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的一天,有人匿名向中纪委递交了一封检举信,直言时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的李宏塔,拥有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疑似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

一石惊起千层浪,一时间,整个中纪委上下都炸开了锅。因为李宏塔不单单官衔高、职权重,他还是革命先烈李大钊之孙,身份特殊。

此时正值反腐倡廉的关键时期,对于相关举报,中纪委自然高度重视,连忙展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李宏塔贪腐一事是真是假?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久居陋室,举报不实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中纪委直接派出专案小组,赶赴安徽进行秘密调查。

第一站直奔李宏塔的家。毕竟住所的情况,能直观反映生活条件、消费水平,很容易暴露破绽。

然而,到达目的地后,调查人员却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一栋单位分配的老式居民楼,墙面污迹斑斑,楼道昏暗潮湿,处处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而李宏塔的家更是一览无遗。55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两居室,一张餐桌就占据了客厅的三分之一,家具将房间挤得满满当当,显得十分狭小拥挤。

头顶一个老吊扇嘎吱嘎吱的转,桌椅板凳都明显开裂、老化,洁白漂亮的罩布下,沙发早已破损,露出层层海绵。

整个屋子非但与贪官污吏普遍标配的,富丽堂皇的豪宅相差悬殊;反倒简朴得有些配不上跟李宏塔“正厅级干部”的身份,完完全全称得上一间陋室。

而且,经过进一步调查,这些绝非是为了掩人耳目的作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对街坊邻里的暗中走访,调查组了解到,自1984年搬过来,李宏塔夫妇已经在此居住21年之久。

当初分房时,按照其职务职称,李宏塔本该分得八九十平米的大房子。但他坚持谦让,让其他同事都选完后,才“挑选”了这间只有55平米,还位于最西面——冬冷夏晒的房子。

这些年来,他曾5次主持单位建房、分房的工作。但无论有多么名正言顺,无论大家如何劝说,他始终将自己排除在外,把名额让给了那些家庭成员较多的同志。

哪怕2000年,厅里实在看不过眼,专门补给他一套新房子。李宏塔都选择留给儿子独住,自己和妻子仍然住在老房子里。

日常生活当中,李宏塔也是出了名的低调和蔼、清廉简朴。他拒绝了厅里安排的专用轿车,10多年如一日的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犹如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期间甚至骑坏了4辆自行车,一直到2003年才换成电动车。

他还将此当做体察民情民生的最佳途径,甘之如饴,真正做到了与民同甘共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一个人的好可以装一时,但装不了一世。面对显而易见的证据,和这么多民众的证词,那封举报信的答案,可谓一目了然——纯属空穴来风。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2月19日,李宏塔的父亲李葆华因病离世,享年96岁。

当时,源于其李大钊后代的特殊身份,大批记者争先赶来采访报道。其中有人特意打听过,李葆华留下了多少遗产。

对此,李宏塔淡然又坚定的回复:

“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

而这句话正是李家家风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先烈,中国完人

“他的思想的前进,他的行动的积极,他的为人的纯洁,他的对人的温厚,他的道德的高尚,他的革命情绪的热烈, 所有这些兼而有之,真可说是一时无两。”

这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在《忆守常》一文中,对李大钊的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大钊,1889年生,河北乐亭人。他出生前6个月,父亲便因病离世了,2岁时又失去母亲,从小与祖父李如珍相依为命。

身世本就孤苦凄凉,偏偏又撞上乱世。李大钊5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强占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1岁时,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家支离破碎,国风雨飘摇。凄苦的成长环境和沉重的民族灾难,深深刺痛了李大钊,他由此萌生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一方面,李大钊立志救国。他扛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积极领导革命,并率先确定社会主义道路。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

另一方面,李大钊乐善好施。他几乎没有什么物欲,生活简朴至极,但在做善事上却又慷慨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馆长期间,月薪就达到了120大洋。升职为教授,开始到其他学校兼职授课后,每月收入更是突破200大洋。

但李大钊却放弃了本该优渥富足的生活,每个月都会拿出80大洋用作共产党的革命经费,还经常资助贫困学生、接济落魄同志。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忍饥挨饿,也无法对弱者视若无睹。

以至于北大校长蔡元培,不得不亲自跟会计打招呼,让他们每月固定抽出一部分薪水,单独寄给其妻子赵纫兰,以免李大钊做善事过头,导致自家无米下锅。

正如张申府的另一句评价——“他应说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大钊满腔爱国热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带着与生俱来的强烈责任感。

他光明磊落,品德高尚,一心为人,舍身忘己,为革命事业、民族解放奋不顾身。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与敬仰。

只可惜树大招风,也正是因为强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作为共产党核心领袖的李大钊,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因叛徒出卖,李大钊及其妻女,以及80余名革命同志,惨遭奉系军阀张作霖抓捕。

历经20多日的酷刑折磨后,4月28日,伴随着“你们把我绞死,我的灵魂不死!革命不死!”的激昂呐喊,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年仅3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大钊

