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的早生村里,李家的大门前坐着一位高颅顶、满脸皱纹的女人,她痴痴地望着远方,眸中闪动着泪花。

李新梅从父亲的坟地回来,看到母亲呆愣地坐在门口,心情泛起涟漪,她蹲在母亲面前,举起手指向远方,“爸爸走了”,又指着自己和其他人,“你还有我们”。

母亲像是没听见一样,遥望远方的目光没有收回来,她靠着门槛,嘴里念念有词,李新梅直起腰,想要听懂母亲说什么,可和过往的33年一样,她始终没听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新梅的丈夫在身后扶起她,劝道,“先进去吧,让妈自己待会”。

一群人面色疲惫的回到家里,李新梅探头看向门口的母亲,她动也不动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会儿,李新梅开口道,“还是要找到姥姥家”。

李新梅丈夫皱起眉头反对,“你之前给妈找过多少次,不是没什么结果?”

家里其他人也纷纷反对,觉得母亲都60多岁了,说的话也没人能听懂,他们交流都成问题,怎么能给母亲找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不找了吗?”李新梅反问,“现在只剩下妈了,她语言不通,要是生病住院,怎么能听懂医生和护士的话?我们难道能时时在她身边吗?”

闻言,大家都沉默了,目光齐齐看向门口的母亲,谁都不确定,母亲还能找到她的家吗?

老母亲的来历

1985年冬天,早生村里来了3个陌生男人,他们身后扯着一个女人,乡亲看到这一幕都离得远远的,这3人是人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村里走了一圈,见没人理会便拉着女人要走,此时一道昂扬的声音喊住他们,“等会!”

3个男人互相看了眼,露出笑容。

喊住他们的是李新梅的大姑,她见到女人穿着单薄,满脸是血,牙齿掉了几颗,心里难受,回家拿了1000元,“够了吧?赶紧走”。

人贩子收了钱,把女人交给大姑,留下句,“好生养的,放心”,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大姑带着女人回到家里,发现根本无法沟通,只能用手比划动作,让女人去洗脸,拿出衣服给她换上,又去找村里的医生开药回来给她吃。

后来,女人和李新梅的父亲看对眼,便嫁了进来,生下李新梅姐妹俩。

李新梅年幼时,不止一次在母亲的枕头下看到过一把尖刀,她想去碰,却被母亲厉声制止,虽然李新梅听不懂母亲的话,但从她皱起的眉头里明白了她的意思,那把刀是不可以碰的。

李新梅长大后,曾经扔过母亲的尖刀,可第二天,她又在母亲的枕头下发现新的尖刀,母女俩像是玩游戏,你扔我放,到最后,李新梅无奈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李新梅的母亲是被拐卖来的,李家给她办了个全新的身份,李新梅母亲的新名字叫做“李玉荣”,是1960年生。

但李新梅母亲十分抗拒这个名字,每次喊都不理睬,直到上前拍她的肩膀,才会回头,李新梅父亲尝试地叫了几次后,便不再坚持,总是用“喂”来唤她。

李新梅母亲初来村里时,周围的邻居会来教她说话,在地上给她写字,李新梅母亲总是笑笑,没有想要开口和动手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新梅担心母亲会走丢,也曾教她写过“早生村”三个字,母亲拿着木棍,在地上磨蹭许久都画不出一个横。

李新梅不知道是母亲学不会,还是不想学,在她看来,母亲身上有种倔性,不愿意接受外来的文化,也不愿意开口和人交流,将自己包裹成茧,别人进不去,她也出不来。

面对这种拒绝交流的情况,李新梅不知道要怎么给母亲找到回家的路,她甚至都不清楚母亲说的话,究竟是那种方言,又要怎么找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语言

李新梅母亲心情好的时候,会教她几句自己的方言,比如吃饭,是“根好”,喝酒叫“跟老”。

李新梅想,或许可以通过母亲说的话,找到她家乡的方向。

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从语言的系属来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2018年起,储备了一些语言知识的李新梅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寻找不同的方言,试图找到和母亲说相同语言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8月,李新梅在抖音,看到了一个短视频,这是一个布依族博主的语言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短视频中布依族博主说的“吃饭”,和李新梅母亲说的一模一样,她激动地用私信联系了这位博主,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李新梅将母亲说话的视频,发给了博主,希望得到他的确认,这条无尽头的寻亲路,似乎出现了光亮。

博主名叫“黄德峰”,是布依族人,他反复看了好几遍李新梅母亲的视频,因为她年纪大,口齿不清,黄德峰只能辨认出几个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李新梅母亲的长相看,黄德峰很肯定地告诉李新梅,“你母亲就是布依族人,她是标准的布依族长相”,前额高耸宽大,眉眼深邃,身材娇小。

