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刘邦率领大军平定了韩王信的叛乱。韩王信跑到匈奴中去了,刘邦没有收兵,而是继续率军北进,打算跟匈奴真刀真枪干一场。他没有听信刘敬的建议,轻军冒进,结果在白登山被四十万匈奴骑兵包围,一连困了七天。

在这七天里,大家缺吃少穿,受尽了苦头。

就这么等下去实在太冒险,匈奴骑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动攻击,到时候白登山能不能守住还是两可。于是陈平献计,派人去找阏氏,不知道用了什么神仙办法,阏氏竟然跑去找冒顿单于说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单于也正犯难,他跟王黄赵利他们说好了合兵攻打汉军,结果日子到了,那俩家伙没到,单于担心节外生枝,于是撤开了包围圈的一角,这时候忽然笼罩起了大雾,天地间茫茫一片,不辨人物。

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冥冥之中是不是真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大地上发生的一切,是不是有人在为这个世界编写剧本——或者刘邦真是真龙天子,所以在他生命中的一些重要时刻总会伴随着一些奇异的现象。他率领部队向北挺进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雪,像是要阻拦他们北进的步伐,但是刘邦一意孤行,最终遭遇白登之围。现在他要突围了,又忽然笼罩起了大雾。 对于要撤离的人来说,大雾是最好的掩护。

日高不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

这真是一场大雾,有多大呢?几米开外的东西都看不清楚。汉军派人偷偷地穿行,匈奴并没有发觉。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刘邦抓住这个机会要突围了。

有了一条生路,人心反倒惶惶起来。这可不是好事儿!关键时刻还是陈平比较冷静,他命令所有的士兵都拉弓引箭,弓上搭着两只箭 ,背靠着背,弓箭向外,只要情况不对就马上放箭。

汉军的箭对匈奴来说是个巨大的威慑。锋利的箭鏃,可以洞穿匈奴骑兵没有穿铠甲的身体。那时候匈奴还没有铠甲,也没有马镫。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射,一边骑马一边射箭,在运动中他们可以精准地射中目标。而此时这样的技巧他们发挥不了。而且汉军骑兵都穿着重重的铠甲,匈奴的箭很难射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汉军终于脱离了包围圈。

一旦逃出来,所有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以最快的速度逃之夭夭,就算刘邦也不例外。但是刘邦的专职司机——滕公夏侯婴坚决不答应,他固执地要求所有的部队都缓缓徐行。

夏侯婴确实是一个固执的人。五年前彭城大败,他驾着马车,拉着刘邦在路上疾驰。巧不巧,竟然碰见了刘邦的一对儿女。他们马上把孩子拉上马车,带着一起逃命。楚军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情况紧急,为了逃命,刘邦想到了“减负”,夏侯婴是万不能踹下去的,还得靠他驾车,于是他多次把孩子推下去。每一次夏侯婴都会停下车,跑过去把孩子抱上来。刘邦气急败坏,一次次拔出剑,威胁夏侯婴,但夏侯婴并不为所动。这一年刘盈年仅5岁。可怜的孩子怎么也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把他们推下车。而这位慈祥的叔父却一次次救起他们。

这份恩德刘盈记了一辈子,即位后,汉惠帝刘盈赐给夏侯婴一幢房子,让他住得离自己近些,以示恩宠。对于从小父爱缺失的他来说,让夏侯婴住在自己附近恐怕才会有安全感。

夏侯婴不只是个固执的人,他是一个善良的固执的人。

在夏侯婴的坚持下,汉军做好准备,提高警惕,慢慢退到了平城。到这里,汉军的步兵部队也跟了上来,匈奴骑兵撤走了,刘邦他们终于脱险,长达7天的白登之围就算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冒顿单于之所以听从阏氏的话,解开包围圈一角,并不是他发了善心,或者是他爱这个女人太深,被她给灌了迷魂汤。冒顿单于有他自己的考虑。

解开包围圈一角,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如果他真的愿意放汉军一条生路,他完全可以撤为离去,而不是只解开一角。之所以这么做,很有可能是想借机消灭汉军。

想想看,原本严严实实的包围圈裂开了一个缝,让那些已经在等死的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将他们包围在山上,等于置之于死地,人知道要死,必定会做困兽之斗,人在绝境之中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这最麻烦,以汉军的装备和战斗力,还是护卫皇帝的骑兵部队,一旦拼起命来,肯定会对匈奴造成极大的死伤。

在绝境中看到一线希望,有谁不想把握这个机会?只要汉军一窝蜂往出逃,那时候他们就不是一个集体,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盘散沙,一群猪羊,没有了一点斗志。人在绝处逢生之际爆发出来的求生欲也是相当惊人的,到那时可就是匈奴逞威的时间了。

还好有陈平和夏侯婴,这也是天不亡刘邦。而刘邦在不知不觉中又不小心创造了历史——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对匈奴作战中失败的皇帝。

刘邦把肃清韩王信余孽的事情交给了樊哙,自己开始返回,在回到广武后,他赦免了刘敬,真诚地向刘敬致歉,同时处死了之前十几批出使匈奴的使者。

刘邦这次北巡可谓有惊无险,匈奴出动40多万骑兵,虽然并无所获,只是秀了一把肌肉。然而这次秀肌肉,也对大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极强的威慑。直到十几年后,天下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毂弩。

而在见识到匈奴的真实实力后,刘邦也明白,短时期内是根本没法消灭匈奴的。为了能有一个安稳的发展环境,就必须要想办法跟匈奴达成和解,这也促成了汉朝和亲政策的制定。

这项政策成为汉朝对匈奴的基本国策,一直施行了近七十年,直到元光年间,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之上,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才开始主动出击匈奴。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十二月,刘邦取道赵国,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而这一次停留,却给赵王张敖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也为他之后几乎遇刺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