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项制度一直都有着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可以维护中央统治,更有利于开疆扩土,更多的人认为这项制度是国家祸乱的根源,有着两极分化评价的制度就是分封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可分封制的人就是因为周朝通过这项制度,兴盛了数百年;而反对这项制度的人认为分封制在后世朝代都引起巨大的混乱,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以及明朝的靖难之役,就连周朝最后的灭亡也与分封制有着巨大的关系。

那么分封制到底好不好用呢?为何周朝可以通过分封诸侯,有着数百年的兴盛,而其他朝代就不行呢?

分封的做法起源于商朝,在周朝达到鼎盛。在武王灭商后,周朝的国土有了巨大的飞跃,然而因为西周的国都较为偏远,没法有效的控制这些地区,因此周武王采用分封制度,将王室以及功臣分封到各地,一方面作为屏障用来拱卫中央,另一方面用来监视殷商遗民,甚至还有开疆扩土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周武王离世后,周朝就爆发了一场三监之乱,但是国家本质还是十分稳定的。而在周朝一朝,前前后后一共分封诸侯多达上百个,有的诸侯国幅员辽阔,有的诸侯国仅仅占据一座城池。

因为那个时期,诸侯之间还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更是有着周礼的约束,因此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而周朝也是不断壮大。

但是到了公元前771年,因为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引得申国的不满,因此申侯联合犬戎攻破国都镐京,西周也因此灭亡。

西周虽然灭了,但是诸侯对于周王室还是十分尊敬的,因此他们辅佐周幽王之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周也就此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乐逐渐崩坏,周天子的威望也是日渐降低,诸侯明面上尊敬周天子,但是实际根本不听从调遣。再到后来,诸侯争霸。一直到公元前256年,国都洛邑被秦军攻破,周赧王被杀,周朝至此灭亡。

周朝因为分封而兴盛,同样也是因为分封而灭亡。

到了后世的朝代,虽然也有过分封,但是并没有出现如周朝那般大规模分封,仅仅只是分封皇室成员,却总是爆发藩王之乱,这又是什么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礼乐崩坏。

周朝虽然没有如秦朝那样严苛的法制,但是他们有着孔圣人推崇一辈子的周礼。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愿意遵循周礼,这就让社会井然有序,因此哪怕如此大型分封,也没有出乱子。

而到了后世,礼乐早已崩坏,人们在乎的只有利益,那些分封的藩王就会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争个头破血流。

其二,后世的分封都是皇室成员。

分封皇室成员确实有利于家天下的统治,但这也不可避免让那些藩王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同样都是皇室成员,凭什么人家就能当皇帝,而自己就只是一个藩王,这就不可避免爆发战乱,消耗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周朝的分封除了宗室还有功臣,他们就会互相监督,这会有效的减少内部的战乱。

在历史上除了周朝实行分封有足够的成效,其他朝代一旦分封就会爆发战乱,说到底还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太过吸引人,而后世早已没有周礼的约束,做事当然是无所顾忌,这才出现如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