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父亲毛主席于1976年去世之后,李敏便一直情绪不佳,没有出来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孔令华一个人的工资苦撑着,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后来母亲贺子珍去世,李敏整个人更是大受打击,一场大病之后,身体再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而且郁郁寡欢。

孔令华心疼妻子,想尽各种办法尝试帮助李敏走出阴影,但效果不明显。

孔令华很是焦急,无奈之下,他硬着头皮向中央反映了李敏常年赋闲在家没有工作的现状,希望组织上能够适当给予照顾,以此帮助李敏走出身心不佳的状态。

组织上对这个情况非常重视,经过商议,决定让对李敏的退休待遇进行调整。

作为伟人之女的李敏,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为什么晚年的生活过得如此艰难。

李敏与伟人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是一个倔强任性的女子,一次,因为与毛主席拌了两句嘴,于是执意要离开家去苏联看病,毛主席极力阻拦和挽留,但贺子珍却一意孤行,辗转去了苏联。

贺子珍走后,毛主席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但是他对女儿却非常的疼爱,竭尽全力去尽父亲的责任

而贺子珍到了苏联后,生活的并不如意,精神状态非常不好。

毛主席得知贺子珍的情况之后,心里也不好受,为了在精神上给贺子珍些安慰,他把不到四岁的女儿李敏送到苏联去陪伴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和母亲在苏联的生活很是不易,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有一次,贺子珍带着生病的李敏去医院看病,因为医生态度恶劣,发生了争吵,最后医生竟然把贺子珍当做精神病人,强行送进了精神病院。

直到1947年,经正在苏联的王稼祥四处奔走活动,才把贺子珍从精神病院救了出来。同年冬天,李敏和母亲贺子珍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李敏回国后,并没有直接回到中南海的家,而是跟随母亲贺子珍在东北定居了下来。

李敏见不到父亲,但是她却时刻都能感觉到父亲的存在,广播里、报纸上,还有课本中,都有毛主席的名字,李敏对被全国人民尊称为伟人的父亲越来越好奇,她朝思暮想的想见自己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与小姨贺怡说起此事时,小姨鼓励说:“既然想爸爸,那就给他写信啊!”于是在小姨的鼓励下,李敏给爸爸写了一封信。

当毛主席看了女儿李敏的信后,高兴极了,他准备给女儿回信时,觉得寄信的时间太长,于是给女儿发了封电报,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并希望女儿能来自己身边生活。

随后,毛主席又让贺怡来与贺子珍商量,想把李敏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起初贺子珍是不愿意让女儿离开自己的,但最终考虑到女儿的前途,她还是忍着不舍同意了让李敏到她父亲身边去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见到分别多年的女儿时,毛主席高兴极了,他一把女儿搂在怀里,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娇娇,我的娇娇,爸爸想死你了。

李敏的声音有些哽咽:“爸爸,爸爸,我终于见到爸爸了,我天天都在想爸爸。

这父女情深的情景,让在场的不少人都模糊了双眼。

毛主席非常疼爱李敏,但是这个疼爱也是有原则性的,并不会因为疼爱女儿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毛主席经常教育李敏,不要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就想搞特殊化。

正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所以一定要低调做人做事,永远都不能做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进入中学读书时,毛主席让工作人员带着她去报名,在填写学生入学登记表示,看着表格中需要填写家长的姓名,这位工作人员不知道该怎么填写,于是回去问毛主席,毛主席说,你带着孩子去报的名,家长那里就填你的名字好啦。

所以,整个中学期间,学校的师生们都不知道李敏的爸爸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李敏平时在家吃饭时都是和警卫战士们一起到大食堂吃饭,在学校时就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食堂吃饭,与主席父亲一起到小灶食堂去吃饭的机会是极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我国遇到了经济困难,粮食都不够吃,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

毛主席听李敏说在学校吃不饱,毛主席安慰女儿说:“困难很快就会过去,咱们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共渡难关,你说我毛泽东的女儿,更要起带头作用,要相信党.....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李敏饿的营养不良的样子很是心疼,有的偷偷给她点吃的,被主席知道后一顿批评。

但毛主席却缩减了自己的饭量,节省出些干粮留给周末回家的女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