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块面包,卖50万马克,我就不会在意一个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是不是魔鬼。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犹太人不顾民众的死活是罪有应得。那么一个面包50万马克或者说战前德国经济崩溃都怪犹太人是真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结论,二战德国经济崩溃都怪犹太人是不对的。战前德国的经济崩溃是多种因素下的共同作用,犹太人不过是纳粹为了平复民众不满而树立的一个全民公敌。战前德国经济崩溃,汉斯喝不上绿豆汤的罪魁祸首可以是犹太人,境外势力,美国人,苏联人,英国人,法国人,外星人,资本,麻瓜,燃烧军团。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具体的敌人就需要有人带领大家打败敌人重新过上美好的生活。至于今天重金研发出三号坦克,明天举国之力造一艘俾斯曼号战列舰那都是为了对抗犹太人的无奈举措。如果有人问这些花了多少钱那他就是精神犹太人。容克老爷们喝2000万马克一瓶的红酒,容克老爷们一家三代都在实权部门任职,这事谁提谁就是犹太人。那么问题来了说你是犹太人你就是犹太人可能吗?

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定义

首先说明,历史上犹太人不只是个民族概念还是个宗教概念,在纳粹创造性的用血统区分犹太人之前只有信仰犹太教的人才是犹太人。纳粹上台以后,对于犹太人的定义改为了血统,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犹太人和德国人之间通婚情况很普遍,混血人非常多。还有很多从祖父开始就改信基督教的人压根就没把自己当作犹太人,这部分人数量庞大且难以区分,最关键的是其中一部分人是重要的科学家,熟练技工,一战授勋老兵,甚至是纳粹党成员。

自己制定的法令不具备可执行性怎么办?那就细化法令。之后纳粹在《纽伦堡法案》的补充法令里创造了一套看似严谨的犹太人认定标准:

《纽伦堡法案》犹太人的认定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伦堡法案》犹太人的认定标准

首先纯犹太血统或四分之三犹太血统者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有3人及以上是犹太人,被认定为犹太人。
其次有二分之一犹太血统者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有2人为犹太人,如果此人1935年11月14日及之后成为犹太教徒或1935年11月4日及之后与犹太人存在婚姻关系或父母之一为犹太人,且父母在1935年9月17日及之后结婚者或父母之一为犹太人,本人在1936年7月31日之后出生者为犹太人,不符合上述情况且拥有二分之一犹太血统为一级混血儿。
再次有四分之一犹太血统者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人为犹太人为二级混血儿

最后犹太血统在四分之一以下者如祖父母,外祖父母辈都没有犹太人则不为犹太人。

说一句题外话,这事伏地魔也干了,一开始是纯血统巫师优先,掌权后变成了混血巫师也是好巫师当然你得是合作的混血巫师。

纽伦堡法案的补充法令看似解决犹太人的定义问题实则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元首在意的是什么人是犹太人吗?元首在意的是有用的人怎么才能不是犹太人。随后获得元首颁发的日耳曼血统证书的人将不被视为犹太人如欧洲著名的犹太富豪家族维特根斯坦因家族就花钱买到了这个证书。

维特根斯坦因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特根斯坦因家族

贵族富豪可以花钱证明自己不是犹太人,普通的中产阶级自然也有办法,当然和伏地魔一样前提是合作,比如德国空军元帅米尔契的父亲就是犹太人,在戈林的一同操作下,米尔契的母亲在法庭上说明米尔契是她出轨自己叔叔以后所生,这样米尔契自然就不是犹太人了。

德国空军元帅米尔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空军元帅米尔契

综上所述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定义是漏洞百出的,甚至把其中的犹太人三个字改为美国人都能达成一样的清除异己转移矛盾效果。最后基于此种规则说你是犹太人你就是犹太人这也绝不是一句玩笑话。

被刻意忽略的德国经济奇迹

被刻意忽略的德国经济奇迹

一战后德国内忧外患,外部被英美法等境外势力压迫,内部贪婪的犹太人控制了德国经济命脉,德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直到纳粹上台才拯救了德国经济。这种谣言之所以在网络上盛行是因为魏玛共和国所创造的德国经济奇迹被刻意忽略了。