根据《晨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李大钊只留下一块银元的遗产,家里空空如也、异常萧条。

因为实在拿不出钱为丈夫操办葬礼,赵纫兰不得不寻求李大钊挚友们的帮助。大家一起筹钱,这才为其添置了一副体面的灵柩。

子肖其父,清正廉洁

当然,正如李宏塔所言,他们虽没得到任何物质上的遗产,但继承到的精神遗产,却堪称无价之宝。

李大钊被捕,李葆华还没满1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葆华

作为长子,他从小深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和思想熏陶,16岁便加入共青团,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确定了革命理想。

他始终将父亲视为榜样,铭记、遵循其教诲,一心报效祖国,为百姓做实事。而李大钊的悲壮牺牲,更让他一夜之间长大,决定彻底继承父亲的遗志——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

当时,组织上为了保护李葆华的安全,紧急将他送往日本留学。

不过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在东京就加入了共产党,还将除学习外的其余时间、精力,统统投入到革命工作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葆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葆华更是毅然决然抛下一切,第一时间赶回国。

他先后在上海、北平、河北多地,领导反日爱国斗争,27岁就成为了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北平市委书记。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则扎根在晋察冀边区,担任了省委书记、组织部长、党校校长等众多要职。为这块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凭借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显著功绩,李葆华备受中央重用。

新中国刚刚成立,他就被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后来升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

不仅如此,李葆华还担任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等职务。

他就如同一块金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他始终勤勤恳恳、矜矜业业,无论在何处都努力燃烧自我、发光发热。

直到73岁时,李葆华才因健康状况实在欠佳,不得已退居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葆华

从1931年5月入党,到1982年5月卸任,李葆华为党、为国、为民,不懈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

期间,他始终铭记着父亲的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时常将知足常乐挂在嘴边。

李葆华向来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尤其是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他明确表示“民众温饱难济、干部必须共苦”,几乎不允许餐桌上出现半点荤腥。

包括住房也是,自打1978年被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到北京定居后。李葆华一家在组织分配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27年之久。连家具也是银行当年有偿提供的,从未换过新。

以至于明明都进入千禧年的新时代了,李葆华家中却仍是满满的复古与年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葆华

除了生活简朴之外,李葆华的清廉也是出了名的。一次,有人趁他不在家,送来几包新疆特产葡萄干。彼时年纪尚小的李宏塔,直接拆开一袋吃了起来。

李葆华得知此事,立即认真严肃的教育李宏塔,告诉他为民服务是责任,决不能以此换取回报,哪怕是一针一线。随后便让家人把剩下的葡萄干,和一袋折现的钱,退还给了对方。

而如此公正廉明的作风,也让李葆华拥有了“李青天”的美誉。就连他去世后,中央领导特意送上的挽联都清楚写着:

“荣辱不惊,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后人典范。”
继承家风,爱民如子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有其父必有其子”。在祖父光辉事迹的影响,和父亲的严格教育之下,李宏塔自然也继承了李家的清廉家风。

尽管祖父李大钊是万人景仰的革命领袖,父亲李葆华是位高权重的政府官员。李宏塔却从未因此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或一心啃老,企图坐享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恰相反,李宏塔遵循父亲的教诲,一直低调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

他跟随时代洪流,16岁就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6315部队的一名小战士。退伍后进入合肥化工厂氯化车间工作。

没几年,他便凭借十足的干劲儿和突出能力,从一众底层工人中脱颖而出,争取到进入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系发配电专业学习的宝贵机会,随之升任技术员。

1978年,李宏塔以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为起点,正式步入政坛。并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坐到了安徽省民政厅厅长的位置。

作为主管社会相关事务的领导,李宏塔一直奉行着“将民众视为亲人”的准则。

他将工作重心放在视察基层上,深入了解民生民情。而且为确保真实性,最喜欢搞突然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宏塔会在不跟任何部门打招呼的情况下,轻装简行,去到各个偏远村庄,亲自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收入水平,确定救济粮、抚恤金等是否落实到位。

待全盘掌握相关情况后,再到乡、镇、县相关部门,听相应官员的汇报。从而确定他们的工作是否完善,乃至于是否存在有权谋私等贪腐问题,一举两得。

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患,地处淮河中游的安徽省也随之遭殃。

危机之下,李宏塔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他日夜不休的指导救灾工作,同时尽可能安抚民心,操劳得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身上还晒褪了皮。

显而易见,李大钊的铁血忠魂,李家的革命家风,也传承到了李宏塔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干部,怎可能干出举报信所说的,贪腐受贿之事呢?

2005年,中纪委调查结束后,特意撰写了一篇名为《在李大钊革命家风沐浴下》的文章,赞颂李家清廉勤俭的作风代代相传。

而在2021年,即李大钊创建共产党100周年之际,李宏塔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也是对他的认可与无上表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