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海珠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花岗石雕成广州解放纪念雕塑,高11.5米,四方底座高3.6米,形象是一名朝气蓬勃、雄伟有力,威武无比,英姿勃发,但衣衫破旧,身披斗篷的解放军战士,他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虽一身征尘却面带笑容,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海珠桥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当地市民回忆,广州解放纪念碑之所以选择塑在海珠广场,自古以来,因为这一带临江城区,水运交通便捷,是广州城内热闹繁盛的商贸之地,民房连绵成片,大量居民在此聚居。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空袭广州,海珠桥附近的五仙门发电厂和海珠桥成为轰炸重点,虽然炸弹没有直接击中这两处,但附近一带民居遭了殃,整个地区沦为废墟,成为当时城内受破坏最严重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我英勇的四野大军,自北向南,一路上如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破国民党精心布防,吹嘘所谓固若金汤的“粤湘赣防线”,兵锋直指当时国民党设立的所谓临时首都广州。粤赣公路上,绵延数百里的行军队伍,尘土飞扬,车轮滚滚,战旗飘飘,人欢马叫。受过大革命洗礼的广东老百姓热烈的欢迎自己的军队,烧茶送水,挑土修路,欢迎我解放军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军快进入广州城区的时候,国民党败军吓得脚底板擦油溜之大吉,然而在撤退逃跑前,提出所谓“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大搞破坏活动,指望留一座烂城给新中国,于是,下令丧心病狂炸毁连接珠江南北两岸的海珠大桥,这座桥始建于1929年,1933年2月建成通车,是广州当时珠江上唯一的一条跨江大桥,工程浩大,建筑雄伟,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它是一座中间开合式大桥,整个开合程序仅需5分钟,超大船只通过畅通无阻,在当时堪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中国罕见的一座开启式铁桥,被誉为“民国四大桥”,是广州人的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0月14日下午,我人民解放军四野34军127师前锋部队,距离广州中心城区只几公里,快要接近海珠大桥时,此时正值人行高峰期,拥挤的行人车辆正熙熙攘攘地从桥上通行,突然来了一大批军警,截断交通宣布“紧急戒严”,所有行人车辆均被赶散,守军控制了该桥附近的大小街巷,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又解除了戒严,使车马照常行驶。当时,谁也没注意这次戒严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困守城内的蒋军实施“紧急戒严”,闹得民不安生,早已是家常便饭。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次戒严的这批蒋军已在四座桥墩上绑好了400多箱黄色TNT炸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天下午6时,我军前锋正跑步前进要进入城区保护海珠大桥的时候,当时,海珠桥上照旧走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和车辆,一切如常。突然,桥下响起震天的巨响,旋即一股浓烟直冲云霄,伴着暴雨般的钢铁碎屑和断砖残瓦四散纷飞。中间一段桥梁迅速断开,下坍沉入江底,使桥下20多米的水面漩成深涡,浪涛和被炸破的船板飞腾冲天,高达三、四十米,桥梁的南北两段瘫软地插入江中。此时此刻,桥上的一切立即化为乌有。桥下无数只大小船艇,也都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木板,腾空旋转或顺水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爆炸巨大的冲击波中,紧接着珠江南北两岸三四里内的房屋墙壁,纷纷折裂倒坍,水泥钢骨碎块飞啸穿空而过,殃及附近十数里区域内,桥上桥下及周边群众无一幸免,当地百姓回忆,敌人炸桥时,桥上来往的行人车辆不计其数全部被抛入江心,有的悬在断桥上……呻吟号哭,真是惨绝人寰!敌人炸毁海珠大桥后,还自鸣得意地叫嚣:没有三五年是无法桥修复通车。然而,事实上是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没有依靠外援,没有额外经费,依靠自力更生,只短短的几个时间,便修复了海珠桥,重新连接了广州南、北市区的交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人力对海珠桥下的这片残垣废墟进行彻底清理,拆除周边残破民房,使北自维新路口(今起义路口)、南至珠江、西至五仙门发电厂、东至回龙路的区域成为宽阔干净的空旷之地,一年后,这里华丽变身成为广州第一个交通绿化广场。