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作为全国近3.7亿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年满60周岁退休后保障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其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能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是现行社保体系下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保障能力高低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一般来讲,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参保人员在退休后越容易能够为基本生活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进而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反之,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则参保人员在退休后非但不能够做到安享晚年、老有所依,恐还会遭遇一系列的养老难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每一位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都应该依照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来努力提升自身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以更好的保障晚年生活。然而,从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养老金待遇标准仍有待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体制外的企业职工统一执行的是由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照国家政策要求,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累计缴费满15年且同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享受养老待遇。

正常情况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社会统筹基金用以支付参保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待遇;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则用以支付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

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人员的数量为2113.1万人;

参考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金额为15027.7亿元。

由此两项数据我们可计算得出,2022年执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5926.4元。

②企业参保退休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同理,参考《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总数为11530.9万;

参考《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方面的支出金额为41436.22亿元。

由此2项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出,2022年度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994.6元,尚且不到3000元/月。

通过这2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退休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企业参保退休职工,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养老金待遇标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及物价的变动而不断提升。

以2023年为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在2022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调整之后,事退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涨至6150元左右;企退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也涨至3100元左右,而这恰恰得益于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参考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明确国家会依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

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参考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中明确国家会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基于这2项政策背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自2016年起便实现了调整办法相统一,且持续至今。换句话说,即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的过程当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方式与企业退休职工保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定调: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

上文提到,2023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在20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实现了自2005年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19连涨”。那么问题来了,步入2024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否会在2023年的基础上继续再进行上调呢?从目前国家所释放出的2点信号当中,我们便可以轻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①3月5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务院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在2024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②3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下称《说明》),其中明确2024年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而基本养老金的转移支付主要用来2024年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所以,通过这2点,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继续提高,迎来“第20次连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整范围及调整方式预测

虽然国家已经释放出相关的信号明确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会继续提高,但是截至6月6日,人社部还并未正式下发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不过,基于历年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流程及相关经验,我们可以就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范围以及所采取的调整方式做出如下预测,仅供大家参考。

①调整范围:2023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②调整方式: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其中,定额调整主要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即同一个统筹地区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其定额上涨的标准是相同的;

挂钩调整则主要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即在同一个统筹地区,调整范围内累计参保缴费年限长、个人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高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涨额会更多;

倾斜调整主要惠及的对象包括高龄退休人员、艰苦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以及企业军转退休干部等等,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的多涨、高的少涨,“提低控高”行得通吗?

基于上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采取的调整方式,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即在不享受倾斜调整待遇的前提之下,同一个统筹地区内累计参保缴费年限长、个人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更高的退休人员,其养老金的上涨金额实际会更多,如此一来,便会将养老金的待遇差距再拉大。

简单来说,即基本养老金水平更高的退休人员,在待遇调整的过程中,增发的基本养老金会更多;而基本养老金水平更低的退休人员,在待遇调整的过程中,其增发的基本养老金会更少。这样一来,非但没有缩小两者之间的待遇差距,相反,会导致养老金差距越拉越大。

基于这一现状,有不少人建议,是否可以在后续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的过程中,让养老金待遇水平低的退休人员,多涨一些养老金;让养老金待遇水平高的退休人员,少涨一些养老金呢?也就是说,“提低控高”这样的调整策略是否能够行得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结论:行不通!理由有如下2点:

①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造成养老金待遇有高、有低的主要原因是参保的企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以及累计参保缴费年限的不同,多缴、长缴即意味着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对更高;反之,缴费基数低,缴费年限仅仅只有15年,则养老金待遇水平低。试想一下,若采取“提低控高”的调整策略,势必会影响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缴费多的人反倒会觉得吃亏),进而导致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无法长期、平稳持续运行。

②其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资金来源主要为社会统筹基金以及基本养老金的转移支付,而目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出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都已经需要依靠国家财政的跨省调剂,在这种现况下,地方财政压根就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来实现“提低控高”,若让低的多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会更大。

所以,通过这2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养老金涨幅的高低,更多的因素还是要取决于退休人员在职参保期间的缴费年限长短和缴费金额的多少。而且,在两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当中,国家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在这一背景下,多缴、长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自然就涨的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继续提高,迎来“20连涨”,且大概率还会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待遇普调的过程中,挂钩调整所占的比重还有望进一步加大,这样一来,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无疑会更加受益。基于这一套调整逻辑,“提低控高”的假设自然也就不能够成立。所以,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是企业退休人员,若想要在退休后享受到较高的养老金水平且在后续待遇调整过程中养老金的涨幅更高,那么目前来看,最简单且有效的办法便是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或许只有这样,晚年生活才会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