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是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而形成。种子一般是由种皮、胚和胚乳这3个部分组成,但也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很多用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产上的种子不仅包括前面的植物学种子,还包括植物可用作繁殖的器官和人造种子。
2023年8月2日,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加快建设‘武汉•中国种都’”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湖北省农科院召开。该项目属于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由康振生、李培武两位院士领衔,湖北省农科院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参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管理和科研单位协助开展。加快种业发展是国家的需要,而湖北有良好的种业基础,湖北有能力提高中国的种业发展水平,打造“武汉·中国种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底,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的“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会议,武汉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了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并加快推动农创中心和种都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促使武汉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据介绍,为了深化“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武汉市新聚集2家院士团队,获批7家部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项成果入选中国“三新”成果,新品种推广5500万亩次。
与此同时,武汉市大力实施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并启动建设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重点培育,新培育了1家国家级、3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招引农业科技型企业达到92家。推进农业数字化,并新建16个数字化的种养殖基地,建成全省首家智慧农场,数字化作业面积突破230万亩。目前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11位农业领域院士、集成13个国字号实验室、集中900余家农业科技企业,种业产业链产值超过650亿元,使“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成效初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3日,2024武汉种业博览会在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武湖)拉开帷幕。本届种博会以“培育耕耘之‘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会期为6月3日至5日。自2020年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获批以来,武汉市持续加快推动农创中心和种都建设一体发展,使武汉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经过四年的建设,武汉农创中心已经聚集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其中院士团队13个,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16家,其科技力量雄厚。
在6月3日开幕的2024武汉种博会上,首次出现湖北种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台,湖北油菜、水稻、棉花种子单品量出口全国第一。其中湖北惠民农业科技公司的棉花种子,主要出口中亚,今年上半年出口了1300吨,占到全国43%,单品出口全国第一。目前在武汉市的涉农种子的院士团队13个,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16家、涉农科技型企业近800家,全市种业产业链产值达到850亿元,武汉市的“中国种谷”规模发展效应成效初显,正在奋力打造“产业、绿色、创新、富民之谷”的“中国科学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