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红军刚刚起步,遭遇挫折,历经曲折,不仅面对敌人军队重重“围剿”,英雄的领导集体怀着“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解放全中国”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多次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拨开迷雾,冲破黑暗,照亮前进的道路,特别是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最广袤的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到处呈现出一派“分田分地真忙”的革命景象,从此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革命的全面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又一支英雄红军部队,展开了血火交织的漫漫西征,历经几多悲壮,几多慷慨,几多豪迈!这支两万多人的红军队伍,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入千里河西走廓,遭到盘踞在这一带的反动军阀马步芳的围追堵截,数倍于红军之敌汹涌的骑兵,卷起滚滚黄尘,千军万马,踏开数十道路口,直奔红军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英勇红军西路军将士忍受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殊死搏斗,顽强击退了一次次进攻,历时197天,经血战古浪、喋血高台、大战倪家营子、血洒梨园口,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写下红军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的一页。正如后人在诗中写的,风潇潇马嘶嘶穿越大漠,天苍苍地茫茫跃过戈壁,路迢迢敌突突意志如钢,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这支队伍那便是红军西路军,更为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在西征过程中有四名红军军级干部,即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红九军军长军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壮烈牺牲,更让后人愤慨不已的是,杀害这四名红军高级将领的,是同一名刽子手,其人的名字叫马呈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马家军除了队伍中的骨干有亲属关系外,还都掌握着锁定技的“马术”,即他的骑兵十分厉害,骑兵,顾名思义是骑马作战军队,上世纪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战争的形态是尚处于冷兵器和热兵器的交替阶段,而马步芳统治的河西走廊是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狭长地带,具体来说,它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属于甘肃省西北部,这个地区地势平坦辽阔,战争年代适应于骑兵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漫长的古代战争史上,骑兵曾经是陆战霸主,想当年,我国北方的一些本是游牧民族的蒙古和满清,均是因拥有铁骑征服世界,甚至击溃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横扫欧亚大陆,成为独霸一方的霸主。原因是他们的骑兵速度快、突击能力强,.机动性非常好,快速迂回包抄,实现对敌军的分割包围,追击对手的速度非常快,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这些当兵的从小就生活在骑马打猎的环境,体魄健壮,矫捷灵便,进退周旋,擅长骑射,敢于"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形成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步芳麾下有两大主力:即骑兵第5军和骑兵第82军,这两支骑兵就是1936年在河西走廊残杀红军西路军的刽子手,欠下了我红军累累血债。其中骑82军的中将军长便是马步芳的独子马继援,别看他年纪不大,16岁就封为上校副团长,二十岁就成为少将副军长,23岁授予中将军。马继援继承他父亲的衣钵,重点与我军作对,著名的战役便是在解放战争时的所谓“子午岭大捷”,被人吹嘘为马家军的第一悍将,他利用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分兵沿小路向子午岭快速迂回,与右翼部队形成钳形攻势。并将陇东地区的我军压迫到子午岭山区,稳定了陇东局势,对该地区的战局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如此小胜对于西北的整体战局而言,却显得微不足道。根本扭转不了战局的走向,最后连同他的部队走上了灭亡之路。而另一支骑5军的中将军长,便是今天要重点介绍的马呈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呈祥,1913年出生于甘肃临夏,他的母亲是马步芳的大姐,所以他是马步芳的亲外甥,当年,马步芳的父亲马麒当上了地方的土霸王,为了强化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把青海建设成马家的大本营,便开办了一所青海军官教导团,主要是培养马家子弟,所以,其家族出了众多的军队骨干。其中,马呈祥便就读于此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马步芳的部队。马步芳把马呈祥也是当亲儿子一样对待,没用两年功夫就让他当上营长,那时候马呈祥也才二十岁出头,然后在马步芳的关系运作下,马呈祥获得黄埔军校十一期的文凭,为镀一一层金的他当上更大的官职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呈祥无论是读书或者在部队期间,与马氏家族的纨绔子弟聚集一起玩赌冶游,练武打拳,驰马施枪,围猎于深林旷野,练就了一副强壮的体质和过硬的枪法,同时他还深谙为官之道,有胆识,多心机,能言善辩,处事恶计多端,心地狠毒,同时,又靠着与马家军头目的层铁的关系,很快就成为马家军的核心骨干,成为马家军主力团手枪团的团长。