1919年德军签署贡比涅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作为战败国,德国成为了战胜国分裂宰割的对象。在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上,英美法三国发生了巨大的分歧。作为宿敌,法国希望彻底击败德国,让德国不具备再对法兰西造成威胁的能力,所以主张严重处罚德国;而英国却坚持自己一贯的“大陆均势政策”,主张不要过度削弱德国,以免法国一家独大成为欧陆霸主;美国希望可以扶持德国,让德国成为自己在西欧施加影响力的工具,也不主张过度削弱德国。同时,英美还担心俄国赤色革命蔓延,希望不要过度削弱德国以免德国苏化。在战后怎么处理德国这个问题是,英法美之间上存在严重分歧的。

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马上就注意到了战胜国之间的利益纠纷 想办法利用英法美之间的隔阂来减少德国应该付出的赔偿。当时德国的外交部长西蒙斯就曾直言:“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与我们达成协议。”

巴黎和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黎和会现场

1921年4月29日,经过长达数个月的激烈讨论后,赔款委员会最终确认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66年内付清,从1921年5月1日开始,每年必须赔偿20亿马克,5月31日前必须先付清10亿金马克。5月5日,法国递给德国最后通牒,如果德国不同意支付赔款,将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法国的要求传回德国,德国国内一片哗然,弗伦巴赫内阁的下台,新的维尔特内阁上台之后被迫接受了法国的条件。但在赔完第一笔10亿马克之后,德国财政便陷入了危机。1921年8月,德国政府在所有税款中尽力筹措才只筹到了1亿金马克,于是德国便要求延期支付赔款,并利用协约国担心德国苏化的心理,德国成功地将赔款日期延后到1922年。可到了1922年,德国的经济情况每况愈下,财政出现巨大赤字,不得已维尔特政府再次要求赔款委员会将支付赔款的日期延期到1924年底。

192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赔款委员会会议上,法国指责德国是在故意制造借口拖延赔款,声明“除非德国将鲁尔地区的煤矿和森林开采权交给协约国,并且允许协约国没收德国关税和税收”作为抵押,否则法国绝不同意延期支付赔款。11月,因为无法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走投无路的维尔特政府下台,新上台的维尔海姆·古诺总统公开抵制赔款。

1923年1月11日,法国伙同比利时一起进军鲁尔,一起占领了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园区。法、比军队的威胁行动,无疑给德国本就无比糟糕的政治局势火上浇油。1月13日,德国政府发出声明,宣布停止向法、比付款和供货,并号召居民对占领当局进行抵抗,企业停工,损失由国家赔偿,失业工人由国家救济。鲁尔区是德国的重工业区,鲁尔区的占领,让德国损失了75%的煤炭产量还有77%的生铁产量、85%的钢产量,同时德国政府还要负责补偿鲁尔资本家因进行消极抵抗所受的损失,脆弱的德国经济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德国政府被迫大量发行纸币。

鲁尔区法国占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尔区法国占领军

同战前相比,德国的货币在1923年末增发了751.2亿倍,而马克的购买力则跌为原来的1662亿分之一。这也是片头希特勒说50万马克一个面包的原因,然而解决这一切的办法并不是迫害犹太人,解决这一切的人也并非希特勒。德国的消极抵抗策略,让法国没能从鲁尔地区得到多少煤炭,还付出了巨额的占领费,国内的财政和货币也都爆发了危机。

1923年11月协约国赔款委员会增设两个专家委员会,第一委员会负责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马克的方法 ,第二委员会则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

查尔斯·盖茨·道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尔斯·盖茨·道斯

1924年1月14日专家委员会在伦敦召开,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查尔斯·盖茨·道斯主持,在1921年4月9日道威斯向赔款委员会提高报告书,即道威斯计划。该计划规定,设立拥有4亿金马克资本的“兑换银行”,用以负责发行新币和收回业已丧失信用的旧币。暂不规定赔款的总额和年限,只规定前五年的具体赔款额,从1924到1925年度为10亿金马克,以后逐年增加。同时该计划还规定德国赔款的来源:50%来自德国政府预算中的关税和日用品间接税收入,26.4%来自铁路公司的国有红利收入,12% 来自工业公司的国有红利收入,11. 6%来自运输税收。作为支付赔款的条件,德国可从美、英等国获取八亿马克的贷款,以来稳定通货及偿付赔款。

作为德国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法、比两国军队从鲁尔区撤军。随后,德国和法国相继表示接受道威斯计划。依照道威斯计划,德国在美国帮助下以1新马克等于10亿旧马克的比率发行新币,重新稳定了国内货币,马克的购买力开始恢复。1925年8月25日,在德国支付赔款的前提下,法、比军队撤出了鲁尔区,德国重新收回了鲁尔区。