得到了这个信息的李新梅欣喜若狂,找了那么多年,终于能确定母亲是哪里人了。

我国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其中贵州人口最多,大部分聚居于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市等地也有分布。

黄德峰将李新梅拉进了一个“比侬,回家”的微信群,他解释道,“比侬,在布依族语言中,意为亲戚好友,是亲人回家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里有几十人,大家热心地和李新梅打招呼,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李新梅母亲的事情,好帮助她找到回家的路。

可李新梅母亲却十分不配合, 在她初到李家时,李新梅父亲和她的交流并不顺畅,曾经有次烦躁的让她不要再说,说自己完全听不懂。

李新梅父亲一句无心的话,李新梅母亲却听懂了,从那之后,她渐渐成为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她始终认为自己说的话,是不被喜欢的,不被接纳的,现在更不愿意对外人说话。

寻亲进展在老母亲这里受到了阻碍,他们要怎么帮助李新梅母亲回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回家了”

2020年9月11日,李新梅再次发了一条母亲的视频到群里,老母亲眼红红地说,“你爸走了,都不在家了,我也该走了,我要回家了”。

这句话比之前的视频吐字更清晰,群里的王正直看见后,又让几个老乡听,他们激动地在群里说,“这是第三土语,会说这种话的人,大多住在毕节地区、黔西南和黔北部”。

李新梅看到这句话时,兴奋地从凳子上站起身,对着老母亲说,“妈,妈,要找到你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母亲并没有听懂女儿的话,但她看到女儿笑,也咧嘴傻笑,李新梅抬手指向门口,“妈,要找到家了”。

“嗯嗯嗯”,老母亲笑着点头,她靠在椅背上,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望去,那里是村里水泥路的尽头,是熟悉的农田和大山。

找到方向后,王正直仔细分析了当地布依族的分布,他告诉李新梅,她母亲很可能是普安县江西坡镇,到晴隆县沙子镇这一带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决定和李新梅的母亲视频通话,让同样说第三土语的志愿者和她交流,看看是否能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志愿者在视频那头,用第三土语问她,“阿姨,知道普安县吗?”

等了许久,李新梅母亲仍是傻愣愣地看着屏幕不说话,李新梅在旁边干着急,用手给老母亲比划,没想到,老母亲眉头一皱,径直起身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变故让所有人都愣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为什么李新梅母亲会如此抗拒呢?

李新梅无奈之下,只能先稳住老母亲的心情,耐心地解释,他们都在帮助她找回家的路。

老母亲点点头,依然自顾自地走进房里,李新梅猜想,应该是母亲觉得他们嘲笑她听不见,所以闹了脾气。

李新梅母亲在人贩子手里受了很多苦,耳朵听力受损严重,又不愿意戴上助听器,年纪越大,她听人说话越费劲,久而久之更不愿意交流,生怕被人嫌弃、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们体谅李新梅母亲的经历,思来想去,他们决定换一种方式,让李新梅母亲“看图说话”。

志愿者们找来普安县江西坡镇,到晴隆县沙子镇这一片有标志性的地理图片,还有各个布依族间不同的民族服饰。

李新梅一张一张点开给老母亲看,“妈,你认认,有没有熟悉的地方和衣服”。

照片一张张划走,眼见就剩几张时,李新梅的母亲忽然抓住她的手,眼睛里透着激动的光,李新梅立刻将屏幕里这张“二十四道拐”的图片放大,“妈,是这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新梅母亲高兴地笑了,嘴里念念有词的,李新梅跟着笑出声,看来就是这里了。

李新梅比划着手势,让母亲慢点说,她把这些话录下来发到群里,让志愿者们帮忙翻译。

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晴隆县,据志愿者翻译,李新梅母亲说的意思是,这条路的中间有座庙,最下面有个牲口棚,她以前常来这里喂食。

然而,这话让群里的志愿者们再次沉默了,二十四道拐中间并没庙,更没有牲口棚,难道李新梅母亲认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乡究竟在哪?

