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在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前馆长埃克·施密特(Eike Schmidt)目前正在竞选佛罗伦萨市长。

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真是个马戏团”开始展出,该展览灵感源自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创作理念与形式;建筑设计师萨洋(Jim Spear)带来了新书《安居长城:我的记忆,设计与梦想》,分享他与中国乡村共成长的故事。

在杭州的元白展厅,有艺术家周雷的雕塑、绘画创作;在北京,艺术家刘墨呈现了其最新的书画小品创作;在成都,双胞胎艺术家哈斯兄弟则呈现了他们的温暖童真世界。

意大利|乌菲齐前馆长埃克·施密特

从艺术到政治,竞选佛罗伦萨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菲齐前馆长埃克·施密特

乌菲齐美术馆前馆长埃克·施密特(Eike Schmidt)目前正在竞选佛罗伦萨市长,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文化影响力获胜。

施密特出生于德国,去年11月成为意大利公民,因此有资格参选。施密特是第一个管理佛罗伦萨历史悠久的乌菲齐美术馆的外国人,现在他正试图成为第一个管理佛罗伦萨的外国人。

施密特说:“整个佛罗伦萨都是我的自然栖息地,多年来一直如此。我现在的想法与其说是成为一名政治家,不如说是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他希望将自己在乌菲齐时收获的“想法和经验”带入佛罗伦萨,做得与佛罗伦萨过去几十年来的职业政客截然不同。他的竞选口号“Firenze Magnifica”,即“宏伟的佛罗伦萨”,以此表明佛罗伦萨将重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过去,佛罗伦萨是著名的艺术和知识中心,而施密特说,作为市长,他将致力于恢复佛罗伦萨的辉煌。

施密特是右翼政党联盟支持的候选人,他的盟友们希望施密特的文化身份能扩大他的号召力,结束佛罗伦萨数十年的中左翼统治。而施密特更愿意说自己是一名草根候选人,原本没有政治野心,直到在乌菲兹美术馆工作期间,人们开始在街上拦住他,劝他竞选市长。他试图淡化自己与强硬右派的联系,指出自己是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的。他没有选择政治派别,而是称自己为“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菲齐美术馆

一些市民表示,如今佛罗伦萨真正面临危险的是城市社会结构。因为住房匮乏,且价格昂贵,居民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施密特说,他希望让游客走出市中心,去佛罗伦萨鲜为人知的地区游览。他还希望要更好地发展城市公园。同时,他还强调了关闭快餐店,转而供应传统美食,以及寻找城市有轨电车的替代品,因为有轨电车的持续建设正在堵塞交通。

根据意大利市政选举法,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 50% 的选票,将举行第二轮选举,很可能是中左翼民主党的萨拉·富纳罗(Sara Funaro)对阵施密特。

如果施密特的政治野心落空,他其实还有一份工作要做——他现在正在担任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博物馆的馆长。不过,那不勒斯的立法者们并不看好他,有人认为施密特的决定“冒犯了文化、那不勒斯和坎帕尼亚”。一些当地学者则敦促施密特辞去博物馆的职务。(编译/陆林汉)

上海|与艺术家考尔德跨时空相遇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真是个马戏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个马戏团”,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6月7日,工坊式装置展“真是个马戏团”在经由法国、瑞士、西班牙等地巡回后,来到上海西岸美术馆。

展览灵感源自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创作理念与形式,他于1926年打造了复杂又具独特性的《考尔德的马戏团》,用金属丝、皮革、布料等多种材料还原了一个可以装进皮箱里随身携带的马戏团,并通过亲手操控其中各个元素的运动,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表演,这也造就了他著名动态雕塑的灵感雏形。

“真是个马戏团”延续其作品中的奇趣巧思,并将玩具与戏剧融合,通过游戏、装置实验、戏剧舞台等体验环节,搭建出一个工坊式的互动空间,邀请观众发挥属于新世代的视角与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个马戏团”,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自开馆以来相继推出多档互动装置展览,让大朋友和小朋友可以一起在展览“穿越”中感受比例倒置的世界。此次“真是个马戏团”由玩转平衡、空间绘画、马戏开场三个互动版块构成。展览为每一位踏入此空间的来访者赋予了三重身份——他们既是马戏团的观众,又是幕后的制作人,同时也是台前的出演者。在这种多元视角下,来访者得以全方位地探索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艺术之间的动态平衡。在鼓励亲身实践的同时,也在各个板块,对应主题涵盖了考尔德自述音频、纪录片与影片及手稿数字展示。展览将持续至12月1日,展览期间将推出多场快闪式工作坊。(文/黄松)

上海|建筑设计师萨洋

《安居长城:我的记忆,设计与梦想》新书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设计师萨洋

初夏,美国建筑设计师萨洋(Jim Spear)带着他的新书《安居长城:我的记忆,设计与梦想》来到上海,与读者们分享他与中国乡村共成长的故事。

《安居长城》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乡村建筑改造的作品集,更是萨洋“中国梦”的生动体现。自1981年首次踏上中国土地,到近40年的居住生活,再到近20年的乡村建筑改造实践,萨洋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北京北部,长城脚下的群山怀抱之中,有一个仅有1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站在村中抬头望去,逶迤的慕田峪长城近在咫尺,这里是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当来自美国的萨洋第一次来到慕田峪长城,他就想:要是能住在长城脚下,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但这个拥有500年历史的村落,由于人口老龄化,村子里不再有提供给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就连投资商到访,也只是拍照后就离开,没有任何的消费机会。