因广场位于海珠桥北端,又在昔日的海珠石附近,最终被命名为“海珠广场”,在广场建立这所人民解放军的塑像,正注视着历经磨难的海珠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广州时最先进入城区的部队,正是四野43军,军长名叫李作鹏,在进入广州城区之前,为了减少敌人搞破坏的概率,他对全军的指导思想只强调一个字,那就是“快”,行军速度要快,接敌动作要快、迂回包围要快,解决战斗要快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将士那时就是跑啊,一溜小跑,每人负重几十斤,上气不接下气。那天是个晴天,热呀,少说也有20度,一个个汗流浃背。不少市民站在门口、路边,有的是看热闹,有的是欢迎我们。还有一些国民党兵,有的是站在那儿等我们接收,有的是被老百姓从家里赶出来的,他们到处躲藏呀,有的还有枪。反正只要你不反抗,我们就不理睬,就是跑,往前跑。跑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那儿,听到南边传来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当时不知道是敌人炸毁海珠大桥和天河机场,但都明白是敌人在搞破坏,心里着急,跑得更快了。进城之后所有的部队都投入了救援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支部队是从北方来的,普遍的战士“三怕”:即怕爬山,怕泅水,怕天热和思北厌南的情绪,为此,一路上他重点对部队进行培训,除了形势任务教育,提高陪级觉悟外,重点培训部队在南方作战经验教训,取名叫“兵强马壮”运动,预防南北水土不服的疾病,并有针对性地训练部队在河网、稻田、山地的作战方法和战术动作,进行游泳、划船等训练,使部队适应南方地域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战士们以饱满的战斗情绪,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作鹏率领部队进入广州的时候,由于此处当时正是国民党的所谓“战时首都”,还被人称为“难官集中地”,因此,解放广州最最重要的事情是反复对全军官兵进行宣传,既要看到胜利,也要看缺点错误,而且是可能发生的重大错误,一定要要戒骄戒躁,团结人民,继续前进。重点是谈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时,最后失败的教训,他总结出五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骄傲轻敌。当年李自成的部队从一批赤脚的农民,一下了都成了开国功臣,这泥腿子进城的喜悦和欢欣是可想而知的,闯王大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是多少响亮。这些打仗十多年的农民,如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个个以农民特有的方式进行庆祝,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喝着喜酒,欢欢喜喜的心情毫无掩饰。从贫困的山乡来到京城这座繁华锦绣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的都市,依旧沉浸在那片笙歌艳舞之中,眼中根本就没有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论功行赏。参加过什么战役的得什么官职,把一些打土豪得来的财富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分配,大量赏赐给士兵的金银财宝,多少人拿到了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想的也只是怎么去享乐,一个个都变得那样的思乡重迁,所有的人沉浸在准备衣锦还乡的气氛中,大量的财富成了每一个人奋勇前进的包袱,这是一支部队最要命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贪图享乐。大批将士主要精力都用在追饷,把一些流落此处官员的金银财宝进行追索,从早上一直忙到天黑,还是没有完没了,战斗之类的事情都丢到了脑后。明勋戚大臣被拷者数百人,商人被拷掠者多至千人,被捆绑的人不绝于道,大量的金银财宝就在一片血肉横飞,痛苦呻吟中源源流进这些将官的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胜者为王。李自成手下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将官,总兵,游击之类,都要在北京城里安家,一个个忙着收拾相府、官府,特别是丞相牛金星,这个本来就是官瘾极重曾经的举人老爷,更是终日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着内阁字,玉带,蓝袍,园领,装饰相府,往来送客,遍请同乡,拉拢人员,俨然成了黑帮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处禁止贪色。