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向来以严谨精密著称,尤其是德国汽车工业更是世界顶尖水平的代表。今天就来一起讨论一下,为什么德国人那么严谨造个车还烧机油?

事实上,所谓“烧机油”并非德系车的专利,日系车、美系车、法系车、瑞典车等都有类似现象。准确地说,这种现象应称之为内燃机机油消耗过量。其原因可归结为两类:一是漏掉的,如发动机密封件质量问题导致机油泄漏;二是真正被烧掉或挥发掉的,如气门油封失效、活塞环卡死、发动机磨损严重等原因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德系车为何更易出现这一问题?深究其因,与德国汽车的设计理念和用车环境密切相关。

德国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大国,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不限速高速公路所在地。德国不限速、法国限速130km/h、意大利150km/h、波兰140km/h,欧洲多数国家高速限速在110-130km/h。而日本高速限速仅为100km/h,美国多数州在105-112km/h。

面对高速驾驶的实际需求,德系车在设计之初就更加偏重高速工况的调校。以一款紧凑型家用轿车为例,要在高速公路以120km/h的速度行驶,至少需要20-27kW的功率以克服阻力。德系车的发动机多采用长行程、高缸压的设计,以在更宽的转速范围内输出更大扭矩,适应高速行驶。

与此同时,德系车的机油工作温度普遍高于日系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速行驶时更大的发动机负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优化燃油经济性。但机油温度过高,易导致机油氧化变质加剧,同时也加速了密封件的老化。再叠加上偏长的保养周期,机油消耗过量的问题就更容易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日系车更多地针对日本市场的实际用车环境进行设计优化。日本高速限速较低,城市道路车速更低,频繁起停也导致发动机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因此,日系车更加偏重低速工况的调校,机油工作温度相对较低,保养周期也更短,更换周期内的机油消耗自然也就更少。

除了发动机设计的差异,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用车习惯也影响着车辆的实际表现。德国高速路网密集,长途高速驾驶是一种常态。反过来看,国内高速里程有限,城市拥堵问题却日益凸显。在频繁的低速行驶、怠速的状态下,发动机得不到充分的冷却,油温居高不下,长此以往也会加剧机油的消耗。

此外,正确使用合适规格的机油,也是避免烧机油问题的关键。以大众EA111发动机为例,其对机油粘度等级、机油品质的要求就明显高于丰田1ZR-FE发动机。若误加低规格机油,不仅油膜强度不足、润滑效果下降,还会腐蚀密封件,最终引发烧机油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德系车"烧机油"的问题看似与其严谨的制造理念相悖,实则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针对高速驾驶需求的发动机设计因素,也有国内实际用车环境的影响,消费者正确使用和保养的意识同样不可或缺。了解了问题的本质,才能在选车、用车时避免盲区,让德系车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适度且科学的使用,是对任何优质产品最好的呵护。作为消费者,除了要对车辆性能有基本的了解外,还要摒弃盲目跟风的心理,选择最契合自身实际用车需求的车型,并养成良好的用车、保养习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验到德系车卓越品质的同时,也避免烧机油等问题的困扰,尽享驾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