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农村涌向城市,去寻求自己人生的新的可能。

在济南,就有这样一家五口:

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城市里念书,五口人蜗居在当地两小间曾经的公共厕所里,一住就是二十年。

那么这一家五口是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能在两间小小的“公厕”里住了二十年呢?

这还得从一对安徽农村的夫妻俩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夫妻生活艰难,背井离乡来到济南

这对农村夫妻,丈夫名叫谢玉健,妻子名字叫做王荣。

他们俩都是安徽省阜阳市下面的农村人,父辈祖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

年轻时候,二人在媒人的介绍下相识,结为夫妻。

勤恳能干的两口子在一起,种地下田,生活也很是美满幸福。

即便是贫寒一些,年轻朴实的两个人也都能够忍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他们都是穷家庭出身的孩子,吃苦耐劳就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可是,这种安心于务农生活的状态,在2001年也就是大女儿降生之后,却被打破了。

人人都有爱子之心,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谢玉健夫妻俩也不例外。

女儿出生之后,两个人开始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样才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自己的孩子怎么才能在未来不落后于同龄人呢?

无数个辗转反侧之后,夫妻俩终于决定:

带着孩子到外面的城市看看,让孩子在外面接受更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干就干,两个人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便准备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出发了。

可是去哪里,又成了一个问题。

两个人曾经听老乡提过济南,觉得济南是一座不错的城市。

人文、基础设施、包容度等各个方面也都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和父母乡亲告别后,一家三口带着不多的行李就坐车来到了济南。

双双成为环卫工人,无处可去栖居公厕

人家都说,来到一个城市容易,可是如果想要在一个城市里留下,那可就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玉健夫妇也没能逃脱这个“难留下”的问题:

夫妻二人没有什么学历可言,认识的汉字都很有限,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一技之长,在城市里从事不了任何技术性的工作。

除此之外,大城市里吃的穿的用的甚至于房子,价格相比起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来说,都极为昂贵,根本不是他们现有的一点存款能支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偌大的济南城里,夫妻俩找了一圈又一圈的工作,可是最后都是被拒绝的结果——即便是水泥工人,尚且都需要一些技术才能胜任。

万般无奈之下,夫妻俩只能将目光瞄向了街头上环卫工人的工作。

两人身体健康,手脚也勤快,顺利地成了一名环卫工人,并且勤勤恳恳地做着这份工作。

解决了工作的问题,居住又成了另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卫工的工作好找,可是工资水平却也很低。

在03年的时候,一个月不过2、300元钱,根本无力支付房租。

可是单位又没有集体宿舍,能够让他们带着孩子生活其中。

这让夫妻俩再次面临无能为力的困难。

好在这个时候单位提出,可以提供给他们俩一间废弃的公共厕所

这个公共厕所改造一下勉强还可以住人,如果夫妻俩不嫌弃,单位可以把这处地方免费给他们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玉健说:“其他地方多的是环卫工人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济南这个城市已经给了我们相当多的温暖,心里很是感激”。

夫妻俩千恩万谢地接受了这间地方不大的公共女厕。

在单位的帮助下,找来了几件没有人用的旧家具放了进来。

公共女厕下面的坑位已经填平,小小一间屋子,勉强可以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几张椅子。

一家人就这样在济南这个城市落下了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间里算不上井井有条。

因为屋子太小,许多东西都没有地方摆放,使得整个房间看起来满满当当。

生活平淡生儿育女,磕磕绊绊不乏幸福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女儿还在睡梦中,夫妻俩就会穿起衣服,拿着手电筒出门清扫垃圾。

冬天的时候,济南的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尽管担忧睡梦中的孩子,两个人还是会拿起扫帚,无可奈何地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夏天,房子里又常常热得睡不着,蚊蝇不断滋扰着这小房子里的一家人。

有时候前半夜为女儿驱赶蚊蝇,来不及休息,后半夜还要出去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环卫工人,相比于普通的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365天没有休息。

也因此,一家人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怎么回过安徽的家乡,孩子们也是一口地道的济南话。

他们负责的片区,总是格外整洁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妻俩清扫的时候,会将每一点碎屑都扫起来,确保整条街道看不到任何垃圾。

在这里安定下来三年后,二女儿出生了。

又过了两三年时间,小儿子也在这里厕所改造而来的屋子里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时的一家三口渐渐成了一家五口,小小的家庭在济南这个温暖的城市里逐渐壮大起来。

只是二女儿、小儿子的到来,让原先的一间小小女厕已经不够居住。

单位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就把隔壁的男厕也给了这一家人使用。

如今,经过几次改造,这个小屋外面刷了油漆,配上红色的门,倒也已经有了家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玉健打开房门,笑着说:“这个房间以前是公厕,大概有30多个平方。我们住的是以前的男女卫生间,以前的小储藏室是我们做饭的地方。”