李自成部队的主要骨干,大都是来自西北高原,那里瑟瑟寒风生长的女人,哪里能跟京城里细皮嫩肉的美女相提并论,因此,收罗美女也成了这些农民军最喜欢的事情,比如大将刘宗敏这个铁匠,一见到漂亮的女人就想入非非, 最终导致收编镇守山海关大将吴山桂小妾陈圆圆,使得本要归顺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扯了反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告诫全军将士们,我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斗,夺取政权,目的是让人民当家作主,当年起义之初李自成提出贵贱均田的口号,宣布“蠲免钱粮,五年不征”的政策,百姓企盼正是这样的明君登基,如果仅仅是换一批更腐败的官僚,征战的意义何在?更为重要是当时内外矛盾尖锐,反动派虎视眈眈,战争百姓生活艰辛,饱受连年战乱之苦的广大人民,要是看到一个比以前更狠毒的军队,比以前更肆无忌惮明目张胆花样翻新的一批贪官污吏,又是一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欺压人民枪口对着内部的军队,能拥护你吗?因此,李自成率领一帮农民进京赶考得的是“0”分,为此,我们一定人引以为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如此举一反三的教育,李作鹏率领的这支部队进入广州城区后,纪律十分严明,要知道,李作鹏率领的43军127、128两个师,是四野头等主力军的头等主力师,特别是128师是有名的“攻坚老虎”,是抗战后期在山东组建的,127师的历史更加辉煌,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当年从广东出发北伐,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又上井冈山,反“围剿”,长征,在平型关胖揍板垣师团,“八·一五”后闯关东。广州解放后,举行入城式,就是127师。当年从广州北伐,如今打回广东,浩荡入城,接受党和人民检阅,那政治意义是别的部队没法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隆重的解放广州入城仪式上,英雄127师怀着凯旋而归的喜悦心情,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广州入城式。当时,李作鹏对部队进行重点规范,要求仪表要英俊威武;着装要整洁统一;胡子一定要刮干净,甚至连头发长短都有规定,战士一律在同一天剃光头,这样长出来的头发才整齐。举行入城式那天,全师凌晨4时就起床了,要求吃饱饭喝足水,说要在城里走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小便,还要不讲话,姿势不变,绑带不开,头要保持端正,不能乱瞅……规定多得很,比打仗还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虽然解放,但战争还未结束,接收和管理城市必须要同步进行,做这种工作,要比在战场上的战斗力我军举世无双,但对于管理大城市,当时我军的很多干部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尽管我军一路从北向南,也接收了很多城市,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大广州实在太大、太特殊,并不是那些小城市可比的,干部还是有点束手无策。蒋军留下的广州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尽管大家没什么经验,但所有人都精神头十足,因为干部们都秉承着一个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克服李自成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我军虽然来到一个眼中的花花世界,有电灯,有电话,有楼房。大家真的开了眼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花花世界”让战士们看花了眼,然而,旧广州秩序混乱,不仅有青楼,还有大量赌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淳朴的解放军干部很少置身于如此花花世界,但不接触也不可能,一定程度上说,接收、管理好广州,需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我们的口号仍然是:把革命进行到底,消灭一切残余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军从东北打到了广州,这一路上吃的苦、受的罪,绝非常人可以想象,到了广州,仗快打完了,可干部战士要经受的考验,甚至超过那些那些尸横遍野的血战。李作鹏再三向手下强调,要警惕骄傲自满情绪,要警惕糖衣炮弹,换言之,那就是一定要要警惕此前培训的“李自成思想”!谨记培训时说的五个点,艰苦并不能击败一个人,但享乐却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有个团军纪严明,后来发现有了个小金库,有100块银元,原本这些钱是准备给来队伍的家属花销的,但到了广州,干部们决定上缴,并在官兵中开展纪律整顿,这件事情受到军长李作鹏的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进入广州后,偌大的广州,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交通问题、治安问题、粮食问题,为了能尽快稳定秩序,保证百姓生活,干部们只能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他们的工作强度和艰难程度,不亚于过去在战场上的拼杀。