2005年,他决定辞掉工作,举家搬到了长城脚下,开启了20年在长城脚下慕田峪村的乡村建筑改造经历,展现了乡村建设的另一种可能。在乡村改造中,萨洋更注重老建筑结构的保护,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和便利设施,使改造后的建筑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居住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弃琉璃瓦厂改造而成的瓦厂酒店

老房子在萨洋的眼中,即使再破再旧,也依然有拯救的价值,而不应当被推倒重来。他先后设计改造了私人住宅、别墅、酒店、老校舍等多种不同建筑项目数十个,他设计的瓦厂酒店曾被授予首批中国乡村遗产酒店,曾获得Architizer 酒店及度假村国际设计奖。他的建筑设计也曾被《建筑文摘》《世界建筑》报道。他的改造作品不仅受到了居住者的喜爱,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居长城》

新书发布活动中,萨洋还分享了自己在改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他说,中国有70万个乡村,希望他的故事,能让更多中国乡村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而不是单纯的拆除与改建。让村民在留在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的同时,还能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文/徐明徽)

杭州|艺术家周雷

绘画与雕塑,寻找与传统的联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雷

6月8日,周雷艺术展“无间道上人”在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39号东信和创园31幢元白展厅展出,呈现了艺术家周雷的雕塑、绘画创作。

周雷,1962年3月生于江西南昌,1980年至198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他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数年,其后于九十年代初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师班,师从米开朗基罗•彼斯托列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 )教授,浸染于西方当代艺术创作的氛围中,他对西方当代艺术及其关于 “美”的诠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回国后周雷转而创作了一大批陶质和木质的雕塑作品。在造型上,这批作品明显流露出汉代木俑、陶俑和石刻艺术的遗韵。他说,“浙江省博物馆展出了一百多件汉代木雕,我连着看了两天,特别有感触。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觉得自己可以学一学,让这种传统的东西有一个传承,不能让它断了。”而汉韵在周雷作品中的凸显或许是周雷长期生活于西方之后的结果,是兴趣,是品味,是格调,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雷雕塑作品

周雷说,“起初是看到一些日本的东西,我一直认为日本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当你照了镜子之后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所以我开始回过来关注中国传统。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关注欧美到反观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在中国的传统中,很多事物跟毛笔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比如做木雕的时候,笔墨跟木头结合在一起就特别舒服。事实上古代很多东西都是写在木头上的,它们二者之间原本就存在一些关系。于是,我开始练习书法、使用毛笔,试图更深入地寻找自己跟传统的联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雷绘画作品

他既能写又能画,既能画又能塑。他的作品生动又坚实、意趣又厚重、华彩又朴素、高古又当代。在造型艺术领域他是个全才。他的作品无论风格、题材,内容和材质都是信手拈来不受困扰,他用生气勃勃,妙趣横生的作品为我们的时代注入了珍贵的活力。展览将展至6月23日。

北京|艺术家刘墨

呈现“神之所畅”诗书画小品

6月9日下午4点,由北京睿德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神之所畅”——刘墨诗书画小品展在睿德轩艺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共展出刘墨诗书画小品40余幅,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这也是作者在多年以来所思所想,加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笔墨理解和艺术上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刘墨是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代表著作有《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等。刘墨表示,诗书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画的灵魂。这次画展,一部分是作者自己对于传统文人画的认识,一部分是来自于对于自然山川的体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6月15日。

成都|哈斯兄弟

双胞胎艺术家呈现的温暖童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斯兄弟

哈斯兄弟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双胞胎艺术家兄弟,他们喜欢挑战艺术和设计边界,将作品赋予拟人化角色,探索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科幻、迷幻和色彩理论,展现出对于美学和形式主题的探索。他们的很多作品被永久收藏于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

6月8日至7月14日,哈斯兄弟的中国首次美术馆个展首展“月光(Clair de Lune)”登陆成都麓镇山顶广场的A4美术馆。本次展览“月光”与德彪西经典作品《月光》同名,将展示他们的四个系列“龙虾医生佐伊伯格’(Zoidberg)、“挂毯”(Tapestry)、“滴落的幽灵(DrippyGhosts)、“怪兽(Beast),共36件包含雕塑、镜子、挂毯在内使用丰富的材料和创作手法的作品。希望可以将观众们带入一个如梦似幻、温暖童真的世界,用温柔的月光治愈内心的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哈斯兄弟的作品跨越多个领域,涉及时尚、电影、音乐、艺术和设计等,他们的创作灵感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展览中将展出从黄铜、青铜、瓷器到高度技术的树脂和聚氨酯等多种材料制作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解读。(文/小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