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曲唐人杜甫的《蜀相》唱罢,开讲今天的国学成语故事。

读过《三国演义》刘备白帝城托孤章节的朋友可能有注意到肝脑涂地这个成语,说的是刘备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后又急又气,在白帝城病危。此时,蜀汉精锐尽失、蜀地民心未附,铁哥们关张早亡,能够托付辅佐太子刘禅的只剩下了自己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再有二心,蜀汉江山分分钟易手他人,所以刘备才想出了托孤之计,“迫使”孔明叩头出血发誓一心一意辅佐刘禅,绝无二心。

随后,刘备又让三个儿子“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孔明很感动说:“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肝脑涂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死亡时的惨状。二是指人竭尽忠诚,不惜牺牲。我们现在大多用后面的意思。

该成语的出处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敬本姓娄,刘邦赐姓刘

刘敬是齐国人,公元前202年他到陇西戍守边塞,途经洛阳。其时刘邦正想在此建都。刘敬动了小心思,找到老乡虞将军要求拜见刘邦,说要汇报国家大事。

虞将军见他穿着羊皮袄,就找了一个质量上等的好衣服要他换上,刘敬拒绝了。刘敬这招很对刘邦心思,刘邦特地赐他饭食,并亲自陪同。

等了一会,刘邦问刘敬为什么前来。刘敬问道:“陛下建都洛阳,是不是想和周朝比一下兴隆?”刘邦点头。

刘敬说:“陛下取得天下和周朝不同。周从后稷开始,行善积德十几代,民心归附,才有八百诸侯不期而至助武王伐纣。而后来周室衰弱,再无法控制天下,这是因为天下大势变了。陛下您从沛县起事,召集士卒三千人投入战斗,竟然席卷蜀、汉,平定三秦,最后与项羽争霸天下。其间,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的老百姓肝脑涂地,父子尸骨暴露野外,悲惨哭声不绝于耳,这种情况下和周朝的成康之世相比,我觉得很难”。

刘敬进一步指出,秦地被山带河,有膏腴之地和百万之众,如果有人造反,也可以进退自如,这就像掐住了天下咽喉而打击它的后背。所以应该建都秦地。

刘邦犹豫未决,群臣也意见不一。关键时刻,留侯张良“投票”支持刘敬,刘邦当天就乘车西行向关中进发。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八水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

刘邦说:“最初建议我定都秦地的是娄敬,娄就是刘啊。”于是赐娄敬姓刘,官拜郎中,号奉春君。

除了升官发财,最关键的是刘敬不用去边疆吃沙子了,而且那时候匈奴人很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敬成了阶下囚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两年后刘邦遇到了大麻烦,刘敬为此坐了牢。

话说前200年,韩王信叛变,刘邦御驾亲征。韩王信自觉不是对手,勾结匈奴共同抗汉。刘邦勃然大怒,决定对匈奴发起致命攻击。但谨慎起见,刘邦派出多批使者出使匈奴,想暗地里摸清底细。

狡猾的匈奴人把精兵强将和健硕的牛马全部隐藏起来,只让老弱病残出现。前去“友好访问”的汉朝使者去了十多批次,回来后都说可以攻打匈奴。

刘邦还是不放心,又派刘敬前去。刘敬回来说:“两国交兵,本应该展示自己兵强马壮,但匈奴军营里全是老弱病残,我觉得这是他们故意示弱,诱使我们进兵,建议不要发起攻击。”

而此时汉军已经过了句注山,二十万大军正迅速集结而来。刘邦不高兴了,破口大骂:“你这齐国孬种(齐虏),靠口舌捞了个官做,现在敢胡言乱语阻挡我大军前进。”当即下令把刘敬带上镣铐就地羁押,等大军得胜后再收拾他。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邦被匈奴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陈平出妙计才侥幸脱身。

经过这次惊吓,刘邦对匈奴人怕得要死。回到广武县就赦免了刘敬,封关内侯,赐二千户。而说匈奴可以打那十几批倒霉蛋全丢了脑袋。

刘敬的脑袋保住了,但刘邦的脑袋还疼得厉害,因为匈奴人不时侵扰北部边境,让刘邦坐卧不宁。

刘邦问计于刘敬,刘敬分析说现在天下初定,国力尚弱,很难武力征服匈奴。匈奴单于冒顿杀父自立,娶父亲的姬妾为妻,这种野蛮人用仁义道德也无法说服,不如采用和亲方式,并用财物收买安抚他们。

这就是汉朝和亲政策的由来。除此之外,刘邦还采纳了刘敬的建议,把齐、楚、赵、魏、韩等地的贵族后裔和豪门名家等10多万人迁到了关中地区,巩固了中央权力而削弱了地方势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之所以雄霸天下,开创汉室江山几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国学经典欣赏:

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武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