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的第二次海试即将结束,西方卫星又一次在黄海海域拍到了这艘巨舰海上倒车的震撼一幕,让外界看到了这艘新型航母的机动能力。

【西方卫星在黄海排到福建舰全速倒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卫星在黄海排到福建舰全速倒车】

从这张最新的卫星图上看,福建舰舰首前方有明显的螺旋桨尾流痕迹证明了福建舰当时正在进行海上倒车,且根据更大范围的尾流痕迹走向,外界可以确定,福建舰进行了一次倒车状态下的大幅度转向。

这已经不是西方商用卫星第一次拍到福建舰在海上倒车的画面了,在首次海试的时候,福建舰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但当时主要是直线倒车,没有大幅度的转向。

再加上此前卫星拍到的,福建舰在海上大幅度高速转弯的图片,外界基本可以确定,福建舰第二次海试的重点就是极限机动能力测试。

【福建舰此次海试主要是在进行机动性能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此次海试主要是在进行机动性能测试】

具体到海上倒车。对于航母这种庞然大物来说,在航行过程中更多地是向前航行,通过高速转弯,快速调整自身位置,需要使用速度相对较慢的倒车模式,进行大幅度转弯的情况相对较少。

主要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进入海峡、港口等难以调头的狭小水域后,可能需要通过这种机动,调整自身位置。第二种就是在遭遇敌方袭击的时候,利用突然倒车转向的方式,进行蛇行机动,躲避来袭的导弹、鱼雷等武器。

以躲避鱼雷为例,全球仍旧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潜艇部队,在使用老式的直航鱼雷。在使用这种鱼雷时,潜艇部队指挥官往往会计算一个提前量,向目标行驶的前方位置,发射部分鱼雷,增加命中率。

【鱼雷仍旧是潜艇的重要攻击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雷仍旧是潜艇的重要攻击手段】

在发现无法通过正向机动躲避来袭鱼雷时,航母就可以选择快速倒车,尝试躲避前方位置的鱼雷。

虽说在面对各类制导鱼雷的时候,单靠这种机动变向已很难真正躲过攻击,但有更好的机动能力,仍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航母使用多重手段,彻底防住制导鱼雷袭击的可能。

而要确保中国海军官兵,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作出合适的选择,真正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险境中创造奇迹,就需要在海试的过程中,摸清楚福建舰的极限机动能力,了解这艘船能够以多快的速度,进行包括大角度倒车转弯在内的各类机动动作。

【福建舰前两次海试主要测试航行可靠性和机动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前两次海试主要测试航行可靠性和机动能力】

除了测试机动能力,中国海军的接舰官兵与相关研发部门人员,可能也会借此机会,测试在不同航行情况下,航母供电系统以及部分配套设施的可靠性。确保在航母作出所有机动动作时,相关设备都可以正常使用。

而且,此次福建舰海试的位置在黄海北部海域,中国海军有可能组织一次舰载机的触舰复飞测试,让舰载机部队与舰队空管等部门提前熟悉情况,为正式起降测试做准备。

由于需要测试的内容较多,福建舰此次海试的用时也较长。根据上海海事局发布的航行警告,在6月11日时,长江口大型船舶深水航道进口实施交通管制,大概率是福建舰将在这一时间段回到造船厂,结束此次试航。如果真是如此,福建舰此次海试的总时长就将达到20天。

【上海海事局已经发布了交通管制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海事局已经发布了交通管制公告】

而在辽宁舰、山东舰进行海试期间,每次海试的时间都只有5天到10天,很少出现这种约20天的长时间试航。山东舰的第二次海试就历时7天。

中国海军和科研部门作出这种海试安排,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福建舰对于中国海军和造船业,都有着里程碑意义,各类测试工作必须细之又细,才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如此高密度的试航工作,事实上也证明了,中国正在加快福建舰的试航进度,缩短总试航时间,在确保测试结果正常,找出所有问题的前提下,让这艘航母更早服役,更早形成战斗力。

除了拉长单次海试的时间,安排更多海试科目,相关部门还缩短了两次海试的间隔时间,福建舰在首次海试后,只进行了约2周的调试,就再度出海海试了。而在之前,这个间隔期可能会长达3个月。

【相比之前的山东舰,福建舰前两次海试的进度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前的山东舰,福建舰前两次海试的进度很快】

中国现在加快福建舰海试,与近段时间西太平洋地缘安全局势持续恶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简而言之,在部分域外势力的推动下,朝鲜半岛、台海、南海局势难以好转,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在这种态势之下,中国海军多出一艘可以随时投入作战的航母,意味着解放军多出了多个战略、战术选择。更不用说,新增的还是福建舰这种排水量8万吨级的大型航母。

正因如此,西方才会调动大量卫星、侦察机,时刻紧盯黄海北部的海试区,想要了解福建舰的试航进度与大致性能。

当然,西方的所有动作,都不会真正影响到福建舰的相关测试工作,如果此次海试一切顺利,没有发现任何大的机动性能问题,这艘巨舰应该会在造船厂短暂停留调试后,就再度出海,进行第三次海试。