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谁料,假期结束时,她却死活不回医院了,还咬着牙说:“哪怕开除我党籍,我也决不回去,除非抬我的尸体回去!”

没想到,前来接她回医院的人却对她肃然起敬。

刘亚玲参加高考时是1981年,那个时候医学算得上是最冷门的专业之一,但刘亚玲却铆足劲儿考入心仪已久的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毕业分配工作时,祖国边境的战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刘亚玲直接申请去了战地医院——云南文山67医院。

这天,刘亚玲拿着报到证,坐了很久的车,最终到了山脚下,车上不去,她准备下车走上去。

这个地方本是偏僻安静的地方,但此时哪怕隔了一座大山,刘亚玲都能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战场上的火炮轰响声。

等刘亚玲气喘吁吁终于到医院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愣住了,一个个担架被抬进去,上面躺着的士兵一看就知道伤的很重,所有人都忙进忙出,根本无人顾得上理会刘亚玲。

刘亚玲见此随手把报到证塞回去,然后卷起袖子就加入救人行列。

有个医生正摁着战士的伤口抽不开身,刘亚玲赶紧递上绷带,那名医生虽然不认识刘亚玲,但见刘亚玲这么专业,就抽空问上一句:“你是哪个科室的?”

刘亚玲也是手中不停,抽空隔空回了一句:“还不知道分到哪个科室,我今天来报到。”

那个医生愣了一下,随即笑笑,没再说什么。

一直到晚上,前方战役才结束,也没再往这里送伤员,医生们直起腰,白天问刘亚玲的那个医生走过来,亲自领着她办了手续。

后来刘亚玲才知道,这个两鬓斑白的医生是老军医了,之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还去过朝鲜战场。

犹记得当时这名身经百战的老军医肃然问刘亚玲:“这里直面战场,你怕不怕?”当时刘亚玲坚定的说:“不怕!”

刘亚玲确实不怕,在战地医院她一直忙着救死扶伤,不救治完最后一个伤兵就不休息,而且她还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伤兵因为伤的太重,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看着这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却因为不能及时救治而牺牲的英雄们,刘亚玲心中难过极了。

“伤兵送到咱医院一般是多久?”不太忙的时候,刘亚玲闷闷的问医院里的老同事。

老同事不明白刘亚玲为何这样问,但还是认真思考一下回道:“这个要看战线如何,如果拉的长的话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再远就会送去另一家战地医院,但最近也要半个小时才能送来。”

老同事的话让刘亚玲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士兵如果能够在受伤后立刻得到很好的救治,是不用牺牲的。

第四军医大学读书的时候,刘亚玲当时的老师就曾说:“在医院,时间就是生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分秒必争。”刘亚玲一直记在心里。

不久,刘亚玲趁着回家探亲的机会,拐到了前线,一到那里就开始没日没夜的救人,她深入战场,战争不停她不停。

好几次,子弹都从她头上飞过,还有几次炸弹直接在她身边炸开,更有一次,她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安置伤兵,一个燃烧弹飞过来,帐篷燃起熊熊大火,刘亚玲两次冲进去把伤兵推出来。

“当然有受伤,但能救人,我就觉得我这伤受得值。”当时战场上一个弹片飞进了刘亚玲身体,她硬是忍着救治伤员到最后战役结束,才昏倒在手术台上。

“我并不伟大,伟大的是那些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战士。”多年后,刘亚玲谈及经历时,十分淡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