马呈祥之所以能小小年纪成为中将军长,除了跟马步芳这层关系外,与他参与“围剿”红军西路军的冷血也分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10月25日,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5军、9军和30军计2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遵照上级的命令从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相继到达景泰一条山一带集结,这支队伍被命名为西路军,随即,此支军队前卫部队红三十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迅速控制了景泰的吴家川、一条山大部分村寨,继而进占锁罕堡、打拉牌、雷家峡、镇虏堡等地,并成立了抗日促进会,打开了北进宁夏的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我英勇的红军这次西进,意在链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打通新疆到苏联的一条西北通道,策应河东主力安全,行动之前一再致电马步芳:马总指挥均鉴:红军北上,其目的是为了抗击日寇,绝不愿骨肉相残。所以,红军绝不侵犯贵军防地,就彼此相遇,贵军只要战斗中枪口高抬,红军也绝不认真还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凶悍残暴、嗜血成性、兽性大发,心狠手毒的马家军头目马步芳,极端仇视红军等进步力量,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仗着自己所谓势不可挡的骑兵,穷凶极恶向我经此处而过的红军部队一路追杀,如疯狗一般撕咬,令西路军损失惨重,当时作为团长的马呈祥对我红军西路军犯下了滔天罪行,更是满手血腥,干过太过伤天害理、人神共愤的勾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话得说回来,马呈祥率领的这支马家军的骑兵部队,绝非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一来青海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人民以畜牧业为生,因此自小就会骑马,招的这些人编入军队首先都是以骑为生的天生的骑手。其次,他们的队伍中都有一套严格的培训体系,骑兵训练,他给各骑兵旅、团设置了专门的骑兵教练,对士兵进行系统训练,比如射击、骑术、刀术和战术,重点体现在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第三、从数量上看,他们的部队可以做到人手一骑;第四、后勤补给充裕,不仅人的粮食到位,更重要的是马的给养到位,作战时对手下规定,饭可以不吃,马必须优先喂,每天必须要喂马料五斤以上,所以他们所骑的战马,个个膘肥体壮、行军极有耐力,冲击时极有压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红军战士吃惊的是,马家军的战马训练得相当听话,有时红军打了胜仗,缴获了马家军的马匹,本来我红军战士骑得好好的,谁知上了战场,听到马家军士兵打响口哨召唤时,马竟然拼命地往“马家军”的阵地狂奔,骑在上面的红军战士不论如何拉缰绳也没有用,最后还驮着跑到敌人阵地了。马家军对红军作战时一般都是发动千军万马式的集团式冲锋,本来红军都只是路过,既没有坚固工事,也没有强大的火力,往往敌人一冲锋便建制打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红军在空旷无依的戈壁滩上,无论是行军或突围,伤亡非常惨重。马呈祥参与的三次攻打红军行动,都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一共有四名军级将领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是古浪之战。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县域广阔,地貌多样,四季分明。南依祁连山,地势高峻,逶迤雄峨;中部绿洲平原,阡陌纵横,沃土连绵;北部沙漠,浩瀚无垠,沙浪波涌,山、川、沙平分秋色,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闻名遐迩。境内有古浪峡,山石突兀,地势险峻,素有“金关银锁”之称,1936年11月,我英雄的红九军攻打古浪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浪被红军占领后,马步芳极为震惊,急令马呈祥等古浪进攻,并必须夺回古浪,顿时,数倍之敌汹涌的骑兵,卷起滚滚黄尘,千军万马,踏开数十道路口,直奔古浪县城,将红军团团围住,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双方拼死搏斗,反复冲击,展开拉锯战。马呈祥依仗人多,红军借助地形地物,一攻一守,极为惨烈。我英勇的红军将士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殊死搏斗,随后在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狙击战、古浪城争夺战中,数千红军将士血染疆场,壮烈牺牲,长眠于斯。这一天九军参谋长陈伯稚在战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利的红九军在军政委陈海松、军长孙玉清率领下,只得紧急撤退,幸好在马家军有一个弱点,缺乏夜间训练,不打夜战,西路军就利用马家军这个特点,总是在黑夜转移,白天进入堡寨据守。然而,马呈祥部对红军的退却,凭借骑兵优势,对红军尾随穷追,像狗一样叼住不放,红军虽日夜行军,疲劳奔走,走在前面,由于其速度快,往往红军走半天他们一个小时便追上了,接着人叫马鸣,呼啸着向我军阵地席卷而来,一旦阵型被冲垮,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了。就在后来的转移过程中,红9军政委陈海松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殊死搏斗,顽强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九军政委陈海松,湖北大悟李陈洼(原为河南罗山)人,参加黄麻起义后成为一名红军战士,由于读了点书,作战勇敢在红军大家庭中他成长很快,历任勤务员、通信员、宣传队长,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数次反围剿作战中他脱颖而出,屡立战功,短短几年功夫就由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职务上,晋升为师政委、军政委,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军级干部,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军政委陈海松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九军参谋长陈伯稚,湖北黄安(今红安)桃花区黄土坡人,他8岁入私塾,读过县立高小上学。由于他刻苦攻读,品学兼优,成为乡里的“三才子”之一。但因家境贫寒,陈伯稚高小毕业后就到县城里一家商行当了学徒。十几岁的他便当了红军,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时因作战勇敢升为连长,他率领全连战士参加了著名的黄安战役,具体负责的是阻截敌人援兵的任务,当时,敌人援兵为解救被红军围困在黄安城内的一支主力部队,多次向陈伯稚坚守的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他指挥全连以“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决心,与敌人激战四天,打得敌人尸横遍野,狼狈逃窜。