李新梅母亲自从看到这张二十四道拐的照片后,明白了大家是要帮她找家,每天都守在手机和电脑前,生怕错过一点消息。

李新梅找到更多的照片给母亲辨认,群里的志愿者听完李新梅母亲的描述,彻底犯了糊涂,他们问了许多朋友,查了地图,始终没找到第2个“二十四道拐”,可晴隆县的这个二十四道拐中间确实没有庙。

线索似乎到这又断了,群里一时静默,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

直到晚上,群里一位名叫“岑官昌”的志愿者确认道,二十四道拐几十年前确实有个庙宇,只是已经拆除很久了。

得到这个消息,李新梅高兴得一晚没睡,这意味着母亲家乡的范围再次缩小到晴隆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里有位做民族服饰的志愿者罗其利,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说,“我明天早上问问县里的老人,看看有没有人家的女儿几十年前被拐了”。

李新梅内心焦急,索性起身走去母亲的房里,看着母亲熟睡时依然紧皱的眉头,她敛起难过的表情,轻轻地将被子掖好转身出去。

李新梅望着点点繁星,盼望明天能等来一个好消息。

罗其利打听到,在布鲁交野猪塘村,有个叫“德铃”的女孩,在30多年前走失后便再也没人见过,她让李新梅用这个名字喊喊她母亲,说不定那个女孩正是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新梅蹲在母亲面前,问道,“布鲁交知道吗?德铃,德铃是你吗?”

老母亲笑了笑,“德铃,德铃是布鲁交的”,李新梅乍一听立刻兴奋了,难道母亲真实姓名就叫“德铃”?

志愿者听完后却摇头,李新梅母亲说的是,德铃是布鲁交的,但她不是。

李新梅雀跃的心冷下来,母亲不是德铃,那母亲是谁呢?

9月13日下午,罗其利又传来一个消息,在沙子镇有个叫“德良”的女孩,同样是30多年前被人贩子带走了。

李新梅再次来到母亲面前询问,“德良,你是德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回,老母亲激动了,咧开嘴大笑,“德良,我是德良,新梅你终于知道我的名字了”。

群里的志愿者们听到这句肯定的话,大家都欢呼了起来,李新梅更是喜极而泣,抱着母亲哭,隔了35年,终于知道了母亲的真名。

2020年10月17日,一架从河南起飞的飞机,载着德良回到了贵州。

德良坐在车上,望着陌生的路,心里忐忑不安,竟然开始骂李新梅,说她把自己带到了什么地方来。

在沙子镇的路口,德良难受地坐在路边,说什么都不肯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色已暗,凭借着几盏灯光,李新梅柔声劝说德良,“妈,再走一会儿就到家了”。德良默不作声地坐着,不给她半分好眼色。

此时,有一群人从他们身后的路走来,李新梅眯起眼辨认,他们都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她心里敲着鼓,这些人是谁?他们怎么往自己这边来?

同行的志愿者解释道,这是布依族的服饰,只有出席重要的场合才会穿。

李新梅看出这群人是朝母亲德良来,她心里隐隐有了答案,往旁边站了点,这群人身后跟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她头上包着灰色的头巾,穿着一条很旧的衣服,手里捧着一碗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良看见她,眼里瞬间溢满泪水,只听见她颤抖着用布依族语喊了句“妈”。

德良的母亲已经84岁了,她满含泪花地拍了拍德良的肩膀,用筷子夹起米饭喂到德良的嘴边。

这是布依族的传统,离家久了的人,只要吃一口家里的热饭,就再也不会走远了。

李新梅听着志愿者的解释,在一旁泣不成声,时隔35年,将近12775天,她的母亲终于回到了家,终于吃了一口家里的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德良见到亲人后,一改沉默的样子,嘴巴说个没完,她讲了这些年的遭遇,又拉着自己的父母问了许多话,长长的时光在这间小小的屋子缩短,德良仿佛像像当年那个20多岁的姑娘,拉着母亲的手不曾放下。

后记

李新梅从志愿者的翻译中,了解到母亲并不是被人拐走的,而是被她的新婚丈夫嫌弃卖掉的,事发后,德良的父亲提着刀上门,让她丈夫把德良找回来,可35年来毫无音讯。

德良被带出来后,辗转卖了3次,期间生了一个女儿,但被人抢走了,德良一度活不下去,直到被李新梅的大姑收留。

但这些年来,德良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她试图的和人交流,却发现并不能成功,后来她只能将这份思念埋藏在心,等着有机会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德良来说,能回家,能再次见到父母和兄弟姐妹,已经是十分幸运了,而故事里的另个女孩子德铃,至今下落不明。

帮助德良回家的“比侬,回家”群并没有解散,李新梅也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每一个想要回家的人。在德良回家后,志愿者们又帮助了2名被拐妇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1月14日,贵州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为黄德峰为首组建的“比侬,回家”爱心群,送上“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5000元正能量奖金。

黄德峰和群里的志愿者们脸上乐开了花,纷纷表示,这笔钱将会作为群里的寻亲费,帮助更多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