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比较独立,便搬去了隔壁的男厕那间小屋。

夫妻俩则带着年纪尚小的儿子在一间屋子里生活。

夫妻俩和儿子居住的房间里,勉强摆着两张床和两个小柜子,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已经居住了十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小屋子里仍然能够看出过去属于公厕的痕迹。

墙上的一些污渍在这些年中已经被夫妻俩再三清洁,还是因为比较顽固而在墙上始终停留着,无法除去。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起来,屋子里仍旧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些公厕的味道,刺鼻且让人难以忍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一家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在这里吃饭、睡觉、娱乐,度过自己所有的休闲时间。

随着两个女儿年纪渐渐长大,也买了许多明星的海报贴在墙上,来掩盖墙上残存的一些痕迹。

各种明星海报和装饰品,让这间不大的小屋看起来稍微温馨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上学令人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辛辛苦苦留在这里,两夫妻所想的,也不过就是能够让孩子们有个好一些的教育环境。

平日里,他们出去打扫卫生,没有时间送孩子们去上学。

只能让大的带着小的,小的看着更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拉扯扯中,孩子们也都念了书。

至于孩子们在家的时候,他们夫妻俩则会尽可能出去逛逛或者做点别的事情。

以便给孩子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防止自己在家干扰到孩子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三个孩子,夫妻俩脸上都布满了笑意,眼里充斥着对于未来的期盼。

夫妻俩说:“我们只有小学文化,有文化的人才能做的事情,我们都做不了。但是我们还是想把三个孩子都培养进大学。”

如今,大女儿已经上了大学,二女儿在上高中,小儿子也已经上了初中。

三个孩子的成绩不说多好,但起码已经远远超过了夫妻俩的文化水平,这令他们颇为欣慰。

眼看着三个孩子的学业都在正轨上稳步前进,夫妻俩的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就连工作的时候也显得格外有力气和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希望大女儿毕业以后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坐在办公室里的好工作,而不用像自己夫妻俩这样过着风吹日晒雨淋的生活赚一份辛苦钱。

只是眼前的困难仍旧是现实的——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4000多元钱。

可是大女儿的学费加上二女儿、小儿子的学杂费,杂七杂八就要花去两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还不包括大女儿生活费和家里人吃饭的开支。

懂事的大女儿上学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出去勤工俭学,只是这样也远远不够上学所需要的开销。

采访的时候,夫妻俩正在搬运垃圾。

这样的垃圾桶,王荣一天要拉二十多桶。

而一桶,就有足足五十多斤。

谢玉健说:“我们两个从来干环卫工人起,就从来没再买过衣服,过年也没买过。都是别人送的衣服。一般省点钱就给孩子买两件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孩子上学花销又大,我们一个月两千来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是5、600块钱。因为去干活的时候能捡回来点馒头、菜有能吃的就留下吃了。局里边有补助早餐,一个人五块钱。剩下的一般就是为了省点钱给孩子。”

夫妻俩说,最大的动力就是孩子,他们辛苦一点没事。

“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给孩子买套房子,住在这个地方真是太冷了,太委屈孩子们了。”谢玉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迹披露获得援助,社会各方热心善良

两夫妻带着三个儿女住在“公厕”里的事情一经披露,立刻引来了许多社会上热心人士的关注。

许多热心市民被夫妻俩无私为子的感情感动,也心疼几个孩子恶劣的生活条件,纷纷想要提供帮助。

不少人从天南地北寄来了不穿的旧衣服、甚至是专门为他们购置的新衣服,更有人寄来了自己家乡的特产给他们尝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衣服和特产,夫妻俩又是高兴,又有一些不好意思。

虽然很感激热心人士,但是两人毕竟有手有脚、身体健康,收这些东西感觉受之有愧。

夫妻俩说,他们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好心人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把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让大家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能有个好心情。

当被问及会不会回安徽老家的时候,夫妻俩的表情犹豫了。

丈夫谢玉健说,回一趟家不容易,现在他们和老家的联系与沟通是越来越少了。环卫工几乎全年无休的情况让他们也不敢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夫妻俩还是笑着说:“回去了孩子们念书反而不好,不如就在这里生活着,先让孩子们都能念完书再说。”

也许等到孩子们都顺顺利利上完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他们两个人回到老家定居下来种种菜等着孩子们偶尔回家一次,也会很好。

他们一家五口始终相信,只要勤奋,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一家人在这小小的天地里,格外勤奋和上进,努力寻求生活更好的那一天。

随着几个孩子渐渐长大,那一天想必也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