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佳,那么为何在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被圈禁之后,康熙会忽略了最年长的胤祉而选择了雍正呢?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胤祉自己的问题,雍正继位之后曾给胤祉亲笔写过一封书信,在书信中雍正一句话就点透了胤祉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的手段,所以雍正最后才会狠心把三哥胤祉圈禁至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世无争,专心于著书立作的胤祉

胤祉的生母是康熙的荣妃马佳氏,是康熙早期后宫四大妃之一,荣妃很受康熙喜爱,包括胤祉在内,荣妃给康熙生育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她是康熙后宫中生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妃嫔,由此可见康熙对荣妃的喜爱。

而胤祉自幼也十分聪慧,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很高,他自幼就很会来事,会讨好康熙和二哥胤礽,与胤礽关系极为亲密,加上他的生母荣妃很受康熙喜爱,因此胤祉自幼就深得皇帝老爹康熙和太子二哥胤礽的宠爱。

胤祉的才能也很全面,弓马骑射,文学书画样样精通,他也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最为全能的儿子,在文化方面胤祉著书立作,帮助康熙组织编撰《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在武功方面,胤祉精于骑射,还曾跟随康熙出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文武双全的能力而言,胤祉其实更善于伪装隐藏自己,他的套路非常深。

胤祉这个人是既聪明情商又高,他知道自己既是庶子又非长子的身份很难继承皇位,因此他收敛了自己对皇位的野心,表面上与已经有了太子名位的胤礽走动频繁,关系亲密。

但是胤礽仰仗康熙的宠爱,日益骄狂无礼,多有不法的行为。胤祉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虽然与胤礽关系保持亲密,可是暗中却又与胤礽保持一定界限。

胤祉这就属于两面押宝,如果康熙当时没了,胤礽继位,他与胤礽的关系也能获得器重。但如果胤礽不收敛继续骄狂不法,早晚有一天会被废,也不会牵连到胤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康熙一废太子时,康熙想起胤祉与胤礽关系亲近,他就猜测胤祉会不会也参与胤礽的不法行为。于是康熙单独召胤祉问话,由于是康熙单独召见,父子二人的对话史料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只是记载康熙对外称“允祉与允礽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

这意思就是说胤祉与胤礽关系虽然亲密,但胤祉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怂恿胤礽为恶,因此康熙不追究胤祉的罪责。

这就可以看出胤祉当时两面押宝的手段有多么厉害,他与胤礽虽然亲密,但却保持界限,所以在康熙召见他的时候,他可以坦然否认没有参与胤礽的不法行为。估计胤祉很可能还在这次康熙单独召见时回答得很得体,他可能既表明了自己与胤礽无关,还能替胤礽求情,因此康熙这一次对胤祉十分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能彰显胤祉野心的就是他对胤禔的打击,一废太子之后胤禔很活跃,一心想成为太子,后来引起了康熙的反感,康熙对外宣布绝不可能册立胤禔为太子。但是胤禔依旧不死心,他又改为拥立自己生母惠妃纳兰氏的养子老八胤禩当太子。

在《清史稿》中记载:胤禔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这意思就是胤禔对康熙说曾有相士张明德给胤禩相面,称胤禩乃是大贵之相,可以立为太子,胤礽失去人心,不如把他杀了,如果要杀胤礽,不需要康熙动手,他就能代替康熙出手诛杀胤礽。

胤禔居然请求康熙诛杀胤礽,这让康熙震怒不已,他当场怒斥胤禔残害兄弟禽兽不如,并下旨将胤禔看管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胤祉也是在这个时候觉得机会来了,老二胤礽被废,现在老大胤禔也让康熙生气了,现在是不是再给胤禔来个落井下石,把他彻底整下去,那太子之位岂不是就该轮到他老三了。

于是胤祉就暗中派人调查胤禔的事情,结果胤祉就发现胤禔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胤礽,他就把这件事又报告给了康熙,给胤禔来了一个落井下石。

康熙又开始对胤禔进行彻底调查,结果发现胤禔不光镇魇胤礽,还企图收买会武术的相士张明德刺杀胤礽,这一下胤禔就彻底完蛋了,康熙震怒,下旨褫夺胤禔直郡王爵位,将他终身圈禁于直郡王府。

按照古代的嫡长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现在长子老大和嫡子老二都完了,再论年纪就以老三居长,轮也该轮到老三了,所以这时候胤祉心里应该是暗自高兴的。不过胤祉并没有像老大胤禔那样得意忘形,他反而依旧沉得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胤禔镇魇和企图暗杀胤礽的罪行暴露之后,胤祉和雍正都曾在康熙面前替胤礽求情,他们俩也是皇子中仅有的敢替胤礽求情的人。