鲁尔区的失而复得加上德国本身未毁于战争的工业实力,美、英等国的资本家都注意到了在德国投资可以得到的巨额回报,贷款和投资不断的进入德国,讽刺的是期间投资德国的英美企业当中有不少是犹太人的企业。

到了1929年,德国从外界得到的投资就已经达到了320亿马克,大批的外国贷款解决了德国经济恢复中的资金问题,凭借着这笔资金,德国大规模更新老旧的工业设备,淘汰落后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福特化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上升了40%。到了1929年,德国的电力、煤炭、钢铁、机器制造、汽车、纺织等工业部门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国民收入比1913年增长70.1%,达到790亿金马克,黄金储备也超过了一战战前的一倍,达到22.58亿金马克,德国生产的工业品占整个欧洲的1/3、 电力产能占到了全部欧洲的1/3、钢铁产量则占2/5,化学产品占1/2、机器制造业占近2/3。可以看到一战后德国经济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的崩溃,但在英美等国的帮助(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魏玛共和国于1929年就已经挽救了德国的经济。

福特化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特化生产

不如说燃烧军团才是德国经济崩溃的罪魁祸首

不如说燃烧军团才是德国经济崩溃的罪魁祸首

燃烧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烧军团

1929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英美资本回流,魏玛共和国时期建立的极度依赖外资的德国经济迅速崩溃。到1930年9月德国失业人口从132万激增到300万,被迫卖出土地4138起。

1931年又爆发货币信用危机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1932年德国工业总产值与危机前最高点下降百分之40.6%。正当普通民众在贫困线上挣扎时,德国垄断资本却通过种种渠道,弥补了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几年内政府给垄断资产阶级的补助金总计在60亿马克以上,政府运用增加关税,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控制旧有市场;向外扩大倾销,抢占新的销售市场等办法,拯救摇摇欲坠,处于困境中的企业。

虽然也有大中企业破产,但整个企业的资本额却增加了。1927年全国有大小股份公司11,966个,到1932年减少到9,634个,即减少19.5%,而同时股份资本总额却从2,154,200万增加到2,226,400万马克,即增加3.3%,平均每个公司的资本从1,800,200马克增加到2,311,000马克。

比如于1925年成立的德国化学工业大康采恩法本化学工业公司,1930年时控制了德国的全部颜料生产、几乎全部的炸药、90%的矿物酸、约3/4的合成氨、40%的制药业和30%的人造丝。垄断德国黑色冶金工业的大垄断之一的钢托拉斯,1926年拥有资产45亿马克,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银行集团的资产计算在一起共有66亿马克,1933年时,它以“改组”为名合并了20家康采恩控制的600家企业,使资产增到约110亿马克。

掌握德国民生命脉的些垄断公司并非犹太人控股反而是希特勒的坚定拥护者,康采恩法本化学工业甚至还利用其与党卫队的特殊关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建立工厂压榨犹太人的免费劳动力。

另外在经济危机中德国政府借口对经济的“调节”大肆收购企业股份1929—1933年购买的各种公司的股票有:钢铁托拉斯12,500万马克的股票,德意志银行35%的股票,德莱斯顿银行91%的股票,私人商业银行78%的股票,萨克森全德信贷公司70%的股票,北德信贷银行66%的股票,“汉堡美洲轮船公司”和“北德劳合”大航运垄断组织的相当大一部分股票等。另外国家参与的企业1933年时达到115家。国家、州和地方拥有的各类企业的资产1929年时达到500—530亿帝国马克。国家经营企业的规模扩大,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为垄断组织广泛利用国家机器来保证垄断高额利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提供了条件。截至1932年德国国家在各领域资本占比为:银行和金融公司17.4%,水煤气电力35.3%,运输业42.5%。

以上可知在1929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德国大部分企业都被垄断大企业,容克贵族,国家资本所控制,德国在此期间的经济崩溃,德国民众的贫困,汉斯喝不上绿豆汤真是由犹太人造成的吗?还是因为容克贵族掌握军队,垄断大企业不仅是纳粹成功夺权功臣还和国家资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惹不起。只能凭空创造出一个符合纳粹思想的,其中大多数人不会反抗的,且有助于排除异己的“犹太人”概念来当作人民的敌人转移人民的视线?那要这么说这个所谓的“犹太人”换一个称呼叫做“燃烧军团”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