增发10元,即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80元。

显然,这样的举措提高了当地70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使得晚年生活质量又得到更好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返款额”更多

在此前一系列的内容当中,笔者其实已经介绍过享受终身医保待遇的退休职工,其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标准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调整,不少省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相继在2024年发布通知,明确将退休人员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划入额度调整到人均养老金水平的2%左右,且70岁及以上享受终身医疗保障待遇的退休人员,其个人账户计入标准往往会相对更高一些。

①重庆:自2024年1月1日起,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标准分别为:70岁以下退休人员划入105元/月,70(含)岁以上退休人员划入115元/月;

②烟台:自2024年1月起,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金统一调整为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固定额度划入,具体为:70周岁以下退休人员每月划入标准为100元,70周岁及以上退休人员每月划入标准为125元;

③上海: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具体标准为74岁以下1680元/年,75岁以上1890元/年。不过,上海新的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是从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

由上述几个地区的示例我们不难看出,70岁及以上享受终身医保待遇的退休人员,其个人账户计入的金额相对而言更多一些。而且,退休人员门诊就医的统筹待遇水平相对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保障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目前无论是高龄津贴补助措施,还是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的调整,以及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计入额度都会向70岁及以上的中高龄老人倾斜。并且,年龄越长,所能够享受的各项优待福利水平也往往会相对更高。所以,基于这一背景,我们更加期待在后续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70岁及以上的中高龄老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进而也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