其实胤祉和雍正当时的所作所为在后来看来他们俩也是康熙儿子中最会玩套路,最会隐藏自身野心的人。

胤祉和雍正其实当时都属于揣摩到了康熙的心思,他们眼看着康熙严惩胤禔,这说明了在康熙心目中对胤礽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胤祉和雍正采用了替胤礽求情,显示自己顾全兄弟情义来在康熙面前博好感。

事后他们俩也确实都获得了康熙的好感,康熙在二次复立胤礽为太子之后,胤祉就被加封为诚亲王,雍正也被加封为雍亲王,这也代表着康熙对他们俩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也能看出,胤祉对于夺取皇位的手段采用的是和雍正差不多的套路,都是以不争为之争。在康熙晚年时期,雍正对外一直表现是兢兢业业,把分内的事做好,同时还能讨好康熙,团结兄弟,但是却从不外露对皇位的野心,甚至雍正为了表示自己闲云野鹤的心态,还故意表现出崇尚道教,沉迷于丹药之中。

而胤祉则是一面著书立作,一面与读书人清谈,也表现出对储位没有任何心思,只不过胤祉却暗中拉拢读书人,获得了当时天下读书人的拥护。

相比之下在一废太子时老大胤禔争夺储位就是很直白,很活跃,甚至还想杀了胤礽,所以遭到了康熙的反感震怒,最终被圈禁;而老八胤禩善于笼络朝臣,一废太子时操之过急,表现出了对储位有明显的野心,以至于康熙让众人推举太子时居然都推举他,也使得康熙对他十分猜忌,父子关系逐渐淡化。

因此胤祉其实和雍正的手段套路很相似,二人都是表面不争,以重视兄弟情义来博取康熙好感,实际上他们俩都比较有野心。胤祉和雍正都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派的演技派,善于表演,城府很深,懂得隐藏自身野心,会玩套路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胤祉城府太深让人琢磨不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二次被废掉了太子之位,胤礽被废掉之后不久又发生了“毙鹰事件”,由于胤禩给康熙进献了一只死鹰,被康熙认定是他在诅咒自己,于是康熙和胤禩的父子关系彻底破裂,胤禩也被明确的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外。

这时候胤祉可谓是春风得意,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也代表康熙对其失望透顶,嫡子彻底完蛋了;老大胤禔被圈禁;深得朝臣拥护的胤禩也彻底失去继承资格;只剩下胤禩转而扶持的老十四胤禵,但是相比之下胤禵年轻,经验、能力、城府方面都不如胤祉;至于雍正,当时没有人把他当成皇位竞争者。所以当时在胤祉心目中他自己就是妥妥的储位不二人选了。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胤祉文武双全,年纪较长,有阅历有能力,身体还很健康,相比之下胤禵年轻气盛,能力方面也偏重武功,文才不如胤祉,即便把雍正算在竞争对手之内,胤祉对比雍正也很有优势,雍正身体文弱,在健康程度上就不如胤祉,能力也偏于文才,也不如胤祉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胤祉在这个时候开始得意忘形了,他没能沉得住气,平日里以储君自居。当然他也不算没沉住气,只不过他当时是在平日里与关系亲密的文人交流时,经常以储君口吻自居,而这些文人也都捧着他说。

久而久之胤祉私下里以储君身份自居的事情肯定会传出去,这件事就曾被雍正所知道。雍正在继位后曾公开申斥胤祉早在康熙时代就图谋不轨,以储君身份自居。可以说雍正早就知道胤祉私下这种得意忘形的事了。

其实这也得说雍正也很有手段,虽然他当时表面无欲无求,实际上他暗中以粘杆处为名养了一批特务,雍正继位后还特意给这些特务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尚虞备用处。这些特务就是专职替雍正打探王公贵族私下生活和动态,所以胤祉这种私下得意忘形的事肯定逃不过雍正的眼线。

想一想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都能打探到胤祉这种得意忘形的动态,康熙岂有不知道之理,当然,即便康熙没有眼线,雍正也会想办法让康熙知道胤祉这种得意忘形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康熙得知胤祉是一个如此城府极深,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人,康熙也会觉得看不透这个儿子,看不透的人又岂能把皇位传给他。

因此胤祉就是棋差一招,或许是他之前在康熙面前表现得太淡然,太没有野心,以至于他得意忘形之后判若两人,让康熙对他起了反感,最终没能传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