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一天,锡林郭勒草原方圆几百里的牧民都骑着马,架着车来到了公社福利院,领养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这些孩子是从南方专门送到此地的,他们的背后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60年代因为天气干旱,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饥荒,大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勉强维生,一些刚出生的孩子就更难养活了,很多孩子都被送到了福利院中。

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福利院人口暴增,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的婴儿,有大批孤儿被转移到了上海保育院。

上海想尽办法保住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但时间久了依然难以支撑,后来就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整个国内都非常困难,后来周总理想到内蒙古地区并不是种植水稻的,即使出现干旱可能对她们的影响也不大,于是就向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寻求帮助。

内蒙古当时的情况也不乐观,牧民们也是勉强维持住温饱,但即使如此还是抽掉了大量的肉蛋奶送到了上海,但送过来的一批物资很快就被这些孩子们吃完了。

当时周总理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能不能将这些孩子送到内蒙古去,号召当地牧民来领养。

紧跟着乌兰夫下向内蒙古各级领导转达了总理的意思,大家都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景兰

当时的交通并不便利,这些孩子只能先坐火车到北京,之后再转车到内蒙,火车运行时间大概需要三天三夜;

首批被送往内蒙的只有100个婴儿,但这些婴儿的年龄大多都在一岁左右,最小的孩子才只有三四个月,年龄都很小;

再加上上海和内蒙古两地之间的气候温差都很大,担心孩子们无法适应,为了保证孩子们在路上不至于出现问题,内蒙古方面还派出了三名医护人员跟随这些孩子们。

胡景兰就是其中之一,她在那时是包头某医院的儿科护士长,已经有7年的工作经验,在收到任务的时候刚刚查出怀孕4个月,收到命令之后,她立马收拾行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人于1960年4月17日晚出发前往上海,4月21日上午到达了上海,在这一天了解了100名孩子的基本情况,下午2:30又给孩子们做了简单的体检,6点左右开始清点孩子们的人数,之后就乘坐火车出发了。

当时担心路上天气严寒,上海保育院还给每个孩子都做了新棉衣,让他们穿着新棉衣上了火车,但是车厢内部空气不流通,温度越来越高,孩子们都开始出汗哭闹,于是胡景兰又赶紧给这100名孩子脱衣服。

又往前走了一段之后,气温下降,她们三个又赶紧帮孩子们把棉衣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胡景兰和被抚养的上海孤儿赴上海寻根访问

在火车上的那几天,三个人每天都要给孩子们测体温,检查呼吸情况,胡景兰还需要协助保育员给孩子们喂奶喂药换尿片。

胡景兰回忆,那时候车上有一个三个月大的孩子,病情非常严重,当时她几乎全天都看着这个孩子。

另外还有16个孩子患有结膜炎,需要定时滴眼药,但在行驶的火车上给幼小的孩子滴眼药,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但即使如此胡景兰也没有落过一次。

一路走来,胡景兰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也十分疲劳,到达包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先兆流产的情况,好在最后孩子保住了,那年9月份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对于自己的选择她也从不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批孩子被送到内蒙古育儿所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贵玛被分配了28个孩子,那一年她才只有19岁,还是个黄花大闺女,连婚都没结,更不用说照顾年龄这么小的孩子了。

虽然之前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但看到这些幼小的孩子,还是有些担心,只能尽其所能照顾这些婴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孩子们穿衣洗脸,给他们喂奶做饭,还要帮她们换尿布,洗尿布。

等这些事情做完后,差不多就又要给孩子们准备午饭了,光是这28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忙起来连口水都喝不上。

当时有很多孩子因为不适应内蒙古的气候,经常在半夜哭闹,一个孩子闹起来,其他的孩子也开始跟着大哭,都贵玛只能整夜陪着他们。

有两个年龄小的男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睡在都贵玛怀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孩子,她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后来育儿所也来了一些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孤儿的身份。

曾经有一次一位牧民邻居来这里看望孩子,看到一个5岁的小姑娘长得比较壮实,还开玩笑,完全看不出来是个上海孩子。

都贵玛听了非常生气,直接将人赶了出去。担心这些初来乍到的孩子知晓自己孤儿的身份,有了其他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28个孩子在保育院待了一年半之后,身体健健健康,也适应了草原的环境,才把他们送给了愿意领养的牧民们。

虽然和这28个孩子分别了,但都贵玛也一直记挂着他们,经常会去看望,还教那些新手父母如何照顾这些孩子们。

2019年,都贵玛还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贵玛

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个母亲的墓碑,她叫做张凤仙,有6个子女,这两个女孩,四个男孩都是从上海送过来的孤儿。

当时这几个孩子被送来之后,并没有人愿意领养他们,因为那时他们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能说话也记事,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对于来领养孩子们的牧民来说,担心这些孩子带走之后不好照顾,所以,这6个孩子就被留了下来。

当时张凤仙在公社卫生院当护理员,看到这六个瘦弱的孩子,就决定将他们带走亲自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张凤仙刚刚结婚,还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负责的同志还劝她要不要跟家人商量一下。

再说如今内蒙古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家里一下子多了6口人,还都是五六岁的孩子,能不能养活得了。

张凤仙表示: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一定饿不着孩子们。

带着6个孩子回家,她的丈夫也表示了支持,此后30多年时间里张凤仙对这6个孩子视如己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凤仙和六个孩子的全家福

草原上没有大米,几个孩子又习惯了吃米饭,张凤仙就背着粮食步行到90里外换了60斤大米,隔三差五给孩子们做一顿米饭;

有一次孩子生病,她冒着大雪走了十几里路,才把医生带回家中,生怕耽误孩子的病情,对于这6个孩子,她照料的无微不至。

1991年,临终之际,她还嘱咐孩子,让他们到上海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6个孩子都表示自己是草原的孩子,并没有离开内蒙古。

这6个孩子有两个大学毕业,两个进入了部队,还有两个成为了国企职工,一直都在内蒙古做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凤仙很多次对孩子们说:你们是国家的人,国家把你们交给了我,我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养大成人。从始至终都让这6个孩子管她叫阿姨。

但是这六个孩子早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9年到1961年,近三千名孤儿被送到内蒙,这些勤劳淳朴的牧民额吉们,称他们是国家的孩子,对他们尽心抚养。

这三千多名孩子很多都留在了内蒙古,他们有的做了工程师,有的做了老师,还有很多成为了当地地道的牧民。

他们对于曾经的过往已经不愿提及,从里到外都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牧人子女,草原是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