电台队住在东山区,指挥部驻地选在一处洋楼,房东是个资本家。起初,那个资本家对我军抱有敌意,但看到我军纪律严明,马上就改变了态度,还想把女儿嫁给解放军。事实上,这个资本家想投机取巧,借着刚刚改天换日时机,找个“靠山”,不过接下来的事情让这个资本家失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进入广州之前的广泛培训,战士们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尽可能避免接触女人,尤其是年轻女人。这个房东的两个女儿不到20岁,长得清纯漂亮。战士们吃饭的时候,两个女孩儿就跑过来问东问西,还笑着将荔枝扔向战士。干部发现情况不对,就赶忙向上级汇报,避免了更多的麻烦。现在想来,资本家的两个女儿,很可能是看上了指挥部电台队的小战士,可当时的情况特殊,一方面解放军的纪律极其严格,另外资本家在战士们眼中不是同类人,所以资本家的如意算盘失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生活贫苦,经常受到蒋军的欺压,所以他们对纪律严明的解放军战士十分崇敬。可有个别官员或资本家的太太、小姐们就不同了,20多度的天气,战士们跑进广州城,身上自然是一身臭汗。有些太太、小姐上街就捂着鼻子,还对我军战士指指点点,有些战士们心中愤懑,就叫住一个太太,让对方也在太阳底晒一身臭汗。尽管战士的火气消了,却违反了纪律,受到了批评。当然,在整个入城部队中,出现的纪律问题很少,毕竟战士们秉持的是为人民打天下,让老百姓翻身做主。所以,在解放广州之时,广州百姓说得最多,也是北方战士最早听懂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军顶呱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让百姓对我军称道的是,除了干部为安全起见找个地方住宿外,进入广州城区战士们大多睡在马路两侧,防止惊扰当地百姓,百姓们看到睡在路边的战士,纷纷称赞: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纪律如此严明,就在这个时候,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有一天,有个连长居然用手枪自尽。胜利就在眼前,新中国的美好前景已经在望,这个连长为何要做此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查明真相,战士们从这名连长身上找到了10块银元。据其战友们回忆,那个连长是个战斗英雄,打仗很勇敢,在锦州攻坚战还立过大功。在领导看来,既然知道错了,就应该将赃物上缴,并进行检讨,自尽绝不是最好的办法,这叫自绝于人民。李作鹏接到这个连长因为10块钱自杀的事情,感到非常的痛心,不由得想起前不久的锦州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锦州攻坚战,那时李作鹏率领一个师便完成围点打援,更是获得高度评价,更是他第一次直接指挥带兵打仗,展现他的指挥才能。当时他先做好周密的计划再行动,在实战中,他强调智取,从不死打硬拼,体现他一个长处,就是部队损失小,作战过程干脆、利落,缴获多。他有在第一线指挥的特点,注重军人仪表的习惯,平时军装整齐,腰带紧系,帽子戴得十分端正,走路一阵风,坐着腰板挺拔,说话干脆利落。攻打锦州战役,是最早攻入锦州的部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第6兵团部及2个军部、7个师及其他部队共10万余人,固守锦州待援,锦州依山面海,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它座落在小凌河、女儿河北岸,北宁、锦承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古称“山海要冲”,是敌东北、华北两大战略集团的联结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增援锦州老蒋还派出廖耀湘"西进兵团",实行东西对进,夹击进攻锦州东野。李作鹏晚率两个师面对的是完全美式装备的十万王牌大军,在完全平坦开阔的地形,是遭遇战,来不及构筑工事。在种种不利条件下,敢于死打硬拼,敢于刺刀见红的狠心,用誓死取得胜利的信心,彻底粉碎了廖兵团十万大军妄图冲开向沈阳突围的血路而多次发起的猛烈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生在李作鹏的部队,最为豪迈的一幕,该团有2个排相对而立,用2排寒光闪闪的刺刀排出一条“刺刀胡同”。他们管这叫“解放门”,各路敌军官兵只要放下武器,从这座“解放门”过去,就算被解放了。这是个彻底摧毁敌军官兵心理防线的高招。不到一天的工夫,竟有来自廖耀湘兵团5个军、9个师的官兵沮丧地从“解放门”而过,足以说明该兵团已经溃乱到了何等地步,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全军覆没,辽西战役胜利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锦州战役对李作鹏来说意义非凡,记忆深刻,得知这名他叫得出名字的连长,因为10块钱走极端的事件,无比的痛心,想起他一路跟随自己从东北打到南国,眼看胜利的红旗插遍全国,解放战争已经近尾声,这名英雄却离开了,他不由得流下眼泪,下令对其进行安葬,并吩咐手下对其家属进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