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作为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与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时,皮肤往往会成为这种紊乱的“信号标志”,通过一系列的症状向我们发出警示。我们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症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糖尿病早期会出现的5种皮肤症状

1.皮肤瘙痒

糖尿病早期,皮肤瘙痒成为许多患者难以忽视的症状,它并非是短暂性的,而是具有持续性和顽固性的特点。瘙痒可能局限于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常见于手部、手肘、外阴及肛周,也可能遍布全身。

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刻,瘙痒感可能变得更为强烈,让患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这是由于长期的疾病状态会引起神经末梢受损,造成感觉异常,这也加剧了瘙痒的程度。患者在忍受瘙痒的同时,还会因为抓挠而导致皮肤破损,进一步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院校苏州大学的一位学子曾分析了325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结果发现,他们中皮肤出现瘙痒症状的患者有99例,占据总数的30.5%,这个数量并不算少。而影响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危险因素分别是高龄、病程长、吸烟、血糖控制差等因素[1]。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者同样做过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这项分析中纳入了9篇文献,共计4681例患者,其结果与以上类同[2]。

年龄、病程时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此吸烟、血糖水平等方面就是我们需要改善的方向,这样才可有效减少发生皮肤瘙痒症状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皮肤干燥

与皮肤瘙痒相伴的,就是皮肤干燥的问题,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普遍,它不仅会降低皮肤的触感,还可能导致皮肤功能受损。患者会发现自己的皮肤逐渐失去原有的弹性和光泽,变得粗糙、紧绷,甚至可能出现脱屑、裂纹等现象。

皮肤干燥的原因同样与高血糖状态密切相关。高血糖状态下,皮肤细胞内的水分被大量吸收,导致皮肤失水、干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微循环受损后,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进一步加剧了干燥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以及高血糖环境的影响,常常更容易受到皮肤感染的侵扰,常见的类型包括疖、痈、毛囊炎等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还会引起化脓、破溃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足部皮肤,迁延不愈的感染或破溃一定要引起重视,避免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

高糖患者反复发生皮肤感染主要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细菌在高糖环境中生长更为迅速。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还可能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导致感染容易且反复。同时,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和变也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神经感知,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

神经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面颊发红

通常表现为双侧面颊部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色,呈现为异于其他部位的红润或红色斑块。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到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从而导致面部血管异常扩张,出现面颊潮红的现象。

还可能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无法正常流通而积聚在毛细血管内,导致了这种症状。

面颊发红看似只是皮肤表面的症状,但如若长期未消散,可能就是血糖升高的信号,患者需要引起重视。这个症状不痛不痒,但严重时还是会影响到外貌,患者可采取措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面颊上的潮红便会逐渐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伤口经久不愈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遇到伤口愈合缓慢的问题,有时,伤口甚至可能长时间不愈合或反复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特别是在下肢或足部,由于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这会导致血管和神经受损,影响伤口部位的血供和营养供给,从而延迟愈合过程。

变还可能使患者对疼痛和不适的感知降低,导致患者忽视伤口的存在或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高血糖状态还可能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一旦伤口受到感染,愈合过程将受到进一步阻碍。

神经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早期皮肤症状的出现,不仅可能是病情进展的预警信号,更是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困扰。大家可以在平时多了解并掌握糖尿病早期皮肤症状的护理与保护方法,通过细致入微地皮肤护理与保护,患者不仅可以缓解这些症状带来的不适,更能够有效地预防病情恶化,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糖尿病患者如何护理与保护皮肤?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皮肤的清洁,但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涤剂,尽量选择温和、无香的洁肤产品,并用温水清洗皮肤,以减轻皮肤的刺激。清洗掉皮肤表面的油脂后,水分会随之蒸发,皮肤会变得干燥,患者需使用保湿霜或润肤露进行滋润,可选择含有天然成分、无香料、无刺激性的保湿产品,并坚持每天涂抹,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免疫功能受损,高糖患者的皮肤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从而出现皮肤红肿、瘙痒、脓肿等,患者应避免过度搔抓,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可以尝试使用冷敷或涂抹止痒药膏等方法来缓解瘙痒,并注意受损皮肤的卫生,避免反复感染、迁延不愈。

患者还应定期检查皮肤状况,特别是足部、腿部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一旦发现皮肤异常或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在穿着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摩擦和刺激的影响,最好选择柔软、舒适、透气的材质,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皮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患者应尽量选择低糖、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谷物等等,以上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皮肤状况。大家应尽量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反而会引起或加重皮肤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适度的体力活动对于皮肤健康也有着积极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进而预防因血糖问题引发的皮肤困扰。

一项由南通大学研究者进行的深入调查,涵盖了13022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结果显示,无论是休闲体力活动还是职业体力活动,每当其强度增加一个等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便会相应减少18%和24%。进一步分析还表明,每日步数若能达到6000步,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更是能显著降低6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的皮肤护理很重要,但这只是疾病整体管理的一部分,根本在于及时对因治疗和持续控制血糖,包括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筠教授的团队,经过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纳入了2.6万名糖尿病患者,并通过深入分析揭示:在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基础上,坚持五种健康生活习惯能够显著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这些生活习惯包括避免吸烟和饮酒、积极运动、增加蔬果摄入以及维持正常的腰臀比例。对于符合其中四个或更多健康习惯的患者,其死亡率、以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风险分别下降了50%、40%和2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否罹患糖尿病,大家都可以学习这5种生活方式,以此来降低自己患病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若患者对自己的高血糖状态置之不理,任其发展,那么将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身体哪些器官?

心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血液中糖分过高会导致血管内壁受损,使得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这会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脏疾病,这会导致患者有猝死的风险。

高血糖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使得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心脏衰竭严重时,即便在没有活动时,患者也会感到气促、劳累,甚至无法进行日常的生活自理,没有劳动能力,且高血糖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很难逆转的,只能通过控制血糖和服用保护心肌的药物来延缓疾病进展和缓解不适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肾脏作为身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它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但长期的高血糖却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使得肾脏的过滤功能下降;还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导致尿液浓缩能力降低,出现多尿、夜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肾脏会逐渐失去代偿能力,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肾脏一旦出现严重损害,便是不可逆转的,到后期大家只能通过不断地血液透析来代替肾脏的功能,患者的身心都会因此痛苦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长期高血糖却可能让这扇窗户变得模糊不清。高血糖会导致眼底的血管受损,使得视网膜出现水肿、渗出、出血等病变,影响视网膜的功能和结构,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度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高血糖疾病会导致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这会使得足部容易受伤且难以愈合,易形成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长期下来部分伤口甚至会深至白骨,极其严重者还可能需要截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在糖尿病初期,正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皮肤变化,却可能是提示我们血糖异常的重要警示信号,若对此忽而不见,那么将会影响到我们的重要脏器。因此当身体出现了类似的皮肤问题,请务必引起重视,及时查找原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也是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韧舟. 2型糖尿病患者的瘙痒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22.DOI:10.27351/d.cnki.gszhu.2022.000523.
[2]张露露,高静,柏丁兮,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肤瘙痒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3,49(03):206-208+213.
[3]顾云娟,吴尚熹,吕婧怡,等. 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与体力活动的关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06): 750-7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0.
[4]孙志佳, 胡逸珍, 余灿清, 等.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低风险生活方式和健康因素以及死亡和血管并发症风险[J]. 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107(9):e3919-e3928.doi:10.1210/clinem/dgac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