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年,海瑞被破格提拔,任命为应天(今南京)巡抚,管辖明朝最为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

这一年,海瑞已经五十七岁了,按理说已经到了颐养养天年的年纪了,但海瑞仍跟打了鸡血一样,风风火火的上任了。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听到海瑞要来主政应天时,许多地方官都慌了神,要么请调外地,要么主动告老还乡,连乌纱帽都不想要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乡绅、豪门望族也纷纷一改往日奢靡作风,纷纷低头做人、低调做事,有的人把自己的朱漆大门刷成黑漆,以免过于鲜亮,有的人把八抬大轿改成两人小轿,不出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着这种认知,当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专事设坛祈福时,海瑞毫不犹豫地上了一份《治安疏》,这本奏章,文辞之犀利,号称史无前例,它把嘉靖皇帝骂的体无完肤,不仅否定了皇帝所做的一切,甚至还由外到里,认为嘉靖皇帝为人性格也不行,连为人夫及人父的责任都没尽到,堪称十足的社会败类。此言一出,嘉靖气得半死,海瑞却坦然处之,连遗书、棺材都准备好了,随时准备慷慨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拼死上疏这件事来看,海瑞的轴、执拗的确无人可敌。连后来的万历皇帝也认为海瑞“词多迂憨”,精神可嘉,但不能担任要职,只能作为道德模范,好好供奉着。

但海瑞真是如此吗?其实也不尽然,海瑞只是明朝制度本该培养出来的人,即按照明朝遵奉儒家,崇尚四书治国的理念来看,海瑞就是典范,况且他也有灵活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瑞的名气很大,至今在海口仍有他的故居,从为人表里如一这一点来说,海瑞的确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