为最后夺取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很快晋升为团级、师级,红军西征时又提拔为军参谋长,他是红军年轻的军级干部,牺牲时年仅2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是高台之战。1937年1月1日拂晓,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3000多人攻占高台,在这里一边整休部队,一边开展宣传活动,此时,一路尾追西路军的马呈祥等部,向驻守在高台城的红5军发动猛烈围攻。高台城其实就是一个大土围子,城墙也是土筑的,高不到两丈,上面很窄,不容易隐蔽,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虽然奋勇还击,但自身伤亡严重,军长董振堂分析不利形势,准备率部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因收编的民团叛变,开城门接应,使马家军部突入城内。红5军与其展开逐街逐屋的争夺。军长董振堂面对外无援军、内无弹药的绝境,率部苦守数日,顽强击退了一次次进攻,最后枪弹耗尽,开始展开肉搏,红军用刺刀、砖瓦与敌拼搏,他们却仗骑兵的优势,一次次轮番进攻,红军战士依托城内建筑,逐街逐屋地与敌人展开巷战,城内到处是惊心动魄的浴血拼搏,激战至最后,终因力量对比悬殊,高台失守,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门任杨克明和守城的3000余红军将士,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我们就是流尽最后一滴血,全部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河北新河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9期炮科,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中原大战之后其部改编为26路军,担任旅长的他所部被派到江西“围剿”红军,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26路军1.7万余名官兵在宁都举行起义,部队被编为红5军团,他担任军团长,参加多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长征时会师后编为西路军,他担任红五军军长。他的高台牺牲时年仅4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出生于四川涪陵县(现属长寿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入省立涪陵中学读书,受“五四”运动和《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及社会革命活动,后加入先进组织,他善于发动群众,依靠大家做工作,曾在四川各地开展兵运和民运工作。红军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时,他领导川东游击队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作战作出了突出贡献,被任命为军政委,长征后调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振堂、陈海松、杨克明、陈伯稚四位优秀的红军军级将领,用生命和鲜血在红军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他们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精神,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写就了超越时空的巍峨丰碑!然而,一路围攻追杀红军西路军,如疯狗一般撕咬,令西路军损失惨重,可谓是双手沾满红军将士的血腥,为此立了功的马呈祥,却封了陆军中将军衔,成为骑五军的军长,一时风光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蛮和黑暗或许能逞凶于一时,但最终还是敌不过正义、进步与光明。到了解放战争期间,在我军嘹亮的冲锋号中,马家军主力骑82军在我摧枯拉朽的强大炮火下迅速土崩瓦解,马家军最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饱受马步芳父子摧残的西北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但马呈祥的骑5军因驻在新疆尚苟延残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一阶段,新疆省主席、警备总司令、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拥护和平民主的陶峙岳将军,正酝酿新疆和平解放,而自知罪孽深重的马呈祥,认为自己无可饶恕,表示坚决反对陶将军的和平起义,还磨刀霍霍准备与军决一死战。当时,按照有些人的逻辑,率部起义的陶峙岳将军,完全可以将这名双手沾满红军四名军级将领鲜血的刽子手绳之以法,作为起义的见面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陶峙岳将军没有这么做,他亲自找到马呈祥进行协商,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解除他对我军有血海深仇的顾虑,只要他放弃与我军作对,便可以给予重金,并礼送出境,办好护照,确保安全。同时,其家人亲属亦开始对其施压:“老蒋八百万军队都挡不住人家,一走了之,你们凭这几条破枪几个鸟人几匹烂马就想打赢,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你提前一步行动可能得到好处,倘若一旦开打,败军之将有谈判的筹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权衡利弊之后,作为马家军的主要打手马呈祥,终于决定交出兵权,所部改编为22兵团骑7师。而陶峙岳并没有吃言,他将他的房屋、小汽车等一切动产不动产甚至囤积的布匹茶叶等商品,全部作价收购,折付黄金六百余两,并从从库中全额付马呈祥,并指示外交特派员公署给他们办理了护照,安排了护送车队,让他休面地离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峙岳将军礼送马呈祥离疆这一事件,在以后的日子里的确被一些人所误解,他自己在回忆录中说:这样做,避免了双方军队的流血牺牲,避免了各民族之间的纷争乃至屠杀、分裂,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况且他也清楚当时马家军骑5军在新疆的分量的确不可小觑。后来,王震上将也为陶峙岳正名,他礼送给马呈祥是应该的,高明的,顾全大局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为了和平事业可以不计前嫌,因此,陶峙岳将军也被后人称誉为“和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