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6月11日电在机器人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场看似不起眼的投资,却可能悄然间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科创板上市公司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尔达”或“公司”)6月8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公司已与镜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镜识科技”)签署投资协议,投资完成后占其总股份的19.8%。这一举措无疑为双方在人形机器人研发领域的深入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凯尔达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领军企业,为何选择与初创公司镜识科技牵手?这背后必有深刻的考量。而镜识科技作为新晋通用足式机器人公司,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够吸引凯尔达的青睐?能看明白其底层逻辑,或许就能看出凯尔达有希望厚积薄发、再创辉煌的底气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识科技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不妨与另一家机器人行业的明星企业宇树科技进行比较。宇树科技,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不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更在近期完成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B2轮融资,其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镜识科技虽年轻,但其技术实力却不容小觑。

镜识科技是一家初创通用足式机器人公司,公司由王宏涛教授和金永斌博士联合创立。王宏涛先生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执行主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及哈佛大学博士。金永斌先生是浙江大学博士,师从杨卫院士,于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从事高速足式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控制器设计、稳定性评估和软硬件优化。从镜识科技的创始团队来看,都是妥妥的学霸型创业人才。

据浙江大学官网介绍,王宏涛曾获第十五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17)、优秀青年基金(2013),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20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07)、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04)以及哈佛大学Award of Distinctionin Teaching(2007)。其一直致力于国家重大需求与基础研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

近年来,王洪涛重点推进力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2018年与杨卫院士共同创建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力学学科交叉融合,以引领力学学科发展。其首次提出柔性孪生机器人概念,倡导中国阿凡达计划,发展深度动力机器人软硬件。

值得一提的是,6月7日,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水博园区举行,王洪涛出任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就创新研究院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攻关要点和三年研究规划作出介绍。在成立仪式上,王宏涛教授提出了未来的使命愿景在于深度融合AI与机器人本体,让人形机器人具有超越人类的运动和操纵能力,基于已经相对成熟的机器人理性设计范式,依托完整的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工具链和机动机器人设计软件,计划在未来三年打造超越自然界动物运动能力的智能硬件产品。

据凯尔达公司公众号展示的视频,镜识科技创始团队已经实现了四足电驱机器人8m/s的奔跑速度。8m/s的奔跑速度是什么概念呢?提到四足机器人,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便是波士顿动力机器人。波士顿动力液压四足机器人WildCat保持了长达10余年的世界纪录为32km/h,即8.89m/s左右,仅仅略高于镜识科技团队已实现的8m/s的奔跑速度。而且按照镜识科技的发展规划,计划在2024-2025年期间推出三个系列的机器人产品,分别是A系列工业四足机器人阿波罗系列,P系列高机动四足机器人黑豹系列,以及I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英睿系列。其中,今年将推出的P系列黑豹四足机器人,将可实现10m/s(36km/h)的奔跑速度,该速度将打破波士顿WildCat长达10余年的世界纪录(32km/h)。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标志着四足机器人领域新纪元的开启,说明镜识科技团队拥有对机器人机构强度、通讯速率、计算能力等设计范式的深刻理解,也将为其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充裕、鲁棒的移动平台。

而其筹划的A系列工业四足机器人,可实现自重60Kg负载达到100Kg,设计指标对标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宇树科技B2工业四足机器人;I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可实现5m/s的运动速度,超越BD Atlas 2.5m/s(液压)以及Cassie 4m/s(电驱),并且其臂部动态性能可比肩羽毛球世界冠军挥拍速度,手部具有12-16个自由度,3-6HZ手指运动频率,满足演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能力,体现了类人的运动能力。在2024年聚焦形成系列化硬件平台后,公司还将在2025年实现基础智能体目标,训练三大系列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掌握复杂技能,实现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API三大系列产品的商业化落地;2026年,就将针对具体垂直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制造,医疗护理,物流运输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构建特定场景大语言模型,强化决策能力,实现虚拟仿真技能学习到现实世界应用落地。

从镜识科技雄心勃勃的产品矩阵可以看出,该创始团队确实拥有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领先的技术攻关能力和顶尖的人才、技术储备,有望跻身人形机器人赛道成为国际龙头企业。如果发展顺利,又一颗通用人形机器人明星将冉冉升起。

 战略合作、强强联合

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凯尔达深耕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多年,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及高端工业焊接技术,是业内为数不多同时掌握高端焊接电源和控制器两大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工业焊接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数据显示,近2年,受益于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掌握与成熟,凯尔达自产机器人销售不断放量,2023年其自产机器人销量相较2022年增长了108.55%,2024年一季度,公司工业机器人出货1,266台,同比增长80.34%,其中自产机器人增长率高达159.36%,有望在今年成为国内自产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

如此看来,凯尔达此番选择战略投资镜识科技的原因便不难看出了。一方面,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拥有相当的积淀,另一方面,公司也要面向未来,发力人形机器人领域,而这恰好是镜识科技所擅长的。

凯尔达表示,本次投资是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旨在将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驱动等核心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等环节。前期公司已与王宏涛教授团队合作申报了工信部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任务之电机驱动器项目,本次通过与镜识科技的战略投资,凯尔达将进一步提升在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拓宽机器人产业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凯尔达对本次合作评价颇高,并且寄予厚望。

有分析人士指出,通用人形机器人目前作为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热点,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就企业发展阶段和路径来看,上市公司和初创公司是各显神通,初创公司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具有自主灵活性,更容易较迅捷地产生新技术方案,但在产业化和商业化方面往往存在短板,经验不足;相较初创企业,上市公司具有资本优势,供应链优势,在产业化方面通常也拥有成熟经验。本次凯尔达投资镜识科技,二者强强联合,镜识科技可以带来领先的人形机器人设计理念、思路和方案,以及后续具身智能方面的持续迭代创新。而凯尔达将与镜识科技开展全面合作,包括机器人一体化关节,电机、驱动器、传感器、减速机、机械部件、电气部件及整机等,而不是一投了之。由此可见,凯尔达和镜识科技之间就是难得的双方均具有技术基因、协同性强且能彼此赋能的合作典范,对双方发展都是加分项,更有利于实现双赢的局面。

“凯尔达此次战略投资镜子识科技,可谓下了一手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